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無法預知試管技術未來  

    英國著名“試管嬰兒之父”愛德華首次做客中國,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他説——

    ■臉譜■

    羅伯特愛德華,今年78歲,著名“試管嬰兒之父”。1948年畢業于北威爾士大學農業和動物學專業;1955年獲得愛丁堡大學動物基因研究生學位;1956年至1978年從事生殖生理學研究,並成功使世界第一例試管嬰兒誕生;1983年至1984年創立歐洲人類生殖和胚胎學研究會,並創辦《人類生殖》雜誌;2001年,由於在人類不育症治療領域的突出成就,獲得美國阿爾伯特拉斯克醫學研究獎。

    ■原聲■

     能夠在中國的街道上走走是我的夢想

    ——愛德華先生逛天安門時説

     哪怕在中國生活一輩子也不能窮盡對她的認識——愛德華先生對中國非常感興趣

     媒體是科學家和大眾溝通的重要的橋梁

    ——愛德華先生一向和媒體交好

     努力工作,這是成功最重要的條件

    ——愛德華先生的成功觀

    4月22日,作為“試管嬰兒之父”的愛德華教授接受北京山海慧德試管嬰兒中心主任,同時也是受他的得意弟子劉家恩教授的邀請,首次做客中國。當天晚上,愛德華教授就接受了本報記者的專訪。

    ■非常樂意接受媒體採訪

    羅伯特愛德教授生今年78歲,銀白的頭髮,紅潤的面龐,身穿考究的西裝,談吐自然風趣,還帶著一種英國人特有的紳士風度。總之,在他身上,感覺不到人們印象中的學者的痕跡,而更像是一位親切的英國老人。

    他的此次中國之行安排得滿滿噹噹,週一上午剛到北京就參觀了中關村科技園區,下午做主題報告,第二天一大早,還要參觀長城。

    在這樣的情況下,記者詢問愛德華教授能否再接受採訪,教授認真地説,媒體是科學家和大眾溝通的重要橋梁,所以他很樂意在晚飯後接受採訪。

    ■從未來過中國

     卻自認對中國非常了解

    吃完晚飯後在返回酒店的途中,車行至天安門,愛德華教授提出下車走走。他説他對中國非常感興趣,年輕的時候有一個夢想就是學好德語,能夠有一天在柏林的大街上走走,後來發現自己真正的夢想是能夠走在中國的街道上。他説,“我對中國的了解比一般西方人多得多,我知道中國和埃及一樣是擁有古老文明的國家,我還知道南京大屠殺,另外我有一個好朋友對我的影響也很大,他寫了很多有關中醫方面的書。”

    記者不解地問,既然對中國這麼感興趣,為什麼不早來看看呢?教授此時顯得很委屈,他攥緊雙拳,在胸前不停地擺動,目不轉睛地盯著記者,“親愛的朋友”,他説:“要知道我太忙了,五個星期以前我在加拿大,四個星期以前我在布宜諾斯艾利斯,三個星期以前我在芝加哥……我實在是沒有時間呀!”停了一會兒,教授補充道:“我肯定會再來的,還要帶上我的家人”。

    晚上十點,天安門城樓前遊人稀少,剛剛下過的一場小雨使看夜變得異常寒冷。愛德華教授對天氣好像沒有任何感覺,他饒有興致地看著一座座石獅子,一臉調皮地對記者説:“我真想把它們帶回家,在你們看來,這些獅子代表著威嚴,可我覺得它們都很快樂。”接著,愛德華教授嚴肅地説,“我非常喜歡中國,因為她充滿了神秘,在我看來,哪怕在中國生活一輩子也無法窮盡對她的認識。”

    談到自己旺盛的精力,愛德華教授説這得益於喜歡運動。

    晚上十點半回到酒店,坐在大堂的沙發上,採訪繼續進行。

    ■歌劇、橄欖球、政治

    ——一生愛好廣泛

    看到教授的訪問工作如此緊張,難道他平時也是這麼忙嗎?

    “通常情況下在國外訪問是很緊張的,不過我可以介紹一下我平時的生活”,愛德華教授説,“我一般早上7點半起床,起來後的第一件事情是查閱電子郵件,並及時回復。我並不需要秘書,因為我喜歡親自打字,並隨時補充新想法。早餐過後,我會去自己的農場看看自己親手栽的小樹。我喜歡和我心愛的小樹們説説話,比如説我會和它們聊聊天氣之類。”教授總能用幾句話就把談話的距離拉得很近。

    “接下來我會在實驗室裏度過一個上午,中午的時間通常在康橋大學的丘吉爾學院等地方用餐,和朋友們聊聊天,然後又是一個下午的緊張工作。而晚上的時間我一般會聽聽音樂,放鬆一下,瓦格納的歌劇是我比較喜歡的音樂之一。”

