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台灣政局大事記 
曾潤梅

1月

1日,陳水扁在競選造勢活動中宣稱,他最大的夢想就是要讓台灣人民享有“公民投票”的基本權利,因此在3月20日“總統”選舉投票日一定會同時舉辦台灣歷史上第一次的“和平公投”。

同日,臺聯黨叫囂“中華民國”是虛幻的“國號”,應推動“台灣正名”,在2008年成立“台灣共和國”。

2日,泛藍、泛綠兩大陣營就國民黨主席連戰的家産以及陳水扁的財産事件互相控告。

3日,臺“總統府秘書長”、陳水扁競選總部執行總幹事邱義仁指出民進黨主打的“公投”議題已由大贏變成小贏,“公投”議題正數逐漸遞減,如果不處理反而會變成負數。

4日,面對美國反對 “320公投”的強大壓力,陳水扁強硬宣稱,只有他才有抗壓性,才能面對外力威脅,不管外力威脅多大, “320公投”絕不能放棄。

月初,臺“內政部”依據“兩岸人民關係條例”,開始編印新的全臺各級行政區域地圖“台灣區全圖”,以取代“中華民國全圖”,地圖內容僅限于臺、澎、金、馬等地。

11日,來自島內文化界、社運界與學界的數十位人士,發起成立“族群平等行動聯盟”,由導演侯孝賢出任召集人,呼籲政治人物停止操弄族群和省籍議題;選後應成立“族群和解委員會”。

12日,美國國務院副發言人愛瑞立重申,美國反對類似“公投”等片面(改變現狀)行動,只要涉及台灣地位的“公投”是片面的,美國就反對。

14日,“中央研究院”院長李遠哲、台塑集團董事長王永慶、以及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聯名就 “320總統”大選發表“我們對總統大選的沉重表白”聲明,指出這次選舉充斥太多的負面文宣、口水叫罵、意氣衝突,朝野惡鬥加劇台灣當前混亂困頓的情勢,長此以往,理性論政沒有空間,民之所欲亦落空,“這是錯用民主,也是對2300萬台灣人民的輕蔑!”。他們強烈呼籲朝野候選人立即導正負面文宣及口水亂罵,回歸政策主張與理性論政,並應儘速建構一個和平、穩定的兩岸關係。綠營“立委”則痛批王永慶“簡直是和中共一個鼻子出氣”、“中共的傳聲筒”。

15日,陳水扁在新書《相信台灣-阿扁總統向人民報告》發表會中宣稱,“總統”大選的兩大任務是“公投”和連任,如果兩者不能兼得,他會優先選擇“公投”,並叫囂“如果由於推動‘公投’、催生‘新憲’而影響選情,甚至導致落選,也甘願接受”。

16日,陳水扁通過發表電視講話宣佈所謂320“和平公投”題目:1、“台灣人民堅持臺海問題應該和平解決。如果中共不撤除瞄準台灣的飛彈、不放棄對台灣使用武力,你是否贊成‘政府’增加購置反飛彈裝備,以強化台灣自我防衛能力?”。2、“你是否同意‘政府’與中共展開協商,推動建立兩岸和平穩定的互動架構,以謀求兩岸的共識與人民的福祉?

17日,陳、呂“全臺競選總部”正式成立,陳水扁再度重申當台灣面對強大武力威脅之際,“和平公投”是有效的預防性行為,320一定要完成台灣歷史上的第一次“公投”。

21日,臺“國防部”所屬各軍種刊物包括“中國海軍”、“中國空軍”、“中國聯勤”等都去“中國”之名而冠以“中華民國”,英文名稱也從“CHINA”改為“ROC”,而導彈上的“中國”字樣“也被迷彩涂裝代替。

2月

2日,前東帝士集團總裁陳由豪以傳真方式發表致陳水扁的三封公開信,指稱他曾致贈政治獻金給陳水扁。陳水扁陣營隨即發佈聲明,嚴正駁斥陳由豪的説法,並希望他提出證據。

3日,陳水扁召開記者會,對舉辦“ 和平‘公投’的合法性、必要性、正當性”做出説明,並拋出所謂建立“兩岸和平穩定互動架構”的構想,宣稱兩岸應在“一個原則、四大議題”的基礎進行談判,意圖將“一個和平原”則取代一個中國原則,將兩岸關係納入兩國關係之中。

8日,陳水扁稱,唯有“公投”才能維持台灣民主、經濟繁榮和臺海安全的現狀; “320和平公投”是保衛“台灣現狀主權獨立”,“公投”的意義在於讓台灣有機會“向中國説NO”。

9日,陳水扁稱連任後將要繼續進行“憲政”改造工程,並希望由民眾于2006年12月10日通過“公投”制定一部“台灣新憲法”。

13日,陳水扁接受日本共同社專訪時稱,台灣是“主權獨立的國家”,“國號依現行‘憲法’叫作‘中華民國’,但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如要改變“現狀”,要由2300萬台灣人民“公投”決定。“憲政”改革須通過“憲改”會議凝聚共識,再交由人民來“公投”決定,這就是“制憲”。

20日,陳水扁接受日本朝日電視臺專訪時稱,希望在2006年用“公投”的方式由人民決定最終“憲改”版本,並在2008年5月20日正式實施。

25日,在臺各界的強烈反彈下,臺“中選會”決定3月20日“總統”選舉與“公投”投票方式採用分開領、投票方式。

28日,以陳水扁、李登輝為首的“台獨”勢力借“二二八事件”57週年紀念之際,發動了聲勢浩大的所謂“百萬人牽手護台灣”造勢活動,力圖通過煽動民粹、製造悲情來拉抬陳水扁的競選聲勢,一舉達到逆轉選情的目的。據稱該活動共號召了120萬人,全程長達480公里,貫穿全島18個縣市、54個鄉鎮市,為“台獨”勢力迄今發動的規模最大的一次活動,具有濃厚的向島內外宣示“台灣主權獨立”的意味。意圖借此一方面向島內民眾強化“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國家”的觀念,另一方面爭取國際輿論及媒體對“台獨”同情與支援。

