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薩克上空的“銀雲”奇觀  

    在哈薩克夏日傍晚的天空中或者是在平日的茫茫夜空中,有時會突然出現一道奇景:一種形如普通卷雲或纖維細絲的物體閃爍出迷人的銀色光芒。這種肉眼能夠看到的物質被當地人叫做“銀雲”。

    “銀雲”同普通雲彩的明顯區別是,它出現在離地面約80至85公里的高空,而普通雲彩最高也只能達到離地面18至20公里的地方。據《哈薩克真理報》報道,今年入夏以來,在哈上空已經出現過幾次這樣的奇雲。哈北部地區的居民更能比較容易看到這種自然奇觀。

    當夜晚來臨,普通雲彩已經接受不到太陽的照射,而“銀雲”卻因它所處的高度而仍能反射太陽的光芒。天文學家第一次記錄這種奇觀是在1885年6月。但在當時,科學家們連地球大氣的構成都不甚了解,因而更無法解釋這種現象了。

    現在通過先進的科學技術手段,地球大氣物理學家們已經知道“銀雲”産生在地球大氣中間層的頂部,再往上就是電離層。但是,這一區域的溫度非常低,而且同接近地面的大氣層沒有垂直對流發生,水分很少,不足以形成雲。那麼構成“銀雲”的水分是從何而來呢?

    直到今天,“銀雲”形成的原因仍然是一個謎,許多科學家仍在努力揭開這一秘密。如今,在對這一問題的研究當中,宇航員發揮了重要作用。俄羅斯、美國和哈薩克的宇航員都無數次近距離觀察和記錄過“銀雲”現象,他們還觀察到了在南半球和南極上空形成的“銀雲”。

    據哈天文學家介紹,目前的國際空間站在一晝夜間能繞地球約14圈,而每一圈中有10分鐘的時間是處於地球的陰影當中,這時是空間站的“夜晚”,也是觀察“銀雲”的最佳時刻。在哈薩克,對“銀雲”的研究是哈國家科學院的重要課題之一。哈天體物理研究所和北哈薩克州州立大學是哈專門負責研究這一現象的科研機構。哈宇航員塔穆薩巴耶夫曾在“和平”號軌道站上拍攝了許多“銀雲”的珍貴照片。

    哈科學院專家説,哈學者最近提出了一種新的“銀雲”形成原因的假説。他們認為,可能存在著一種由冰粒和塵粒構成的“迷你彗星”,其直徑在幾十米左右。這種彗星不斷衝入地球大氣層,就可能在高層大氣中留下足以形成雲塊的水蒸氣。目前,宇航員已經在高層大氣中發現了一種存在時間很短、厚度大於“銀雲”的雲樣物體,學者們認為這種現象可能同“迷你彗星”侵入大氣層有關。但問題是,直到今天還沒有直接的確鑿證據證明在近地空間中有“迷你彗星”的存在。

    哈有關科學家指出,閃爍在夜空中的美麗“銀雲”並非無害,它的存在對人類的太空活動可能造成一定的障礙,它所含有的晶體有可能嚴重破壞正在升空的太空梭的外殼保護層,因此研究“銀雲”的分佈情況及其産生原因具有重要意義。

    新華社 2002年6月25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