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科學成為民族的意志和行動  

    ——寫在第二屆科技活動周開幕之際

    在5月火熱的陽光下,第二屆科技活動周拉開了帷幕。在歷時一週的時間裏,科技工作者們將通過400多項活動,在大江南北,長城內外,引導廣大民眾享受科學世界的神奇與樂趣,體驗科技福祉的巨大魅力。無疑,這將是又一次科學思想的大傳播,科學精神的大普及,科學成就的大展示,科學政策的大宣傳。

    這項由政府倡導的、去年首創的大規模的群眾性科技活動,今年已是梅開二度。這是適應公眾對科技知識需求,將科普工作深入到千家萬戶的大手筆運作。政府將其定為每年舉辦一次,無疑是一種導向,意在要長期、經常、深入地在全社會進行科技宣傳工作。

    科技事業是一項全民的事業,必須要有社會各界對科技事業的關注、理解、支援和參與。科技事業要大發展,必須用科學的精神影響群眾的社會文化道德修養,使崇尚科學成為一種時尚,使科學文明的生活方式成為一種追求,使科學思維和科學理念植根於民族精神,使科學的思想和精神轉化為全社會的科學能力。要實現這個目標,只有通過持之以恒的科學的普及和宣傳,才能使“科教興國”不僅僅只是戰略,而且成為全民族共同的意志和自覺的行動。因此,做好這項發展科技事業的基礎性工作至關重要。

    從去年“科技在你身邊”,到今年“科技創造未來”科技活動周主題的變化中,我們不難看到這項工作的逐步深入:從讓人民群眾從日常生活中認識、走近科技,到引導群眾用科學的思維和眼光去展望未來,蘊涵著主辦者除了讓廣大民眾充分認識和理解科技推動社會生産力發展的巨大作用外,還希望廣大民眾能從更高的角度、更廣的範圍理解科技創造未來的良苦用心。因為這個科技不僅僅狹義地只指自然科學技術的進步,它還包括社會科學和馬克思主義科學的發展。因為在中國實現從發展中國家成為中等發達國家的目標過程中,除了科技將發揮重要作用外,社會精神文明程度的提高,人民群眾科學素質和科學意識的增強也是至關重要的。這也是“三個代表”思想的精髓,是實現21世紀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的重要前提條件和基礎。就像全國人大副委員長、中國科協主席周光召所説的:科技不僅是一種生産力,也是一種宣傳方法,是改造世界的有力武器。

    科技日報 2002-5-20


“神舟三號”8件太空實驗裝置首次和公眾見面
“科技創造未來” 福建舉辦科技活動周
北京科技週一大亮點 人文科學請上科普講壇
北京公眾心目中聲望最好的職業是科技人員
調查顯示:北京人科學素養遠高於中國平均水準
北京科技周: 科技新品迷住孩子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