3月

10日,藍綠雙方在“立法院修憲委員會”中達成共識,同意從2007年第七屆“立委”選舉開始,“立委”席次由現在的225席減為113席;採用“單一選區兩票制”,“立委”任期3年延長為4年。

13日,為在選前最後一週營造勝選氣墊,泛藍在全臺25個縣市同步舉行“換總統、救台灣”大遊行,共號召約230萬人參加集會。遊行尾聲,連宋等人分別在台中、台北先後親吻大地,表過“對台灣的愛心與認同”,掀起此次活動的高潮。為了壓制藍營聲勢,綠營則號召50萬人在高雄舉辦以“公投、反黑金、立委席次減半”為主題的造勢活動。

14日,陳水扁在於高雄市召開的第31屆“世界台灣人同鄉會”年會上宣稱,“公民投票”是他“送給台灣人民與這塊土地的禮物”,連任後他將“全力捍衛台灣國家主權、經濟主體性,首先加入WHO(世界衛生組織)”,並全力推動“台灣新憲法”,2006年“公投制憲”,2008年實施“台灣新憲法”。

15日,前東帝士集團董事長陳由豪在美國洛杉磯召開記者會就陳水扁團隊的黑金問題提出新的人證、物證。

17日,“中研院院長”李遠哲以傳真方式到各媒體,明確表達“挺扁”態度。李稱,民進黨的可塑性較高,理想較高,改革的驅動力也較強,因此在這次“總統”大選中,他仍會支援民進黨候選人。

19日,陳水扁、呂秀蓮在台南市同時遭到“槍擊”,對“總統”選情造成巨大衝擊。

20日,“總統”選舉結果揭曉,投票率為80.28%。陳水扁、呂秀蓮以50.11%、647萬張選票的些微優勢連任,連宋僅以0.22%、2.9萬票的些微差距落敗。因選票差距過小,加之“319槍擊案”真相未明、“選舉作票舞弊”疑雲重重等,連宋當即提起“當選及選舉無效之訴”,並帶領群眾持續在“總統府”前舉行聲勢浩大的抗爭運動。而同步舉行的兩項“公投”因投票人數未達總投票人數的一半而宣告無效。

26日,臺“中選會”正式公告“正、副總統”當選名單。為抗議在“選舉爭議”未獲解決前執意張貼當選公告,泛藍支援怒砸“中選會”,現場一度失控,前後共爆發了七次激烈的警民衝突。

27日,泛藍陣營在“總統府”前發動了高達50萬人的“要真相、拚公道、救台灣”大集會,強烈呼籲“立即驗票、調查真相、阿扁下臺”。遊行結束後,泛藍支援者聚集在“總統府”前持續一週的晝夜抗爭活動暫告一段落,部分支援者轉往中正紀念堂進行另一波的抗爭。

29日,連、宋再度向臺“高等法院”提起“總統”選舉“當選無效”和“選舉舉無效”訴求,內容包括票數不實、“公投綁大選”和“槍擊案”疑雲,啟動“國安”機制剝奪“軍憲警”投票權等。

國、親兩黨對年底“立委”選舉提名達成共識,以優先提名現任國、親“立委”為原則,同時考慮新黨的成長空間。

同日,3位美國刑事鑒定赴臺對“319槍擊案”進行現場戡查。

30日,陳水扁接受BBC專訪時稱,台灣人民反對兩岸統一,“台灣是主權獨立國家”;台灣必須進行“憲政”改革,政治體制才能現代化;“新憲”不再經由“國民大會”通過,而將直接付諸“公投”,讓人民決定是否接受;並重申“新憲”將在2006年完成,2008年5月20日頒行。

4月

1日,陳水扁接受日本《讀賣新聞》專訪稱,“‘一邊一國’的主張已成為台灣社會絕對多數的民意,台灣的人民不能接受中國主張的所謂一個中國”。

3日,針對國、親長期在街頭舉行抗爭活動,王金平認為“內耗成本太多,且外界觀感不一”,馬英九則稱“群眾運動不是萬靈丹,抗爭時間越久,負面效應越大”。

4日,部分國民黨本土派“立委”掀起檢討“總統”敗選聲浪,宣稱他們不會在國民黨最困難、最需要的時候出走,但國民黨應改走“溫和、中道、理性的本土路線”,強化“本土論述”,並要求黨中央高層接受敗選事實、進行權力重組,呼籲“世代交替、王馬共治”。

9日,美籍華人國刑事鑒定專家李昌鈺抵臺。11日返美後公佈三項事證和兩點結論,認為此案既不是反對黨“意圖暗殺”,也不是陳水扁自己開槍。

10日,泛藍陣營在“總統府”舉行抗爭集會,因部分民眾情緒激動,加之有幫派分子乘機鬧事,最後爆發嚴重的警民衝突。

11日,民進黨召開選後首次“臨全會”,會議主要焦點是為通過不分區及僑選“立委”黨內提名方式修正案,具體包括:1、自本屆“立委”黨內初選提名起,不分區“立委”由現行三組改為政治、專家團體兩組;政治組按黨員投票與民調各佔50%的方式産生,專家團體組以及僑選“立委”由黨主席提名的“提名委員會”提出,“中執會”通過。2、“提名委員會”共設委員7-9人,由黨主席提名、經“中執會”同意後組成,委員不限於民進黨籍人士。3、取消入黨兩年才能提名不分區“立委”的限制,且不分區“立委”不再以擔任兩任為限。會上陳水扁除繼續鼓吹“台獨時間表”,還要民進黨為全面執政、長期執政做準備。

12日,臺聯黨中執會決定將以“台灣正名”、“公投制憲”作為年底“立委”選舉競選主軸。

14日,臺“立法院修憲委員會”初審通過“憲法修正案”第一條,廢止“任務型國民大會”,其原有的“憲法修正案”、“領土變更案”復決權改由“公投”復決。

16日,連戰強調,國民黨的目標,除了堅持中道、台灣優先,還要捍衛台灣現狀,與友黨的合作重點就是捍衛“中華民國”。

同日,民進黨確定年底“立委”選舉提名將採取“審慎擴張”策略,區域“立委”提名92席。臺聯黨主席黃主文則19日稱,“為了將本土選票的餅做大”,臺聯黨決議提名不超過30人。

