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嘉墀、歐陽自遠院士:月球探測期待新思路  

     地月系統從45億年前形成起就聯繫在一起,但月球在距今31億年前已基本終止了內部的構造岩漿活動,而地球至今仍有劇烈的地質活動。地球和行星早期的演化歷史在地球上已難以辨別,但在月球上卻仍能辨識。因此,月球成為地球和行星科學研究的焦點。

    美國和蘇聯早在20世紀50年代到70年代中期開展了一系列月球探測活動,取得了劃時代的成就,但耗費的人力物力巨大。自1976年後,月球探測進入了寧靜期。近年來,一方面,新技術的進步,特別是航太技術、資訊技術和微機電技術的發展,使月球探測的成本降低,效率和品質卻大大提高;另一方面,月球能源、資源與特殊環境的開發利用展現出廣闊的前景,隨著地球資源逐漸匱乏,開發月球資源成為人類共同的願望。

    目前世界上從事空間研究的國家和組織實施月球探測和開發利用的戰略計劃大致分為3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在2000年到2010年的10年間,對月球資源進行全球性、整體性與綜合性的探測,包括遙感探測和月面著陸器、巡視車的現場勘察;第二個階段是從2010年到2020年的10年間,對月球深層構造進行勘察並採樣返回,為建立月球基地提供數據,並深化對地月系統和月球本身的起源與演化的認識;第三個階段是在2020年後,通過國際合作共建月球基地。

    2000年11月,我國發表了《中國的航太》白皮書,明確了近期發展目標中包括“開展以月球探測為主的深空探測的預先研究”。在先期研究後,初步確立月球探測的目標。根據我國現有技術、人力和財力條件,基本上可以滿足早日進入月球衛星探測的要求,應該科學地選擇我國進行月球探測的目標,要具有特色,不能完全重復其他國家已做過的工作,既要填補我國月球探測的空白,也要為人類建立月球基地增添新的科學依據。

    由於月球探測是一項科技前沿的綜合與創新,週期長、投資大,任何一個國家都難以獨自完成,因此國際合作是未來月球探測和開發利用的必然趨勢和特色。聯合國已經明確規定,月球不屬於任何國家,但誰先利用,誰先獲益。在我國為實現21世紀中葉第三步目標而奮鬥的時期,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逐步增強,要早做準備,使我國在一些國家相繼建立月球開發基地時能夠佔領一席之地。

    

    《人民日報》 (2002年03月19日第十版)

    


與院士對話:想要去月球度假 你要再等上幾百年
月球影響火山爆發?
中國人要圓月球夢 運載技術已具備探月能力
未來十年 我國將"探測"月球
人類將於2010年建立月球永久居住地
月球起源有新説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