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島監獄今年撤掉

    台灣“法務部長”陳定南在年終記者會上宣佈,從2003年1月1日開始,綠島將再沒有監獄和技能教訓所。一時間,綠島再次成為台灣民眾關注的焦點。

    美麗的火燒島

    綠島位於我國台灣省台東市以東約33公里的太平洋上,面積僅16.2平方公里,人口約2700人。它是在500萬至2500萬年前第三紀中新世時,由海底火山噴發的熔岩冷凝而成的火山島嶼,與菲律賓北部的火山屬於同一系列。

    綠島原名“火燒島”,在台東太麻裏金針山眺望太平洋日出時,火紅的太陽正好在綠島上方冉冉升起,綠島被朝陽染成一片艷紅,如同籠罩在火海中,因此得名。1949年,臺當局在全島植樹綠化,於是改名為“綠島”。

    漫步綠島,藍天、碧海、白沙、綠草,美不勝收。但是綠島的出名卻不是因為它的美麗,而是與此相反的東西———監獄。

    白色恐怖的代名詞

    綠島四面環海,特殊的地理環境使它早在日本侵臺時期,就開始了“監獄文化”。根據文獻記載,綠島設監獄最早是在1910年4月,當時日本人為了隔絕所謂的“犯罪人口”,特在綠島設置收容所,直到1920年止。據了解,當時是讓犯人們以“放牧”為生,任其自生自滅。

    國民黨逃臺後,于1950年在綠島成立了“新生訓導處”,後更名為“新生總隊”,專門收押所謂“匪諜”等政治犯。據資料顯示,1962年以前,移送綠島“新生訓導處”的“犯人”就在1000名以上,其中多半是熱愛祖國、渴望進步的人士。去年曾經受到江澤民主席接見的島內著名統派人士林書揚先生就曾在綠島被關押了34年之久,著名作家柏楊也曾在綠島關了10年。當時,綠島幾乎成了白色恐怖的代名詞。據民間流傳的故事説,《綠島小夜曲》的歌詞就是一名被關在綠島的政治犯對自由的寄託之詞。

    1962年,台東的“泰原感訓監獄”落成後,一部分刑期較長的人就被轉到泰原監獄,關押在綠島的人數稍有減少。1970年,泰原監獄發生暴動,那裏所有被關押者又被移送綠島,一部分主張“台獨”的人士,包括前民進黨主席施明德、現任臺當局“副總統”呂秀蓮等人都曾被關押在此。

    1975年蔣介石去世,臺當局宣佈對政治犯實行減刑,囚禁在綠島的人數大大減少。此後,台灣當局又在綠島建立了“綠島監獄”和“技能教訓所”,作為關押重刑犯、“黑道大哥”的場所,不服管訓的犯人也都被移送此處。美麗的綠島成為遠近聞名的“監獄島”和“惡魔島”。

    綠色的“政治島”

    20世紀90年代以來,台灣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士出於各種動機,竭力爭奪所謂“政治符號的詮釋權”,綠島由於其特殊的歷史背景,自然也成為目標。

    1998年12月,“人權紀念碑”在綠島破土興建。去年12月29日,呂秀蓮在視察綠島的時候表示:“綠島監獄有太多爭議,建議裁撤”。隨後,“法務部長”陳定南就宣佈一年內終結綠島所有監

    獄,洗刷過去白色恐怖的陰影。按照“法務部”的規劃,綠島監獄搬出後,這裡將開闢為“獄政博物館”,供觀光之用,並交由觀光局全盤規劃未來的發展。

    消息傳到綠島,引來鄉民的抗議,因為綠島有1/4的鄉民的生活直接或間接與監獄有關,貿然裁撤,又不採取相應的措施,必然會嚴重影響他們未來的生活。1月9日,30多名綠島地方人士北上“立法院”請命。

    同時,不少法律界和警界人士也都對當局的政策持懷疑態度,主要理由是前“法務部長”廖正豪的“綠島政策”對掃黑對象産生很大嚇阻效用。他們擔心,如果沒有“綠島政策”,這些黑幫老大可能更加肆無忌憚,就算被抓,蹲在一般看守所對他們來講也無所謂。(葉子)

    《環球時報》 2002年01月14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