20日,臺“內政部”研擬完成“公投法”修正草案,對“公投法”內容進行大幅更動。未來“公投”事務將依全臺、地方性的區別,由各級“選舉委員會”主管。在“公投”的適用事項中,“憲法修正案之復決”改為“修憲議題”之創制。島內媒體指出,這是“公投法”修正的最大突破,是為陳水扁2006年“新憲公投”做準備。此外,刪除“立法院公投提案權”,增列行政機關的提案權。同時,修正案也大幅降低“公投”通過的門檻。通過或否決門檻為:“同意票數多於不同意票數,且同意票數達投票人權總數30%以上者,即為通過,反之為否決。”

21日,面對黨內要求檢討選舉責任、調整人事的呼聲,國民黨主席連戰在中常會上決定,立即成立“特別策略委員會”,由6位副主席分別負責“槍擊案真相調查”、“策略論述”、“立委”輔選和黨務改革工作。但在“司法驗票”工作結束前,暫不調整黨務人事。

27日,28位國民黨“中興菁英班”成員組成“藍鷹戰將”,公開要求國民黨面對“敗選”事實,著手改革,重用年輕人。

5月

2日,由國民黨學界青年菁英組成的“五六七大聯盟”發表宣言,要求國民黨儘快提出“新憲”版本,將未來的“憲改”方案朝向“中華民國第二共和”思考,以“在地化”思維破解狹隘的“本土化”的新思維。其要點有:1、主張只要在台灣求生存、發展的人,都符合在地化的定義,國民黨早就是在地政黨,沒有外來政權的問題,在地化就是本土化。2、“中華民國”自1911即處於獨立狀態,不存在統獨問題,兩岸目前處於分裂現狀,不主張統一,但保留未來統獨選項。3、在2005年縣市長選舉以前提出以三權分立為導向的“新憲”版本並交付全民“公投”,捍衛“中華民國的主權、國號、國旗、國歌”,可重新定義“國土”範圍等等。

4日,由“中央研究院院士”勞思光、導演侯孝賢、政論家南方朔等島內學術、文化、社運界人士共同發起的“民主行動聯盟”正式成立,希望凝聚在野力量,以理性中道的民主制衡執政當局,遏止民粹獨裁。

8日,陳水扁對《朝日新聞》透露,他第二任期最重要的政治課題是制定“新憲法”,但“新憲內容不會觸及主權改變問題”。

10日,民進黨新潮流係大老吳乃仁稱,當前台灣並無“制憲”的共識,因此陳水扁應試著“與民養生”,不要因為堅持“制憲”而引發新的衝突點。

同日,“總統”選舉驗票在全臺21個地方法院全面展開。

12日,臺新“內閣”改組完成,多位民進黨青壯派“立委”“入閣”,顯示民進黨已在為長期執政培養接班人才。

12日,民進黨青壯派“立委”提出“新文化論述”,稱“接受中華民國國符號”,並不會對“台灣意識”不利,相反“可在台灣認同上拓展縱深”。

13日,陳水扁稱“雖然雜音多,但‘制憲’是對選民的政治承諾,不會動搖也沒有任何改變”。

19日,國民黨中常會無異議通過連戰提出的“國、親兩黨由合作走上合併案”。

20日,陳水扁、呂秀蓮宣誓“就職”。陳在“就職演説”中,繼續堅持“一邊一國”的分裂立場,大肆鼓吹重建“新國家共同體”,並以“民主”、“自由”為幌子謀求台灣問題國際化。但迫於外界壓力,陳還是以“憲政改革”取代了選舉期間所提的“公投制憲”,並承諾在“憲政”改革中不會觸及“主權、領土、國家名稱”等議題。

24日,臺“教育部長”杜正勝宣稱,“台灣歷史應以台灣為中心,而非只是中國政治及歷史的邊陲”,可將傳統地圖按逆時針方向旋轉90度,換個角度看台灣。

28日,國民黨論述小組經過討論後決定,將以“在地化”取代本土化。小組認為,“本土名詞不但割裂台灣社會,也割裂國民黨內部,有必要‘正名’”。

6月

2日,臺“行政院”通過金額高達6108億新台幣的“軍購案”,國民黨抨擊陳水扁等於是向美國表態尋求支援,付給美國保護費。

3日,臺“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宣佈,將以漢、羅並用文字推動台灣閩南語用字,預計6月底公佈300個閩南詞彙資料,年底擴大到2000個,以此做為“本土語文”課程教學的參考。

8日,呂秀蓮在“過境”美國舊金山宣稱,臺近來的藍綠爭議是“認同問題”而非“族群問題”,是“國號的分歧”而非“族群的分裂”,希望以“台灣中華民國”作為國家稱號。

9日,陳水扁在會見卸任縣市黨部主委時宣示,行政與黨務部門應退出派系運作。不包括“立委”在內的“中央政府”政工政務人員,以及不包括中執委、中常委與中評委在內的中央黨部人員,不得擔任派系職務及參加派系活動。這顯示陳在充分掌控權力與資源的情況下,力圖解散黨內派系,以全面掌握黨機器,個人集權。

同日,陳水扁稱未來4年任內最重要的事情是完成“憲政改革”,留下一部“合身、合用、合時”的“台灣新憲法”;而現行“修憲程式”是必走的過程,如未完成“公投入憲”,就不可能透過“公投”決定“憲改”版本。

17日,陳水扁參加高雄鳳山陸軍學校舉行的“黃埔軍校建校80週年紀念活動”時稱,他對臺軍最大的期許就是“落實軍隊‘國家化’和加強‘敵我意識’”,建立“有效反制”能力以“有效嚇阻”大陸可能的軍事進攻。

18-20日,為了便於陳水扁控制黨機器、獨攬大權,民進黨在短短3天內提出3種完全不同的黨主席産生辦法,引發外界痛批民進黨已淪落為“一人政黨”。

25日,在“總統”大選中挺扁有功的藝人江霞被陳水扁任命為“華視”總經理。江則宣稱上任後絕不購買、播出大陸電視劇,且反對藍色藝人踏入“華視”。

26日,李登輝在“台獨”組織“北社”成立3週年紀念活動中發表“制定新‘憲法’的迫切性”演説,宣稱“如果‘公投’顯示多數人希望‘制憲’,‘政府’就應該著手‘制憲’工作”。

