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考研熱”

     在大抵相同的文化背景之下,兩岸在許多方面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就拿報考研究生這件事來説,台灣學子的熱度一點也不亞於大陸的學生。據了解,台灣每年7萬多大學畢業生中,有5萬多人報考研究生,如果再加上在職人士,台灣每年考研的人數著實驚人。

    11月24日和25日兩天,台灣舉行了旨在為大學生提供考研深造資訊的第一屆研究所博覽會,島內47所院校的125個研究所參與。結果,兩天之內,吸引了6萬多民眾參觀。一時間,台灣大學新綜合體育館裏,人頭攢動,氣氛熱烈,除了紛至遝來的應屆大學生,還有許多在職的人士甚至學生的家長徜徉其間。

    開幕當天一早,50多歲的吳先生就出現在博覽會會場,忙著為正上大學的兩個孩子找尋考研的有關材料。“現在職場競爭激烈,我希望我的兩個小孩至少要讀完研究所,這樣他們找工作時才有一些條件跟別人一決高下。”吳先生一語道出了台灣大學生熱衷於報考研究生的原委。當然,除此之外,也有不少工作多年的人想通過考研來更新知識,改變現狀。比如我們的一位同行黃小姐,大學畢業後在新聞媒體當了5年記者,近來卻陷入了痛苦的境地。她説:“每次去採訪國際研討會,就會為自己的英文太差感到難過;每次去採訪有關WTO、財經和資訊科技的新聞,又會為自己的專長不夠而苦惱。想要擺脫困擾,考研究生是不二的選擇。”

    在台灣,要找一份好工作,隨便考個研究生還不行,還要注意報考一個“有出路”的專業。目前説來,在名目繁多的報考專業裏,以MBA(商業管理) 和 EMBA(企業管理)最受學生和在職者的青睞,其次是生物科技、科技管理專業,再次是教育類專業。所以,各院校的研究生,商業管理和企業管理類最難考,錄取率只有2%到10%。可是儘管難考,報考人還是趨之若騖。記者討教個中原因,台灣大碩文化事業董事長邱昌其認為,商業管理和企業管理相關課程已經有變成通識教育的趨勢。因為生活中,每個人都有升任主管的可能,而且,不論從事哪一個行業,都要有成本控制、人事管理等知識,所以許多人都是“先讀起來,再等時機”。

    與大陸研究生統一考試不一樣,台灣的大專院校研究所招生,都是各自自主出題,選擇在每年的4、5、6月份考試,每個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報考許多學校的不同專業。一般説來,英文和語文都要考,專業課視不同情況而定。因此就有學生收到好幾個學校的錄取通知,最多有學生先後收到7個學校的錄取通知。另外,研究生入學後,也沒有固定的指導老師,只有在寫學位論文的時候,他(她)才會按照論文的選題去自主選擇指導老師,可以是本研究所的,也可以跨校選擇,慕名而投。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潘錫堂教授告訴記者,眼下他就在指導5個研究生的學位論文,其中有一位是慕名而來。至於碩士研究生的學制,一般為2年,最多不能超過4年。

    當然,也有人不用考試,可以直接上研究生或者經推薦甄選後入學,那多半是大學時的出類拔萃者和一些在職研究生。比如前面提到的那位黃小姐,她就已經申請就讀一所大學的商學研究所,這些研究所不用筆試,只要交讀書報告、推薦信和參加口試就可以。黃小姐説:“如果要筆試,我肯定競爭不過應屆畢業生,也許以自己的工作經驗作為進入研究所的籌碼,勝算會大一些。”

    一方面,學生要進理想的院校讀研究生,並不容易。另一方面,台灣的大學數量猛增,研究所的數目也隨之增加,如何吸引優秀的學生報考,也成為各研究所的最新課題。通常的做法是用一流的獎學金來搶一流的學生。在這次博覽會上,高雄樹德科技大學的招生策略格外矚目。這就是凡當年度被錄取“國立大學”及“國立科技大學”碩士班(含甄試)的研究生,選擇到樹德科技大學研究所就讀者,每學期可以得到7萬5千元新台幣(4元新台幣相當於人民幣1元)的獎學金,兩年4學期可以得到總共30萬新台幣的獎學金。除此之外,還有一些研究所用在專業課程之外,讓學生學習其他的“一技之長”,併發給社會承認的證書,以此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這個招牌來吸引學生就讀。

    誠然,在經濟景氣低迷的時候,台灣存在著“學歷越高,就業越難”的現象,但是日趨成熟完善的研究生教育的確為台灣經濟和社會的持續發展儲備了許多人才。

    人民網 2001年12月02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996210/6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