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何以對臺商産生如此巨大的吸引力?
——訪江蘇省昆山市政府臺辦主任章文熬

    昆山,大上海邊上的一個縣級市,從一九九0年開設第一家台資企業至今,已累計批准臺商投資企業一千零四十家,合同利用台資六十多億美元,實際到位三十億美元,佔祖國大陸利用台資總量的的十分之一,成為臺商在大陸投資最為密集的地區之一。

    與其他地區相比,昆山吸收台資並不為早,但發展速度何以如此迅猛?趁海峽兩岸産業合作發展論壇日前在昆山召開之機,記者採訪了昆山市臺辦主任章文熬先生。

    章文熬説,昆山能夠吸引台資,首先得益於上海浦東的開發。浦東開發,輻射到了長江三角洲。昆山市抓住機遇,發揮毗鄰大上海的優勢,主動把昆山列為上海經濟區,大力發展外向型經濟。地理優勢,使臺商感到在此的發展空間,十年間平均每年合同利用台資五至六億美元,今年勢頭更猛,一到六月已經九億多美元,全年可達十五億美元。

    章文熬説,沒有上海的發展就不可能有昆山的發展。

    然而,靠近大上海的,並不只昆山一地,這種解釋並不足以完全説明昆山何以對臺商産生如此大的吸引力。

    章文熬説,昆山發展外向型經濟的思路較早。昆山只是一個縣級市,國家投資顧及不到這裡,我們就利用外來資金。昆山一九八五年就自費成立了開發區,九二年被國務院認可為國家級開發區,現已在全國國家級開發區綜合評價中名列前五名。與周邊地區相比,可説是先行一步。

    昆山還是出口加工區的始作俑者,一九九七年就開始申報。在去年國務院批准設立的全國十五個試點出口加工區中,昆山最早封關運作、開關運作,五個月內項目全部落戶,大多為台資高新技術産業,規模大、技術含量高。

    章文熬還指出,昆山市政府服務台商、外商的理念貫徹得比較早,也是對臺商産生吸磁效應的重要原因。昆山一直致力於營造良好的投資、生活環境,相比一些大城市,昆山的辦事程式簡化,政府服務到位,地價更符合開發成本。對台資企業産生的問題,實行首問責任制、二審終結制。章文熬説,解決投訴只是後序檢驗,關鍵是前期系統服務做好,減少投訴。

    章文熬説,台資企業進來後,政府服務的好,企業發揮的好,就起到了帶動效應。昆山吸引台資的策略就是以臺引臺、以臺引外,先行投資的臺商,不僅帶來了大量台資,還帶來了不少歐美投資者。

    章文熬認為,昆山已産生了帶動效應、葡萄串效應、聯動效應、産業鏈效應,這一系列效應都正在發酵,提高了昆山在台灣的知名度,台灣製造業排名前一百位的企業,已有十幾家到昆山投資。

    昆山原來工業基礎相當薄弱,大量引進臺、外資後,整個經濟結構發生了巨大變化,去年全市GDP達到二百億元人民幣,每人平均超過四千美元,財政收入超過二十億元人民。從一九九八年開始,昆山把吸引台資的重點轉到電子資訊等高新技術産業,在“十五”計劃內建設成高新技術製造業基地,台資企業的大量涌入,為這一計劃奠定了基礎。 

    現在各地在吸引外資、台資上競爭激烈,昆山如何保持領先地位?對此,章文熬説,昆山要把環境搞得更好,包括生活居住環境、人才環境、自然環境以及各種相關配套環境都要跟上,政府團隊的服務要和國際接軌,面對加入WTO,必須及早做好因應措施,才能適應不斷發展的形勢的需要。

    事實上,昆山已在這些方面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工作,正在把臺商的希望努力變成現實。設立在昆山的華東臺商子女學校已于九月開學,新校舍將於十一份落成,解決了臺商子女教育的後顧之憂;正在積極爭取台灣銀行在昆山設立辦事處,解決台資企業的融資困難;準備與台灣秀傳醫院在昆山設立合資醫院,為臺商提供優質的醫療服務;與台資合作開辦專科學校,為台資企業提供急需的人才。

    談到與另一著名臺商聚集地廣東東莞的比較,章文熬説,臺商要開拓大陸市場業就要布點,但並不是從廣東撤資,而是到上海周邊擴大發展,是北擴而不是北移。東莞已發展到一定程度,容量有限,昆山發展到一定程度後容量也是有限的,條件成熟後臺商肯定要到中西部地區投資,到時昆山也樂於做跳板。

    中新社2001年10月24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