29日,以10位無黨籍“立委”為主的“台灣無黨團結聯盟”(簡稱“無盟”)正式宣告成立,並推舉嘉義市“許家班”掌門人、前“內政部長”張博雅為黨主席。“無盟”的主要目標在於衝破5%選票的政黨門檻,並拿下至少15席區域“立委”席次,搶佔“立法院”關鍵少數地位。

7月

1日,“台獨”組織“手護台灣大聯盟”舉辦“台灣‘制憲’運動誓師大會”,總召集人李登輝稱“新憲”應揚棄“中華民國國號”,“排除一切與中國混同的‘國名’、領土、人民、‘主權’等‘國家’要素”。

6日,陳水扁宣佈成立不隸屬於“總統府”、“行政院”的“319槍擊事件特別調查委員會”,並欽點“監察院長”錢復任黨主席,但因受到泛藍在“立法院”的強力抵制而失敗。

13日,國民黨黨章修改小組通過刪除“排宋條款”決議,即被開除黨員“恢復黨籍”後可以參選中常委及黨主席。

14日,民進黨副秘書長李應元稱,民進黨正積極協調“公投法”補正事宜,只要年底泛綠“立委”過半,就可以著手推動修改“公投法”。

15日,為避免國親合併案影響年底“立委”選情,國親兩黨達成“選前暫緩合併的共識”。國民黨副主席、“立法院長”王金平表示,“立委”改選在即,選前完成合併儘管對某些“立委”有加分作用,但也會對部分“立委”選情造成傷害,“如果有害就該慢一點,等選完再來合併”。

17日,高雄市第六屆市議員補選結束,民進黨、國民黨各當選6席,臺聯黨、無黨籍各得3席,親民黨全軍覆滅,得票率也有所下降。

18日,民進黨召開第十一屆“全代會”,主要有三大議題,一是改選中常委與中執委,二是為年底“立委”選舉造勢,三是以“派系中立”取代派系解散提案,也即規定黨、政人員不能擔任任何派系職務或參加派系活動。

19日,因不滿泛藍整合沒有實質進展,前民進黨主席許信良結合文化、知識、社運界知名人士創辦的“台灣民主學校”正式成立,並推舉國際知名導演候孝賢擔任校長。許信良等人指出,“民主學校”將積極投入“立委”選舉,並預計在每一選區推出一位候選人。

同日,“中選會”將“立委”選舉投票日改為12月11日,打破“12月第一個週末是投票日”的慣例。因與12月10的紀念“美麗島事件”週年活動相隔僅一天,被外界質疑為民進黨有意借此影響選情。

27日,“台獨”組織“511台灣正名運動聯盟”宣稱,為導正民眾習慣用語,“511台灣正名運動聯盟”將發起“捉錯”運動,以“台灣”、“全國”、“全臺”等取代“台灣省”、“全省”等“錯誤”用語。聯盟還要求當局廢除台灣省政府及省咨議會,以達到正名“台灣國”的目標。

31日,連戰、王金平、馬英九等人認為,必須將“國會改革修憲案”當作年底“立委”選舉主軸,以向民眾強烈宣示改革決心,拉抬藍軍氣勢。國民黨決定,將在“立法院臨時會”大力推動“ 國會改革修憲案”,完成包括“國會席次減半”、“單一選區兩票制入憲”、“公投入憲”等重大改革。

8月

1日,民進黨文宣部主任鄭文燦宣稱,將以“終結連宋体制”作為年底“立委”選舉主軸,引來在野黨的抨擊及黨內的反對。

2日,臺聯黨秘書長林志嘉稱,臺聯黨將以“‘制憲’新台灣,正名新‘國家’”為選舉主軸。

3日,民進黨中執會通過“總統府秘書長”蘇貞昌的提案,要求民進黨在“立法院”臨時會中,將“‘國會’席次減半、單一選區兩票制、‘公投入憲’及廢除‘國民大會’”等4項議題,納入“憲法修正草案”之中,並全力促成“立法院”做成決議,通過“憲法修正案”。

6日,呂秀蓮在接受電臺訪問時稱,兩岸已經進入“準戰爭”狀態,台灣要有所準備。

15日,臺聯黨舉行3週年黨慶大會,陳水扁和李登輝同臺為泛綠陣營年底“立委”造勢,並期許達成“立法院泛綠過半”目標。

18日,臺“行政院長”遊錫堃在宏都拉斯國會演説中,前後16次使用“台灣ROC”的“國號新簡稱”。

同日,國民黨中常會通過《民主、和平、新台灣——我們現階段的基本論述》草案,為新形勢下的政黨定位進行論述。其中重申反對“一國兩制”,反對“變更國號”等主張,更提出“‘中華民國’已和台灣合為一體,‘中華民國’是台灣民主、和平的最大保障”、“本土化是既定政策,無論先來後到都是台灣人、在地人”等新提法。

20日,民進黨“黨發會”通過“‘總統’若不兼黨主席,黨主席採取黨員直選的方式産生,任期與‘總統’相同”的決議。會議還通過“族群多元國家一體決議文”,指出“台灣認同與‘中華民國’認同都是對‘國家’認同的表達方式”。

21日,民進黨年底“立委”選戰總幹事蘇貞昌公佈該黨競選主軸為“‘立委’過半數、改革大進步、‘政府’好做事”。

23日,臺“立法院”首次展開“修憲”,在朝野各黨的高度動員下,最後通過了“國會改革”、“公投入憲”等四大議題的“修憲案”。主要內容有:1、廢除“任務型國大”,“立法院”所提“憲法修正案”、“領土變更案”,從“國大復決”改由“公民投票復決”,有效同意票達到選舉人總額之半數即告通過。2、“總統、副總統”彈劾案處理程式,由“立法院”提交“國大”同意改為由“立法院”聲請“司法院大法官”處理,經“憲法法庭”判決成立,被彈劾人應即解職。3、自第七屆起,“立委”席次由225席減為113,任期由3年改為4年;“立委”選制採“單一選區兩票制”,區域“立委”為73席,不分區為34席,其中婦女保障名額不得低於二分之一,山地及平原住民“立委”各3席。

