科學大師霍金:年輕時愛跳舞也愛逃學  

    霍金像個貪玩電子遊戲迷

    昨天17點20分,香格里拉東樓的兩部電梯,同時從6樓徐徐往下降,停在了2層會議室門口,霍金的妻子和翻譯首先走出了電梯。這時,記者看到另一部電梯裏出現了輪椅的背影,隨後在機械師的幫助下,慢慢地推近了記者——瘋狂的“零距離接觸”開始了。

    預計17點開始的記者招待會,推遲了20分鐘,不過來自全國各地的心急的記者下午1點多就來佔據有利地形了,4點多會議室裏便已擠滿了人。

    16點40分,幾乎所有的記者都擠在了門口,深怕錯過這千載難逢的親密接觸。記者在門口站了1個多小時,腿已發酸,但為了來之不易的“有利地形”,記者手撐腰板等到了17點20分。隨著心速加快,霍金的臉與記者越來越近,越來越近……看清了,終於看清了這張偉大的臉,看清了這顆世界上智慧的頭顱,黃黃的漂亮頭髮,大大的眼睛和嘴巴,紅潤而天真的臉,就像個天真無邪的小孩,懶散地斜躺在輪椅上。記者發現他左手放在胸前,右手卻始終掌握著他那神奇輪椅上的按鈕,想必這就是他的運動神經中樞。

    就在霍金輪椅從記者面前轉彎時,記者終於看到了輪椅前安置的顯示屏,看到未滿螢幕的字符。

    “你們能聽到嗎?”在現場鬧鬨哄的情形下,霍金“説”出了第一句話,在場的記者立即安靜了下來。

    雖然,早在10多天前,霍金便已拿到了全國各地記者所提的問題,但他每調一個答案時,仍需要1分左右的時間。丘成桐告訴記者,目前,霍金只剩下右手的一個大拇指能夠操作了,説話速度慢,是意想當中的事情。

    隔著茶几和輪椅,自霍金上了講臺後,記者再也看不到他的手,只見他時不時呶呶嘴唇,眨眨眼,聽到自己得意的回答時,還會抽動一下嘴角邊的肌肉,來個微笑,或者索性咧開大嘴,來個無聲的大笑,坐在那兒,記者看他就像是個貪玩遊戲機的小孩。

    經過一個小時左右,霍金一口氣回答了10多個問題,雖然是通過沒有感情的揚聲器,不過絲毫沒有淹沒霍金的幽默感,不時博得一陣陣掌聲。當時氣氛相當地輕鬆,只是被各位同行擠得有點累。一個多小時的記者招待會,沒有一位記者是坐在座位上,都是或站、或蹲、或趴地靠近霍金,誰也不願退後半步。丘成桐告訴記者,這次的記者招待會對霍金來説是比較困難的,對記者來説是幸運的,對杭州來説是難得的。

    現場完全記錄:真實的宇宙比《星球大戰》更吸引人

    正文

    記者:您曾就讀于牛津、康橋,又在康橋工作。現在中國許多大學都在努力向世界一流大學邁進,您認為中國大學與世界一流大學的目標還差多遠?

    霍金(未眨過一下眼睛,盯著螢幕不放,經過了49秒的〃思考〃):我對於中國的大學了解並不多,但我認為有些大學已經是世界一流的。而且,因特網已經把世界各所大學聯繫起來了。

    記者:是什麼原因促使您不遠萬里來到中國杭州參加這個會議?未來在科學研究上您還有什麼目標?

    霍金:理論物理學家分佈在全世界,我們之間需要交流。世界一流的會議能在中國召開,是件很高興的事情。(再經過15秒,答出了對未來科學研究的心願)我想了解宇宙。

    記者:您是否會鼓勵一些優秀的年輕人將理論物理、天體物理研究作為他們奉獻終身的事業?如果是,您對他們有什麼樣的建議和忠告?

    霍金:我發現真實的宇宙甚至比電影《星球大戰》更吸引人。(現場記者一陣狂笑)我鼓勵年輕人走上這條道路。如果要走這條道路,我建議你們要先學好理論物理學。

    記者:您所經歷的磨難是常人難以承受的,而您對人類的貢獻也是超越常人的,除了享受科學研究成功的快樂之外,您最大的快樂是什麼?