    愛德華教授在大學裏曾經打過橄欖球,板球也是他喜愛的運動。當然還有足球,談到足球,他不停地念叨一個名字——貝克漢姆。另外,愛德華教授對政治也一直興趣濃厚,是英國工黨成員。可是1978年他被工黨選為議會議員時,他苦心研究了22年之久的試管嬰兒技術也有了劃時代的突破,就在那一年,萊斯利布朗 愛德華教授的一位女病人終於成功地懷孕,並産下世界上第一例試管嬰兒。於是,愛德華教授不得不放棄自己的政治抱負,全身心地投入到醫學研究中。

    當記者問愛德華教授擁有如此廣泛的愛好,會不會影響他的試管嬰兒研究工作時,他搖著頭微笑説:“這些愛好令我終生受益匪淺。”

    ■開始並不喜歡自己的專業

    談到自己的從業經歷,愛德華教授説北威爾士大學的羅格斯教授是引導他選擇這一專業的關鍵人物。1945年,當時還在軍隊的愛德華被送到北威爾士大學就讀,而專業是他並不喜歡的農業及動物學。

    “我有一次特別直接地告訴我的老師羅格斯教授,在大學裏學習農業或是動物學毫無實際用途,還不如回家種地。當時他特別吃驚地對我説‘我的一生中還沒有哪個學生敢這樣對我説話’。不過,他並沒有對我心存芥蒂,相反,他後來推薦我師從愛丁堡大學沃丁頓教授攻讀遺傳學,並最終促使我走上試管嬰兒研究的道路。”

    ■科學技術發展沒有終點

    記者問:“從試管嬰兒技術到克隆技術再到人類胚胎幹細胞技術,人們很想知道,這些技術有沒有終點呢?”

    教授不假思索地説:“沒有。一百多年以前,有誰會想到電腦、電話、甚至縫紉機?科學技術的發展是以加速度的形式進行的,一個叫赫胥黎的人在上個世紀三十年代寫了一本書——《勇敢的新世界》,當時人們都認為他寫的是科幻小説,現在看來大都變成了現實。我本人無法預知試管技術的未來,事實上即便是兩年以後是什麼樣子我也不知道。”

    記者接著問:“您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大家都在一條起跑線的時候,為什麼別人沒有先於自己獲得成功呢?”

    愛德華教授聽了以後聳了聳肩,像個孩子一樣看著記者説:“因為我是天才!”説罷禁不住開懷大笑。旋即他又板起了面孔,認真地説:“努力工作,這是成功的最重要的條件。另外我也很幸運,比如能夠到愛丁堡大學學習。”

    ■早在20年前就應該獲獎了

    記者問:“您獲得了美國的阿爾伯特拉斯克醫學研究獎,儘管它也是醫學科學界最高的獎項之一,不過人們似乎更知道諾貝爾醫學獎。”

    愛德華教授平靜地説,“我猜測諾貝爾獎之所以沒有頒給我是因為試管嬰兒技術以及克隆技術在社會道德以及倫理方面引發的爭議,當然這僅僅是我個人的猜測,説到拉斯克獎,評委曾經私下裏跟我説,他們在二十年前就應該把獎給我了。”

    既然來到中國,話題就不能不涉及到中國。對於中國在試管嬰兒技術方面的研究進展,愛德華教授認為幾乎已經達到世界領先水準。“中國有很多生殖醫學領域的優秀人才都非常聰明,他們現在在國外借助充足的資金和先進的技術取得了大量成就。雖然中國的試管嬰兒技術目前才剛剛起步,但我相信只要這些傑出人才能回到中國,一定能為中國的試管嬰兒技術以及人類胚胎幹細胞研究帶來巨大的推動力”,説到這兒,愛德華教授欣慰地看了一眼坐在一旁的劉家恩博士。1989年劉家恩在比利時布魯塞爾自由大學攻讀博士學位時愛德華教授負責生殖生理學的教學。13年後的今天,劉博士已經成為中國試管嬰兒技術的帶頭人。

    時間不知不覺中已到了淩晨一點,兩個半小時的採訪絲毫沒有影響教授的精神,他的狀態始終如一,而四個小時以後他還要登上長城。記者不得不對老人的精力備加欽佩。

    ■老人希望

    英格蘭在世界盃上奪冠

    採訪是在一個輕鬆的問題中結束的,記者請教授預測一下即將開幕的世界盃足球賽誰將奪冠時,老人興奮地説:英格蘭,英格蘭。

     離開中國後,教授要先回趟家,跟自己的樹説幾句悄悄話,然後要麼就在自己的實驗室,要麼就在地球的某個城市裏講學,因為還有一堆邀請在等著他。(崔守信)

    北京青年報 2002-4-24


“試管嬰兒之父”認為克隆人可能導致種族清洗
"試管嬰兒之父"羅伯特•愛德華教授反對克隆人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