29日,臺“教育部長”杜正勝在一場座談會中宣佈,2004年至2008年“教育部”將實施四大教育綱領,即“培育現代化‘國家’的國民,台灣主體性,全球視野、社會關懷”。杜正勝並稱,他要盡力做到“台灣主體性就像呼空氣一樣自然”。

9月

2日,陳學聖、羅世雄、陳麗惠、張昌財、李嘉進等國民黨青壯派“立委”組成“改革連線”的次級團體,並以國民黨的新潮流自許,要求全力推動黨內改革,並舉辦論壇,確立國民黨路線。

3日,陳水扁在中南美的“邦交”小國貝裏斯訪問時首度明確宣稱,“‘中華民國’就是台灣,台灣就是‘中華民國’,有關‘國號’最好、最貼近、最真實的簡稱就是‘台灣’”,臺“行政院長”遊錫堃日前喊出的“Taiwan,ROC”並不是好的簡稱,特別是將Taiwan與ROC之間加上逗點,更是不知所云、與事實不符等等,而參加奧運會時也應將“Chinese Taipei”簡稱為“台灣隊”。

5日,臺聯黨“立委”候選人黃適卓舉行“‘正名’,從生活出發”記者會時宣稱,陳水扁在海外強調“‘中華民國’就是台灣”固然令人欣喜,但“正名、改國號”的難度太高,從街道“正名”開始成效會更好。黃並呼籲台北市政府將所有帶有“中國標記”命名的街道名稱,如中山路、廣州街等全面撤除、改名。

6日,陳水扁在接見兩位奧運金牌得主時,首度在正式場合中使用“台灣隊”的稱呼取代“中華隊”,並鼓吹以後應將參與奧運等的各項運動代表隊由“中華台北隊”正名為“台灣代表隊”。高雄市長謝長廷則宣稱,“中華台北”既非“國名”、亦非地名,2009年將於高雄市舉辦的第八屆“世界運動會”,將以“台灣隊”取代“中華隊”。

同日,臺“新聞局長”林佳龍宣稱,未來“國號”英文簡稱將統一定調為Taiwan或Republic of China(Taiwan)。在“邦交國”優先使用Republic of China(Taiwan);在非“邦交國”或參與國際組織則直接使用Taiwan,未來不再使用“ROC”的簡稱。

7日,臺“行政院”確定,未來“行政院”將由現行的37個“部會”改為17個“部會”及5個獨立機關,包括裁並“陸委會”,改設“大陸辦公室”或“大陸事務處”、“大陸政策處”,其掌管業務改由“行政院”“本部”直接管轄。

同日,臺“國防部總政治作戰局局長”陳邦治宣稱,軍隊的使命是恪遵“中華民國憲法”,也不會忘記“中華民國”的存在。軍方對“國號”的態度很簡單,就是“‘憲法’怎麼規定就怎麼説”,‘國號’現在就是“中華民國”,軍隊不會將“國號”簡稱為“台灣”。

9日,陳水扁會見義大利國會議員時首度正式使用“台灣總統”稱謂。

同日,臺聯黨“立委”陳建銘在記者會上污稱,新黨黨章明訂“國家統一的目標”,如果新黨與國民黨合併,將與兩岸“泛統政黨”隔海唱和,成為“中國在台灣統一大業的執行機關。”

11日,“南社”等“台獨”組織提出所謂“脫離中國殖民教育,建構台灣本體教育”的聲明,鼓吹“‘本國’史就是台灣史;‘本國’文學就是台灣文學、‘本國’地理就是台灣地理,台灣母語應列為國語”等“台獨”言論。

12日,“台獨聯盟”召開年度“世界中央委員”會議,宣稱“為建立台灣為正常國家,必須制定一部新‘憲法’;‘正名’與‘制憲’是一體兩面,‘國’內外均應名正言順使用‘台灣’這個‘國號’”。

15日,陳水扁在對國際媒體的視訊會議中宣稱,“台灣就是台灣,台灣不能也不會去爭所謂的中國代表權,將以台灣名義加入聯合國”。

同日,李登輝宣稱,“‘中華民國’已不存在”,台灣的“國號”是“台灣國”;大家應該繼續推動“公投制憲正名”,2008年依照“新憲法”選出“台灣總統”。

24日,國民黨舉行“十六屆四中全會”,大會改選了中常委,通過了不分區及僑選“立委”名單。黨主席連戰並在大會是提出了以“和平、民主、新台灣”的政黨新論述為核心的“走對的路,台灣才有出路”的競選主軸。國民黨對國家定位的基本立場是,“‘中華民國’就是台灣民主、自由、和平、發展的最大保障,台灣也是‘中華民國’最大的支柱、根基,二者合而為一,不能分割,也沒有對立”。

同日,“行政院長”遊錫堃稱,未來當局所有的公文、文書,將一律稱呼大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也即“中國”。

25日,台灣島內近萬名民眾舉行聲勢浩大的反軍購大遊行,痛批陳水扁當局的軍購政策是“錢進美國、債留台灣”,軍購案將誘發兩岸軍備競賽,使兩岸危機持續升高,給台灣人民帶來潛在危險。

25-26日是,民進黨舉辦創黨18週年黨慶活動,通過了關於黨主席轉軌機制的黨章修正案與“族群多元、國家一體決議文”。陳水扁在造勢晚會上宣稱,軍購案是為了“顧台灣、拚中國”。

10月

2日,針對親民黨主席宋楚瑜在國親合併議題上的反覆態度,國民黨中評委、前“監察院長”王作榮在國民黨中評會上批宋“把‘中華民國’搞丟”,“把國民黨搞垮”,是繼李登輝後的國民黨“第二罪人”,要求宋儘快回國民黨。宋對此表示,“談國親合併不能同床異夢,現在國民黨的李登輝陰影還在,應先把李登輝味道清乾淨”。