    霍金:我非常喜歡生活、熱愛生活。在工作和家庭中得到了很大的快樂。(説到這兒時,嘴巴呶了幾下後,咧開了嘴,露出了孩子般地笑臉)

    記者:聽説您正在寫兒童版、青少年版的《時間簡史》?《時間簡史》在世界上的發行量已經那麼大了,為什麼又要把它改寫成青少年版?這本書什麼時候能和中國的小朋友見面?

    霍金:《時間簡史》是我第一部為大眾寫的科學著作。但是我後來發現,沒必要寫的那麼複雜,所以我準備寫一本書,讓所有人都能讀。這本書大概還要一年時間。(問題比較長,霍金用了50多秒才答上來)

    記者:您能否預測一下,下一個世紀最偉大的發現將會是什麼?

    霍金:如果我要是知道100年會發現什麼,那麼我就已經做了。(還沒等揚聲器播出聲音,霍金自己便先咧開嘴笑了,隨後又引來一陣哄堂大笑)我想把想像留給大家,科學發明是一個過程,是無法預料的。

    記者:您願意讓更多的人了解您的生平嗎?

    霍金:我已經出了一部影片和一系列電視劇,在一本書中,我不能記錄太多的東西。

    記者:人們總是把您和愛因斯坦、牛頓相提並論。您對這兩位科學巨匠有何評論?

    霍金:在《星球大戰》中,愛因斯坦的…有一段……(現場突然一陣哄亂,被擠在人墻後的記者實在無法聽到後來的回答)

    記者:如果不是被病痛困擾,如果不是坐在輪椅上,您認為自己是否會在科學領域有更大的成就?

    霍金:不。我不認為我的殘疾對我的科學研究有很大的影響。事實上,自從我的《時間簡史》發表以後,我的科學地位確實有某些發展,但是,我的科學想法並沒有很大的變化。(由於是現場臨時提問,霍金整整用了20多分鐘,才準備好)

    記者:您十多年前曾經來過中國一次,這兩次來訪感覺有何不同?

    霍金:當時這裡大多只有自行車,現在,已經會有交通堵塞了。(笑。)

    愛現代音樂

    對於這位被喻為自愛因斯坦以後最傑出的物理學家,除了“黑洞”、“第一推力”、“量子宇宙學”等這些看了就叫人頭昏的字眼外,人們更想知道霍金作為一個實實在在的人到底在生活中是什麼樣子的。在同霍金的機械師馬丁聊天當中,我得到了有關霍金的一些鮮為人知的“秘聞”。

    霍金被當作一個傳奇,能夠與霍金“零距離”的“他們”也多少帶上一點神秘色彩。這個來自荷蘭的帥小夥躲過了媒體的“追殺”。也許以為站在發佈會記者區的他是記者吧,至少在得知他的身份以前,我就是這樣認為的。

    “你知道嗎,霍金在回答問題的時候只能用一個手指逐個地敲擊單詞來表達他的意思,所以他需要很長的時間。”馬丁注意到霍金不是每個問題都回答,幾個問題已經耗去了近40分鐘。不過,我注意到的是馬丁觀察霍金的角度顯然不是出自一個記者的視角,但是我知道他有我感興趣的東西。雖然我還不知道他是誰,但是對於霍金的好奇心,讓我決定還是繼續聊下去。

    “既然他回答問題這樣的不容易,而且對於像他這樣一個身體有殘疾的人來説,出門尤其是出這樣的遠門豈不是更難?”我問馬丁。“不!一點不會,他出門跟在家裏沒有什麼區別,總會有4個人在他周圍無微不至地照顧他。”馬丁的回答大大地出乎我意料,他接著補充道:“他只用坐在輪椅上就夠了。”不過,馬丁告訴我霍金一行到杭州已經有一些日子了,這期間霍金哪都沒有去,只是從房間的窗戶看了看西湖。

