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影響陳水扁的兩岸政策

    縱觀台灣新當局一年多來的兩岸政策,人們可以看出一條所謂的“務實台獨”路線從中起了重要作用,這與陳水扁周圍一些推崇“務實”、“理性”的“獨”派人士對他的影響不無關係。

    民進黨內三巨頭在黨務上參與兩岸政策的決策

    在民進黨黨務系統方面,對陳水扁兩岸政策影響最大的人當屬黨主席謝長廷。可以這麼説,陳水扁目前在兩岸關係上推行所謂“務實”的“新中間路線”,與謝長廷長期以來鼓吹“務實台獨論”有密切關係。

    謝長廷1946年5月生於台北市,因家境困難從小就養成了倔強的性格,這使他從政後不僅“抗壓性”強,而且處事注重“柔韌性”。早在1982年,當黨外人士開始醞釀組黨時,他就主張建立一個“柔性政黨”,其提議的“民主進步”這個新黨名也被後來的民進黨採納。民進黨成立之初,謝長廷雖然鼓吹所謂的“台灣命運共同體”,但他一向不主張用極端、激進的方法謀求“台獨”。2000年3月選舉結束後,兩岸形勢十分緊張,陳水扁妄圖在既堅持“台獨”理念又不引爆兩岸戰火的情況下推出新當局的兩岸政策,這時他找到了在黨內素有“小諸葛”之稱的謝長廷。有台灣媒體指出,陳、謝兩人在黨內雖然一直有心結,但陳水扁也認為謝長廷不僅是“可敬的對手”,而且也是“可信的諫友”。陳就職時在兩岸政策上提出的“四不一沒有”,實際上就是謝長廷那套“台灣在事實上已經獨立”、“目前的名稱叫‘中華民國’”説法的翻版。去年7月謝長廷當選民進黨主席後,更多是以執政黨主席的身份參與陳水扁大陸政策的制定,有時兩人還彼此呼應,例如去年陳水扁提出“統一不是惟一選項”,遭到島內極“獨”勢力的炮轟,這時謝長廷以“民進黨不排除未來兩岸統一的可能”為陳解套。儘管謝長廷的説法本質上還是排除了兩岸必須統一這一原則,還是反映一種“台獨”思維,甚至只是在玩弄文字上的技巧,但他卻在相當程度上頂住了民進黨內基本教義派對新當局的指責,減輕了陳水扁在推行所謂的“新中間路線”時遭遇的來自黨內極“獨”勢力的壓力。

    民進黨秘書長吳乃仁和“行政院秘書長”邱義仁也是參與陳水扁兩岸政策決策的黨內重量級人物。他們都屬於“台獨”思想比較頑固的“新潮流係”,但吳乃仁的處事風格很現實。他一方面聲稱不會放棄“台獨理想”,另一方面也批評建國黨等島內極“獨”勢力“犯了左傾幼稚病”。邱義仁多年擔任民進黨秘書長,是領導層中少數同時對中美關係和兩岸關係都做過系統研究的人。為了使新當局不致因“台獨”而“傾家蕩産”,他在許多涉及兩岸關係的重要決策上,都建議陳水扁“求全顧大局”。總體來看,謝長廷等3人佔據行

    政和黨務兩大龍頭,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陳水扁的大陸政策走向。

    陳水扁主導起草“台灣前途決議文”時,學者郭正亮是主筆之一

    在學者中,影響陳水扁兩岸政策的主要人物之一就是郭正亮。郭正亮擁有美國常春藤名校博士學位,思考問題較為冷靜客觀。他自臺大社會係研究所畢業後不久,就與時任民進黨秘書長的張俊宏合寫了《到執政之路》一書,定下了民進黨“地方包圍中央”的路線基調,而此後民進黨的發展形勢也印證了該預見的準確性。此外,郭正亮所著的《民進黨轉型之痛》更被台灣學術界評價為“幾乎是惟一一本專