4日,由泛藍主導的“319槍擊案真相調查委員會”正式成立,前“司法院長”施啟揚出任召集委員,民進黨和臺聯黨未推派代表。陳水扁以“319真調會條例”有重大“憲政”爭議為由,拒絕任命國親推薦的“真調會”委員,並宣稱“真調會”不受相關法律的限制與規範,“簡直是無法無天”。

6日,國、親兩黨高層幕僚商定,選前不進行合併,但“立委”選舉期間,國親新三黨成立“聯合輔選協調中心”,全力輔選泛藍參選人。

8-12日,第六屆“立委”候選人進行登記,共387人角逐176個區域“立委”。

8日,新黨8位“立委”參選人,除現任“立委”吳成典外,都以國民黨名義登記參選。

同日,“台灣制憲運動”等“獨派”團體在美舉辦“台灣‘制憲’與美中臺關係”研討會,李登輝在會上發表視訊演講,宣稱“‘中華民國憲法’是在大陸制訂的,對台灣現狀來説,完全是不合情、不合理、不合身、不合用的過時‘憲法’”;“‘修憲’已經無法解決‘中華民國憲法’問題,必須透過‘制憲’,才能向全世界展示台灣已是真正民主國家”;“‘中華民國’的‘國號’已阻礙台灣邁向正常化國家,台灣要和中國建立永久和平關係,就不要用‘中華民國’的虛擬‘國號’去侵犯中國的主權”。

9-10日,來自歐、美、亞洲各國的海外“台獨”分子60余人在華盛頓首次舉辦所謂“世界台灣人代表國是會議”,宣稱今日台灣生存與發展基本目標是“內推動‘國家’‘制憲’,外尋求國際承認”;“只有制訂新‘憲法’,明白確認台灣‘國家’地位,才能突破‘國家’困境,也只有這樣才能確保台灣的安全與地位”。

10日,陳水扁發表所謂“雙十講話”,叫囂“‘中華民國’的‘主權’屬於2300萬台灣人民,‘中華民國’就是台灣,台灣就是‘中華民國’”;“台灣是一個主權在民、享有充分自由與人權的國家,土地面積三萬六千平方公里,具備充分治理的‘政府’及完整的政治制度”。“沒有任何理由讓2300萬台灣人民繼續遭受‘政治隔離’,成為長期沒有身份證的國際遊牧民族,台灣要不卑不亢的站在國際的舞臺,擁有平等的地位和基本的尊嚴”。

11日,李登輝在“群策會”舉辦的“臺日‘制憲’與亞洲安定”座談會致詞時宣稱,“中華民國”已經不存在,不要再使用“中華民國”這個“國名”,必須正名為“台灣”;“中華民國憲法”會讓台灣落入“一個中國”的法理陷阱,他的目標是在2007年前催生一部“台灣新‘憲法’”。

15日,“台獨”分子、現任“考試委員”林玉體宣稱,“在他的認知中,‘本國’就是指台灣、臺澎金馬,明年公務人員初等考試將由他出題的‘本國史地’科目將只考台灣,不考中國大陸”。林的這一主張得到民進黨、臺聯黨“立法院”黨團的公開支援,聲稱“透過‘國家’考試清楚界定‘國家’現狀是必要的作法,是深化‘國家’認同的必要手段”。

16日,陳水扁在“多元族群與文化發展會議”上宣稱,很多對立和隔閡都源於語言問題,當局應推動各種族語言都成為“國家語言”。

18日,臺“教育部”規定,預定於2006年實施的高中歷史課本中有關台灣、中國、世界史的比重,將由之前的1:2:1調整為各佔三分之一,且採“同心圓”原理,先上台灣史、再上中國史,最後上世界史。此外,自2005學年起實施的初中“社會學習領域”新課程也將採“同心圓”原理,初一課程將以台灣為主軸,初二擴及中國和亞洲,初三再延伸至世界,而初中基本學力測驗社會科命題中,涉及台灣生活時空環境的素材將佔50%以上。

24日,由民進黨“立委”蔡同榮、林進興等人組成的“反賣臺聯盟”發佈新聞稿宣稱,將聯手發動泛綠“立委”推動“去中國化運動”,要求“國防部”在年底前全面廢除以大陸城市或地名命名的軍艦以及各軍隊總機代號,並要“教育部”全面回收小學印有“做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的作業本。

11月

2日,臺“行政院新聞局長”林佳龍昨日宣稱,“新聞局”的工作任務是“讓世界看到台灣,讓台灣走進世界”,因而國際文宣工作將以確立台灣核心價值及建立“國家主體性”為重點,通過全力對國際社會發聲,塑造有利於台灣的國際輿論環境,達到爭取國際支援的目的。

同日,民進黨前主席林義雄昨日聲稱,現在的“公投法”是一部無法“公投”的“公投法”,下屆“立法院”最重要的議題就是趕緊修正“公投法”,修正“公投法”後,台灣發展民主的進程在形式上才具備。

4日,臺“高等法院”審結連宋提出的“總統”選舉陳水扁、呂秀蓮“當選無效訴訟案”,最後被判敗訴。

5日,陳水扁接受美國《時代雜誌》的專訪時聲稱,他是創造歷史的人,希望4年任期完成兩項歷史任務:一是希望交給台灣人民一部合時、合身且合用的新“憲法“;二是促使兩岸關係正常化,恢復談判,只要2300萬人民同意,不排除與中國建立任何形式政治關係的可能性。陳並稱“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根據‘憲法’,名稱為‘中華民國’,這就是現狀,‘政府’必須捍衛此一現狀,並防止現狀遭到片面改變”。陳還稱,一個中國原則就是“和平統一、一國兩制”,這將使台灣變成地方政府,這是台灣不可能接受的。

9日,臺“教育部”上網公告全新高中歷史課程綱要草案,將中華民國史割裂,以1945年國民政府接收台灣為界,一分為二:之前列入中國史,之後列入台灣史,各自獨立成冊。同時將《舊金山和約》和《中日和約》入正式列入課之中,並稱《開羅宣言》並非法律文件,只是新聞公報,公開在教科書中鼓吹“台灣法律地位未定論”,引發來島內輿論及學界的強烈反彈,痛批這根本就是扭曲“中華民國”歷史的教育“台獨”。

