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科技立國”從孩子抓起  

    日本曾放出口風:21世紀頭50年要獲得30個諾貝爾獎。日本能否做得到,時間自會證明。不過,從實際情況來看,日本“科技立國”正在從孩子抓起,“30個諾貝爾獎”的希望在未來。

     無論時代如何變化,無論家境多麼不同,孩子們的好奇心都是一樣的。這種好奇心如果受到鼓勵,可能引導一個人走上從事科學研究的道路。東京大學綜合文化研究所教授高橋正徵説,高中一年級的時候,他的作品沙丘植物研究曾獲一年一度的學生科學獎,從此,他迷上了植物生態學,一生探究植物奧秘。高橋説,在日本,不少研究人員都有年少獲獎的經歷。

     以高橋所獲得的學生科學獎來説,從1957年創始至今,它已經度過了46個春秋。今年,這一獎項的作品徵集又開始了。然而,今年與往年不同的是,過去歷屆學生科學獎均由民間主辦,今年則是由負責制定日本科技政策的國家機構——科學技術振興事業團親自上陣。學生科學獎的獎金也大幅增加,最優秀的內閣總理大臣獎從5萬日元升到50萬日元。

    按照日本媒體的説法,這一變化説明,日本政府對“科技立國”從孩子抓起的認識更明確了,實際行動的力度也增加了。

     設立學生科學獎有3個目的。首先,通過學生的創造力透視日本教育的現狀,學生創造力的重要性不言自明。但創造力這一標準不僅是評判學生作品的尺度,也是檢驗教育品質的準繩。通過這一活動,一旦發現培養學生創造力存在問題,科學技術振興事業團就會建議調整教育方針。

     第二,讓先進技術與實際相結合。學生科學獎除了傳統的化學獎、物理獎、數學獎和生物獎之外,為了適應IT革命的需要,又增設了“解決獎”。與其他各獎項不同的是,“解決獎”強調的是在問題已經存在的前提下,用電腦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例如製作檢索軟體。設立“解決獎”,可以考查學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鼓勵學生到最新的IT領域去弄潮;但更重要的是,鼓勵學生從身邊的事情做起,讓先進的資訊技術與現實生活緊密結合。這也體現了日本科技發明多與生活相關的一大特色。

     第三,讓學生與科學家直接對話,樹立成為科學家的遠大理想。日本不少學生屬於追星族,其主要原因就是這些歌星球星曝光率高,他們身上的光環靠的多是媒體炒作,科學家則是默默地奉獻,不為人知。

     日本國土狹窄,人口眾多,資源匱乏,走“科技立國”的道路是日本的既定國策。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後,經濟低迷,産業空洞化,不良債權困擾日本。不少專家認為,目前走出困境的最好辦法是開發高新技術産業。這次學生科學獎的變化及其他一些相應措施正説明瞭日本對孩子寄予厚望。(何德功)

    科學時報 2002-6-5


國家外國專家局積極探索科技擁軍利民利國新路
路甬祥預言:我國2010年基本建成國家創新體系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