    我想24小時的長途飛行對於一個正常人也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何況對於這個全身只有三個手指能動的人。雖然他回答是這樣的不容易,然而記者們仍然不斷有問題問他,有證沒證的記者,當然還有一些慕名而來的市民,都衝破了警衛的封鎖,全部擁進了發佈會現場。馬丁和我又被往後擠了一些,不過馬丁倒是不介意,因為他不懂中文,雖然很多年以前學過一些,現在是一點都想不起來了。我順勢問他是誰,他很不好意思地説:“忘了自我介紹,我叫馬丁。”他的名字很難發音,他説荷蘭人的名字都是這樣。原來他是霍金的機械師,毫無疑問,我找對人了。

    看著臺上被記者包圍起來的霍金,我很好奇如果霍金沒有癱瘓,他會是什麼樣子呢?馬丁顯然發現了我對於霍金現狀所表示出的一種遺憾,他的話改變了我的觀點:“霍金是一個非常會享受生活的人,別看他只有手指能動。雖然他身體癱瘓了,但是他的腦子非常清醒,他知道他需要些什麼。你肯定想不到他喜歡現代音樂吧?”

    “天哪,現代音樂?!”我又重復了一遍,馬丁肯定地點點頭,讓我更驚訝的還在後面,“他還喜歡跳舞”,馬丁繼續給我爆料。這個我説什麼也不相信了,“他怎麼跳?”這樣的疑問我想是最正常的反應了,“在輪椅上跳?”馬丁再一次點頭。天哪,霍金真是讓人不可思議!

    馬丁告訴我,在哈佛的時候,霍金會到外面的餐館去吃飯,但是到了杭州以後他好像還沒有機會出去。

    Martijn Wijnbolt馬丁.威金波特

    荷蘭人,畢業于美國的哈佛大學

    作為史蒂芬.霍金的機械師跟隨霍金到世界各地

    霍金的華裔弟子吳忠超專訪

    我的老師喜歡中國

    昨天中午,吳忠超在浙江大學新聞辦被時報記者尋逮了個正著。作為霍金的特邀翻譯,他看上去顯得很忙碌,不斷地翻看各媒體提出的問題。看到記者時,連連擺手,説是現在不接受任何訪問,要集中精力準備下午記者招待會的翻譯事項。

    在中國受到空前的“騷擾”

    不過就在吳忠超吃盒飯的時候,他抽空與記者聊起了他的霍金老師。

    “霍金,他的頭腦始終在工作,是生活中的強者,而且還是一個非常有感情的人。”一口氣,吳忠超似乎把霍金全概括出來了,説話時雖然嘴裏還咬著個雞腿,不過還是自豪地抬了抬頭。

    他説,這次陪同霍金來杭州,算是怕了國內狂熱的媒體了。追求明星,可以説是到了如癡如狂的地步了,從上海浦東機場下飛機直到現在,他們一直都在刻意避免記者的“騷擾”,這是他陪同霍金到任何一個國家都沒有碰到過的事情。不過,他告訴記者,看得出來霍金是非常喜歡中國的。

    17年前,輪椅還沒這麼重

    1983年,吳忠超曾陪霍金到義大利,當時除了兩個校方代表以外,便沒有任何人了。令他印象最深的是,當時霍金也要參加一個會議,進會場又需要上臺階,為此,吳忠超只得與另一位隨行一起將霍金連同輪椅抱進會場。後來,他慶倖地説“幸虧那時霍金的輪椅沒有現在這麼重,只有幾十斤。”

    “Thank you very much!”是霍金來中國目前為止説得最多的話,據説這是霍金那輛會説話的輪椅中,最常用的固定語之一。

    到了中國以後,霍金用餐一直都是“中西合璧式”。據透露,在前天的晚宴上,霍金曾説過一句話“1985年我來過中國,現在的中國變化太大了!”聽到這句話,當時在場的人都大吃一驚——事情已經過去17年了,他對中國的記憶還是如此地清晰!就是在昨天下午的記者招待會上他再次提到當年的情況。

    連結

    吳忠超教授:世界著名科學思想家和理論物理學家霍金的學生、《時間簡史》中文譯者。1979年,吳忠超被英國康橋大學接收為霍金領導的廣義相對論小組訪問學者,而後又受他指導,攻讀引力論和宇宙論。1988年2月,他收到霍金有關將此稿譯成中文的信件,以及定名為《時間簡史》的首版贈書。他和一位同事花幾個月的時間將它譯完,于1988年下半年將手稿交湖南科技出版社。《時間簡史》中文版1992年問世。去年初,霍金在寫科普新著《果殼中的宇宙》時,再次邀請他擔任中文翻譯。