10日,為因應美國大選後的美中臺新局,陳水扁召開“國安”高層會議並做出十點裁示,不僅將含糊不清的“九二香港會談”取代“九二共識”,更千方百計將兩岸關係納入“兩國關係”的框架之中。

同日,美眾議院國際事務委員會亞太小組主席李奇稱,“台灣獨立會立即發生戰爭”,“與台灣關係法”並未承認“台灣是主權獨立國家”。

11日,陳水扁宣稱,“他作為‘中華民國’第十一任‘總統’、作為依照‘中華民國憲法’宣誓的‘總統’,無法接受所謂台灣主權未定論及台灣地位未定論的説法”。

12日,李登輝在為臺聯黨“立委”參選人輔選時聲稱,“制憲”不見得能完成創建“獨立自主國家”的任務,“台灣正名”是必須要走的路,他有生之年一定要解決這件事。“中華民國”這塊神主牌不要再放到台灣,臺應“建立自己的‘國家’及‘政府’”。

14日,陳水扁稱今年320“大選”後,曾有年老將領唆使現役高級將領裝病、請辭,發動“柔性政變”,意圖借將泛藍污為導致政局動蕩的“亂源”。

16日,極為親臺的前“美國在臺協會理事主席”夏馨指出,“台灣不應朝獨立方向前進,如宣佈獨立,也不會得到承認”。

17日,“行政院”通過“公民投票法修正草案”,除維持“公投法”中有關領土變列、“防禦性公投”原條文外,“行政院”擬降低“投票率門檻”。將投票人數須達有投票權人1/2以上變為同意票數多於不同意票數,且同意票數達投票權人數25%以上即為通過。

21日,陳水扁稱國民黨黨徽與“國徽”混淆不清,“限國民黨3個月時間修改黨徽”,否則泛綠在“立法院”過半後將在明年修改“國徽法”,限制政黨使用國徽作為黨徽。陳並稱,“九二共識”是泛藍創造的名詞,是“一個中國,一國兩制”的代名詞。

24日,國民黨舉辦110週年黨慶造勢活動,國民黨主席連戰強調,“‘國家’目前面臨艱難的情勢,國民黨會堅持理念,走應該走的路”,這次“立委”選舉不是只有“立委”個別的成功,是選擇台灣未來的方向,國民黨堅持“中華民國”體制,拒絕改變“國號”,拒絕“一國兩制”,並呼籲全體選民支援泛藍取得“立法院”過半席次,以“和平奮鬥救台灣”。

24日,臺“教育部”新公佈高中語文課程暫行大綱,其中將文言文的比重大幅縮減,高一由五成五減為四成,高二由六成五減為四成五,高三由七成五減為五成。新課程綱要並強調,語體文選讀文章,應以新台灣文學的名家、名篇為主,且要包含原住民作家作品及其他近現代華文作家與優秀翻譯作品;原為高中生必修的中國文化基本教材,則改為選修教材。這一綱要公佈後,引起部分語文教師的強烈抗議,痛批這是繼更改高中歷史課程綱要後的又一推動“去中國化”的運動。

27日,陳水扁在出席群策會舉辦的“台灣新憲法”研討會時宣稱,只要給他一個穩定多數的“國會”,“他將終結硬要將中國‘憲法’在台灣實施的憲政亂象”,在選後推動“憲政改造委員會”,不管環境有多惡劣,壓力有多大,2006年也要透過“公民投票”復決第一部“新憲法”,2008年正式實施。獨派大老、“總統府資政”辜寬敏則稱,陳水扁雖未提及“制憲”,但從致詞不達意內容來看,“有朝‘制憲’的方向走”。

28日,陳水扁在選舉造勢場合宣稱,既然國民黨不願意改黨徽,那就讓泛綠取得“立法院”過半席次,通過修改“國徽法”, “把這個車輪牌的‘國徽’放棄掉”。

同日,陳水扁明確表示,“‘中華民國’就是台灣,台灣就是‘中華民國’,台灣主權屬於2300萬台灣人民,但台灣領土只有3.6萬平方公里,不是所謂的秋海棠,也不是老母雞”。

29日,針對陳水扁表示要在2006年“公投台灣新憲法”,美國國務院發言人鮑徹表示,美國“反對任何改變台灣現狀或走向獨立的公投”,“嚴肅看待陳水扁的四不承諾,也認為這些承諾應該得到尊重”,陳的“任何其他想法或提案,是否抵觸了承諾,陳必須要解釋。”。

12月

1日,臺“行政院”將原已排入“行政院院會”議程的“公投法修正草案”撤回。”

2日,李登輝為臺聯候選人站臺時炮轟陳水扁“只會做ROC的‘總統’,不會規劃台灣的未來,也沒有為台灣的未來打拚,更沒有想台灣未來要走什麼方向。”有人“位子坐了習慣就好,卻沒有能力領導‘國家’”。

5日,陳水扁搶在臺聯黨舉行“制憲、正名”遊行之前在民進黨中央黨部召開記者會,宣稱將用2年時間,“對外將‘駐外館所’‘正名’為‘台灣代表處’,對內則徹底去‘中國國民黨化’,把名稱容易與中國混淆的相關單位逐一正名,由公營事業率先實施”。

同日,國民黨主席連戰表示,如果藍軍在“立委”選舉中維持過半,將依“憲法”規定組成“政府”。

7日,為響應陳水扁的“正名”訴求,“行政院”已將法令、條約協定修正,以及參與APEC、奧運會等國際組織的名稱,列為下一波建議“正名”方向。

11日,臺“立委”選舉揭曉,投票率為59.16%,較上屆66.16%低了7個百分點。泛藍陣營共獲114席,得票率為46.8%,其中國民黨獲79席、較上屆68席增加11席,得票率為32.8%,較上屆28.6%增長4個百分點;親民黨獲34席,較上屆46席減少12席,得票率為13.9%,較上屆18.6%下滑近5個百分點,新黨獲得1席,得票率為0.12。泛綠陣營共獲得101席,得票率為43.5%,其中民進黨獲89席,較上屆增2席,得票率為35.72%,較上屆上升2個百分點;臺聯黨獲得12席,較上屆減少1席,得票率為7.79%,與上屆持平。“無黨聯盟”獲得6席,得票率為3.63%,無黨籍人士獲得4席,得票率為6.13%。