    業分析民進黨的著作”。郭正亮主張承認“中華民國國號”下的所謂“台灣主權獨立現狀説”,這種較為隱秘、也較“安全”的“台獨”理論頗受陳水扁欣賞。1999年,陳水扁主導起草民進黨重要文件“台灣前途決議文”,郭正亮即被招攬為主筆之一,後來出爐的該文件在思想上基本上反映了郭的主張。陳水扁入主“總統府”後,在制定兩岸政策時不斷向他諮詢。據陳水扁身邊的一些人透露,對郭正亮在台灣報紙及雜誌上發表的時政評論和有關兩岸關係的文章,陳水扁幾乎每篇必讀,有些還直接批示給一些主管大陸政策的下屬閱讀。郭正亮原來經常到大陸考察,但自陳水扁當選後,他就主動放棄了許多赴大陸的機會,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兩人非同一般的關係。

    不過,郭正亮在肯定陳水扁一些“作為”的同時,也經常不客氣地指出其錯誤,甚至表示對陳當選後未能抓住機會打破兩岸僵局“非常失望”。現在郭正亮已經投入年底“立委”選舉,準備站到政治第一線,對當局兩岸政策發揮更大的影響力。

    蕭美琴擅長兩岸政策的對外宣傳

    台灣當局推行兩岸政策,很注意爭取一些國際勢力,尤其是美國的支援。而怎麼擬訂對外宣傳的政策解説,就成了工作的一大重點。在這方面,對陳水扁影響最大的人不是“外

    交部長”田弘茂,而是紅顏知己蕭美琴。

    蕭美琴擁有美國國籍,與美國不少政要關係密切。讀書時,她接觸了彭明敏、林義雄等老牌“台獨”分子,“台獨”思想根深蒂固。早期呂秀蓮在擔任“立委”期間,蕭美琴曾受她之邀協助推動“台灣加入聯合國”運動,呂秀蓮也因此成為其第一個老闆。而蕭美琴和陳水扁之間的交往,則始於陳任台北市長期間。陳對蕭的“外交”才能和年輕貌美讚賞不已,蕭對陳的“政治風度”也頗為傾心。1998年陳水扁落選台北市長後,蕭美琴還陪他到美國考察、散心,當時外界就有關於兩人關係曖昧的傳聞。2000年選舉期間,蕭美琴包攬了陳水扁團隊中的“國際事務”,將民進黨描繪成一個不會引發“臺海戰火”的溫和政黨,這在很大程度上促使美國在選舉中保持中立。陳當選後,對蕭美琴感激有加,兩人關係更為密切。不管緋聞是真是假,陳水扁倚重蕭美琴的“外交”才能卻是不爭的事實。

    外國客人赴臺了解新當局的大陸政策時,陳水扁的發言稿都是蕭美琴草擬潤色的。另外,蕭美琴對所經手的事務一向守口如瓶,決不隨便透露任何消息給媒體,這也是陳水扁信賴她的原因之一。

    低調幕僚柯承亨名聲小,作用大

    和上面幾人相比,臺“國家安全會議諮詢委員”柯承亨幾乎不為外界所知。他作風低調,媒體關於他的報道極少。然而,一些熟悉陳水扁當局運作情況的圈內人士都這麼評價,“就兩岸和台灣安全事務而言,柯承亨也許不是阿扁最重要的諮詢渠道;但論信賴程度,他乃是阿扁的不二人選”。

    1989年,當時年僅27歲的柯承亨到陳水扁律師事務所應聘助理,誰知這一跟就是12年。他與陳水扁一樣,都妄想有朝一日實現“台獨”,但他長期致力於兩岸事務研究,認為“台獨”不可操之過急,應把兩岸事務置於“台灣整體安全”的考慮之下。陳水扁上臺後,柯承亨隨即進入“國安會”,成為當局在兩岸關係及“台灣安全”決策上重要的核心成員。長期共事的經驗,使他比別人更了解陳水扁在兩岸關係方面的想法。他向陳水扁所提的建議,也往往能得到認可。今年陳水扁在美國招搖“過境”、在中美洲大搞“外交”活動的同時,也向大陸拋出“台灣絕不對大陸挑釁”等所謂的“新五不政策”,據説這就是柯承亨擔心陳水扁動作太大招致兩岸激烈衝突而建議的結果。

    在上面這些所謂的“務實台獨”派的影響下,陳水扁制定了現在的兩岸政策。“務實台獨”和極“獨”在本質上是一致的,都是追求“台灣的最終獨立”,但“務實台獨”要相對溫和一些,因此具有更大的隱秘性,這就要求我們進一步提高警惕,反對形形色色的“台獨”。

    

    《環球時報》 (2001年10月30日第十一版)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