    老友丘成桐:霍金這人有點倔

    新聞發佈會剛結束,霍金多年的老友丘成桐就被記者圍在了會議室門口,對於記者的提問是有問必答。

    他對霍金最深的印像是,霍金這人有點倔,只要是自己做得到的事情,就絕不讓別人做。而且,霍金是一個很喜歡熱鬧的人,當然不喜歡太熱鬧。

    霍金父母來過中國

    文化大革命時,霍金的父母曾來過中國,而且還帶了很多絲質品,這是霍金第一次接觸中國。半年前,丘成桐發函邀請霍金來中國時,霍金錶現了濃厚的興趣,後來經過幾次書信交流,他便帶著妻子、護士和機械師,千里迢迢從倫敦坐了十幾小時的飛機來到中國。

    霍金可能再上長城

    丘成桐告訴記者,霍金作為一個科學家,他有一個願望,能夠培養下一代,希望下一代青年繼續向前走,同時期待著企業、個人能為科學研究、科學實踐提供資助。據説,霍金每次到美國,都會為當地學校的科學研究帶來很多資助。

    最後丘成桐向記者透露,17年前長城上曾留下霍金的腳印,17年後的霍金還有可能上長城。當然,西湖邊也肯定得走走了。

    丘成桐:今年53歲,是世界微分幾何的新一代領頭人,是當今世界最傑出的數學大師。1981年,32歲的他就獲得了世界微分幾何界的最高獎維布倫(Veblen)獎;1983年,他被授予菲爾茲(Fields)獎章,這是世界數學界的最高榮譽,也是這項被譽為“數學諾貝爾獎”的大獎第一次授予華裔科學家;1994年,他又榮獲了克勞福(Crawford)獎;他還獲得過美國國家科學獎章和加利福尼亞州最優秀科學家的稱號,是美國科學院院士、哈佛大學名譽博士、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香港中文大學名譽博士。

    霍金小傳

    母親眼中的霍金

    伊莎貝爾.霍金是史蒂芬.霍金的母親。1930年,伊莎貝爾在牛津研究哲學、政治和經濟學。1942年1月,納粹空軍正狂轟濫炸英格蘭,倫敦遭受到幾乎夜夜不停的空襲。這迫使霍金一家,搬離海格特的家園,而遷到牛津避難。他們在史蒂芬誕生後又回到了倫敦,一直在那裏住到1950年。

    研究宇宙似是命中註定

    我在産前一週到了牛津。我在醫院時,作了一些工作,而且得到一張書券,所以就去布勒克威爾書店買了一本星象圖。

    我的小姑説:“你做這件事情真是未卜先知。” 史蒂芬在某些方面肯定是非常能幹的,但不是所有方面。他相當晚才學會閱讀,但他總是很多話;他也非常富有想像力,在這方面比數學方面發展得更快。

    我們比較注意的是我丈夫的才幹而不是史蒂芬的。儘管如此,史蒂芬一開始就是個自學者。如果他不想學什麼東西則多半是他不需要。他大體上像是一張吸墨紙,把什麼都吸收進去。我們經常把他和妹妹帶到南肯辛頓的博物館去。我把他留在科學博物館,把瑪麗留在自然歷史博物館。

    史蒂芬.霍金:我愛逃學

    我出生於1942年1月8日,剛好是伽利略逝世三百週年的同一天。然而,我估計了一下,大約有二十萬個嬰兒在同一天誕生,不知道其中有沒有後來對天文學感興趣的人。

    儘管我的父母親在倫敦生活,我卻是在牛津誕生的。這是因為牛津在戰時是個出生的好地方:德國人同意不轟炸牛津和康橋,英國以不轟炸海德堡和哥廷根作為回報。可惜的是,這類文明的措施不能擴及更大的範圍。

    我上學時,牛津物理課程的安排,使得大學很容易逃避用功。我上大學前考了一次,然後在牛津過了三年只在最後考一次畢業考。我有一次計算過,在牛津的三年中,我大約總共學習了一千小時,也就是平均每天一小時。我並不以那時的不用功為傲,我只不過是描述當時的想法而已,這就是我和大部分同學共同的態度:一種百般無聊的心態,而且覺得沒有任何事情值得爭取。