12日,親民黨主席宋楚瑜明確表示,親民黨要成為推動泛藍改革、重新再造的力量,他不想做親民黨的老大,也不想回國民黨當老二,他只想做自己。國民黨在選舉中對親民黨無情打壓,已關閉了兩黨協商合併的大門,親民黨不排除與國民黨合併,但目前將“只合作不合併”。

14日,陳水扁為民進黨“立委”選舉敗選請辭黨主席一職。民進黨秘書長張俊雄在中常會提出立委選舉檢討報告指出,偏離爭取中間選民目標,是導致選舉結果不如預期的主因。主要是對兩件事估計錯誤:一是誤判對手泛藍領導者失望的選民,會自動移轉到泛綠陣營。事實上,選民的板塊移動,選民的政治態度改變,都比預估緩慢。第二是高估民進黨在320“總統”大選所建立台灣認同的主流民意,也會在年底“立委”選舉中成為主要議題,卻忽略“大選”與“立委”選舉的差異,從而導致競選策略偏離了“爭到中間選民,極大化票源”的戰略目標。

15日,國民黨主席連戰在中常會提出國民黨未來五大任務,其中以國親兩黨合併為首,另外包括落實政見、朝野共組新“政府”、促進兩岸關係發展和黨務革新。在黨務革新方面,連戰表示,未來國民黨應邁入新的里程碑,包括人事年輕化。連戰並呼籲朝野依據“憲法”討論如何組成“新政府”,以穩定政局。對於未來國民黨籍人士“入閣”的問題,國民黨的立場是堅持“黨進黨出”,不允許黨員以個人身分“入閣”。

同日,親民黨主席宋楚瑜抵達美舊金山機場正式否認親民黨會和民進黨合作,表示民進黨的“急獨制憲”路線是基本上否定和不尊重“中華民國憲法”,在這樣的情形之下,親民黨根本不可能跟民進黨有任何的所謂合作關係。針對國親合併,宋楚瑜提出三原則,“立院”龍頭選舉支援王金平、不排除國親合併、不會加入民進黨的“內閣”或參與組“閣”事宜。對國親合併一事,宋楚瑜表示,親民黨的立場是不排除與國民黨合併,但國民黨須先就黨産、李登輝路線、台灣願景三大問題澄清,並提出具體主張,這樣合併的事就會水到渠成。

17日,臺“行政院長”遊錫堃在“立法院”宣稱,“行政院”將持續推動陳水扁在“立委”選前提倡的公營事業“正名”政策,公營事業“正名”屬於台灣“內政”事務,不牽涉“統獨”意識形態或改變現狀,將與美國多溝通

同日,國民黨主席連戰明確表明交棒的態度,不諱言明年8月黨代表改選、黨主席任期屆滿是他交卸職務的時間,連戰説,“立法院長”王金平和台北市長馬英九兩人都很好,但他必須保持中立,不能發表看法。

同日,“總統府”晚間正式公佈提名“總統府資政”張建邦、“國策顧問”蕭新煌為下屆“監察院正副院長”人選。國民黨“立院黨團”表達“無法接受”的立場。

20日,因“立委”選舉結果不如預期,臺聯黨主席黃主文再度向中執會請辭獲准。

22日,陳水扁稱在野黨負責人提出國會多數組成“政府”、“組閣”的説法非常可笑。

23日,臺“國防部”宣稱所屬軍中總機代號,自明年元旦起全數“去中國化”,不再出現代號江蘇、上海、瀋陽等中國城市或地名的總機代號,而以區域代碼取代,同時設立北、中、南、東“聯合查號臺”。

24日,國親呼籲陳水扁重提“監委”名單,暗示不排除將“監委”同意權行使交給下屆“新民意”處理。

28日,宋楚瑜深夜搭機赴美,行前發表聲明指出,“連宋會”目前無急迫性,未來將與國民黨在捍衛“中華民國”路線上合作,在改革路線上競爭;親民黨不會爭取任何政府職務,也不會參加“聯合政府”。另外,宋楚瑜回臺期間密集約見黨籍“立委”及幹部,敲定拒審“監委”人事同意權、“立法院”正、副“院長”“國親配”、國親合作不合併三項原則。

29日,針對沸沸颺颺的“民、親合作”傳聞,親民黨方面胡確表示,民、親兩黨在“國家定位”、兩岸關係上的思考南轅北轍,宋楚瑜不會讓親民黨和民進黨“組閣”,如果親民黨要任何一個職位,這個黨“立刻崩盤”。親民黨“立法院”黨團總召劉文雄也斬釘截鐵地説,民親合作“子虛烏有”。

30日,連宋在“總統”大選後提起的選舉無效訴訟被“台灣高等法院”判決敗訴。

同日,“總統府秘書長”蘇貞昌決定參選民進黨黨主席。

31日,對於外傳民進黨與親民黨高層洽談共組“聯合內閣”,親民黨發言人謝公秉昨日發表強硬聲明,強調親民黨絕對不可能與民進黨組“聯合內閣”,這一可能性是零,親民黨不會同意個別“立委”“入閣”,也沒有所謂“黨進黨出”問題。除非民進黨正式廢棄“‘台獨’黨綱”,認同“中華民國”,否則政治議題合作或“組閣”議題都不存在,這不是政治利害問題,而是“國家”立場,大是大非的問題。

同日,爭議多時的高中歷史課程暫行綱要草案昨日定案。為避免爭議擴大,臺“教育部”最後將《開羅宣言》、《舊金山和約》和《中日和約》等可能引發“主權”爭議的敘述一併刪除,也將“威權體制”及“國民政府寡政”等具有價值判斷的文字改成中性用語。孫中山建立“中華民國”的歷史仍列入第二冊中國史,僅在第一冊台灣史中簡要回溯“中華民國”的歷史。

同日,台北市長馬英九昨日在年終媒體茶敘時鬆口,表示今年國民黨黨內任何事情只要找他,他都不會推辭,並要盡全力推動黨內改革和泛藍合併。

中國網2005年1月19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