    愛情讓我重生

    我過完二十一歲生日之後不久就進醫院檢查。他們從我的手臂取出肌肉樣品,把電極插到我的身上,把一些放射性不透明流體注入我的脊柱中,一面使床傾斜,一面用X光來觀察這流體上上下下流動。我被診斷得了ALS病,肌肉萎縮性側面硬化病,或者被英國人稱作運動神經細胞病。

    我意識到我得了一種可能在幾年內死亡的不治之症,這確是一大打擊。我怎麼會那麼倒楣呢?怎麼這種病會發生在我身上呢?

    肌肉萎縮性側面硬化病在美國被叫做廬伽雷病,這是以患該病而死於1941年的紐約洋基隊一壘手命名的。該病引起神經細胞逐漸瓦解,這些神經細胞位於脊柱和頭腦內以控制隨意肌肉的活動。頭腦思維不受影響。通常呼吸肌肉失效,導致肺炎或窒息而死。

    因為我估計自己活不到完成博士論文,所以看來做研究已沒有什麼意義。然而,疾病隨著時間流逝似乎緩和了下來。我開始明白廣義相對論,並在研究上獲得進展。但是真正使我生活改觀的是我和一位名叫簡.瓦爾德的女士訂的婚。這下我有了活下去的目標。也就是説,如果我要結婚就必須有一份工作。

    1965年史蒂芬.霍金申請康橋凱爾斯學院,他得到一份研究獎學金。同年7月他和簡.瓦爾德結婚。他們的第一個兒子羅伯特出生於1967年,女兒露西出生於1970年,而第二個兒子提莫西出生於1979年。

    年輕霍金愛跳舞

    珍娜.韓福瑞(珍娜.韓福瑞受過一般醫學和精神病學的訓練,現為一位開業的弗洛伊德分析專家。她的父親約翰和史蒂芬.霍金的父親在同一研究所工作。1959年當霍金一家的其他人都到印度生活時,由於史蒂芬在上聖阿爾班斯學校,所以在韓福瑞家住了一年。):史蒂芬的動作相當笨拙。我記得他在擦凈桌子後,推著一整車的食具進廚房,撞上了什麼東西使得整車東西都掉了出來。大家全笑起來,但是在停頓了一下之後,史蒂芬笑得最大聲。

    但是他同時卻是井井有條的:例如有一回他提議晚上跳蘇格蘭舞。我們有許多空間和一間大廳,我們買了一些唱片和一本書教我們怎麼跳,史蒂芬負責此事。他堅持大家要穿西裝和打領帶,因為他是孩子中最大的。他是全過程的總管。我已記不得我們多久跳一次舞,但是大家的確非常快樂。史蒂芬對此非常認真,你知道那時他愛好跳舞。

    諾曼.狄克斯(賽船俱樂部是大學學院的主要活動。當史蒂芬.霍金在那裏念本科時,諾曼.狄克斯是學院船長。他在牛津工作了四十多年。):他有一副相當嘹亮的好嗓門,雖然不是軍官的嗓門,但也夠威風凜凜的。

    我們可以相信當他所熱愛的東西都失去時,他不僅堅強地活著,而且偉大地活著,那麼他所帶給我們不僅僅是科學的智慧,還有人類最可貴的精神。

    同學眼中的霍金:他來自另一星球

    (德瑞克.鮑尼是史蒂芬.霍金在大學學院時的四個物理學生之一;他離開牛津之後在伯裏斯特爾大學作研究,埃薩克斯的聖十字學校校長。)

    我在大學學院的那一年共有四名學物理的:史蒂芬、高登.貝瑞、裏查德.佈雷安和我自己。

    我認為那時我們沒有人知道史蒂芬到底多聰明。直到第二年我們才發覺到這一點。我們在個人指導時被分成兩對,這兩對的進度完全相同。有一次四個人做同樣的作業。我們被指定讀《電磁學》第十章。這是由很特別的作者組合布裏尼夫婦合寫的。該章結尾附有十三個問題。我們的導師玻比.伯曼説:“盡可能完成。”

    我們嘗試一下以後,我很快就發現一題也做不出來。裏查德是我的工作夥伴,那個星期我們一起設法解出了其中的一題半,為此我們感到很得意。高登拒絕任何協助,自己設法解出一題。史蒂芬和往常一樣還沒有開始。他上學時不甚用功。

    他從來不吃早飯,這對他來説似乎是件大事。我們對他説:“這習慣不好,史蒂芬,你早晨應該起床吃早飯。”他沉思地盯著我們,第二天早晨他真的起床吃早飯。那天上午我們這些乖小孩跑去上九點到十二點的三堂課,史蒂芬沒去。我們走時大概九點或者差五分九點,因為從大學學院到實驗室去上課只要五分鐘的路,史蒂芬也在那時回到自己的房間去。

    我們十二點左右回來時,史蒂芬剛好下來。我們在學院的門房相遇。

    “啊,霍金!”我問道:“你做了幾題?”

    “哦,”他説:“我只來得及做這前面的十題。”

    我們所有人都大笑起來,而他卻滿臉狐疑地對我們凝視,這使我們全都呆住了。我們立刻意識到,他的的確確做了這前面的十題。我想,這時大家才意識到,我們和他是不可能同行並進的,我們就像來自於不同的星球。

    他是我教過學生中最聰明的,我不能自誇曾經教過他任何東西(羅伯.白曼曾在康橋學習,後來在牛津的物理系得到一個教職,在牛津時為史蒂芬.霍金在大學學院的學監和物理學導師。

    他顯然是我所教過的學生中最聰明的。我從那時開始教過大約三十名學生,他的最後考試並不比其他學生好,當然考得好的學生不僅是聰明而且非常用功。史蒂芬不僅僅是聰明,他甚至不能用聰明來衡量。按照正常標準不能説他非常用功,因為這實在沒有必要。他每一週都完成輔導的作業。我想我真正的作用只是監督他學習物理的進度。我不能自誇曾經教過他任何東西。

    趣事:輪椅壓到王子的腳趾頭

    當霍金被選為皇家學會會員時,他是最年輕的會員。他們在一兩年後也選了查理王子。他們邀請一些比較年輕的會員來倫敦。我沒有去。可是簡回來説,查理王子極愛史蒂芬的輪椅。史蒂芬喜歡旋轉這個輪椅來炫耀。結果在他旋轉時壓到查理王子的腳指頭。朋友當.佩奇:我希望王子的腳指頭依然無恙。我想這是我和查理王子共同的經驗。我們倆都被史蒂芬的輪椅壓過。

    霍金永遠不能成才?

    霍金:我是相當正常的小男孩,很慢才學會閱讀,但對事物的來龍去脈卻非常有興趣。在校的成績從未在中等以上(這是一所精英學校)。我十二歲時,一位朋友跟另一位朋友用一袋糖果打賭,説我永遠不可能成材。我不知道這個賭的輸贏是否已被敲定。如果是,究竟是哪一方贏了?

    貝西爾.金(史蒂芬.霍金在聖阿爾班斯的同學和好朋友):我們討論生命自發産生的可能性。我想史蒂芬提出了一種看法不僅表明他思考過這問題,而且甚至計算出它的過程要多久。那時候我曾對我的朋友約翰.馬克連納漢説:“我認為史蒂芬會成為非同尋常的能人。”約翰不同意。所以我們孩子氣地用一包糖來打賭。而且,順便提及,我斷定我賭的已被證明是正確的,我應該得到報償,但至今尚未得到。

    約翰.馬克連納漢(十歲時是同班同學後在康橋又成為朋友):我們三個人打了一個賭,其內容是我們之中沒人會成大器,或者是其中有人會成才。我已記不清這賭的細節了。但是史蒂芬仍然堅持説,因為他出名了,而我還未送給他一包糖,所以我還欠他的。

    母親眼中的霍金

    伊莎貝爾.霍金是史蒂芬.霍金的母親。1930年,伊莎貝爾在牛津研究哲學、政治和經濟學。

    1942年1月,納粹空軍正狂轟濫炸英格蘭,倫敦遭受到幾乎夜夜不停的空襲。這迫使霍金一家,搬離海格特的家園,而遷到牛津避難。他們在史蒂芬誕生後又回到了倫敦,一直在那裏住到1950年。

    青年時報 2002-8-12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