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委副書記陶武先會見全國臺聯會長楊國慶(左)

四川省副省長李達昌
致歡迎詞

有關領導在主席臺就座
左起:許世銓、李達昌、楊國慶、陶武先、孫曉鬱

台灣學者劉進慶作大會發言





 

兩岸“三通”勢在必行



    全國臺聯研究室 許玉香

    台灣新當局上臺以來,口頭上聲稱要改善兩岸關係,推動兩岸各項交流包括兩岸“三通”,但事實上,仍頑固堅持其“台獨”立場,拒絕承認一個中國原則,把改善兩岸關係作為與祖國大陸討價還價的籌碼,在兩岸“三通”上只説不放,政策暖昧,毫無誠意。這引起島內民眾和工商業界的反彈,在工商業者和民眾紛紛組團赴大陸投資和訪問以及民眾和工商業界要求儘早開放兩岸“三通”的壓力下,台灣當局想繼續以經貿合作換取祖國大陸政治上讓步的企圖難以得逞。隨著兩岸“入世”腳步的臨近,兩岸直接“三通”成為台灣當局無法回避的問題。

    一、台灣新當局毫無誠意推動兩岸“三通”

    1、以所謂“國家安全”為藉口拖延、阻撓兩岸“三通”

    陳水扁上臺前,為了穩定人心,站穩腳跟、順利接班,曾不斷釋出“今年內實現三通”、“兩岸三通無法回避”等訊息。以“三通”許諾爭取業界支援。去年3、4月間,陳水扁在接受日本《朝日新聞》和《産業新聞》專訪時稱,台灣與祖國大陸關係正常化的第一步,要從經貿的正常化開始,因此他本年內施政的最大目標,就是要開放對中國大陸的“三通”。這使台灣民眾對年內實現兩岸“三能”産生很大期望。

    陳水扁新當局上臺後,卻以所謂“國家安全”為藉口拖延、阻撓兩岸“三通”。5月21日甫上任的陳水扁在巡視金門時表示,在“國家安全”可確保原則下,新政府會依據市場法則,全面檢討目前不合時宜、僵化的“三通”政策。台灣即將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因此兩岸“三通”將是無法避免的問題。而且目前新政府對於“三通”問題,在政策大方向上已確定,至於如何推動,將是行政部門的議題。並説“三通”問題必須先兩岸進行對話,如果無法改善兩岸關係,使對峙緊張紓緩,讓辜汪會談恢復,重啟協商大門,要“三通”談何容易。隨後,臺新當局相關負責人亦陸續對“三通”問題講了許多類似的話,都強調如果兩岸“三通”,將會衝擊臺“國家安全”。使兩岸“三通”成為遙遙無期的議題。

    2、以“小三通”為招牌,企圖達到政治上的目的。

    為了減緩島內民眾和業界要求早日開放兩岸“三通”的壓力,臺當局又不斷變換手法,拋出所謂“小三通”,企圖以小讓步來拖延、阻礙兩岸“大三通”的到來,並企圖以此逼祖國大陸作出讓步,突破一個中國原則。

    早在去年3月21日臺“立法院”三讀通過“離島開發建設條例”法案,規劃離島與大陸試辦“小三通”。以台灣本島與大陸全面通航前,可先試辦金門、馬祖、澎湖與大陸通航,不受“兩岸人民關係條例”限制。6月8日,蔡英文在“立法院”聲稱,“陸委會”要用半年時間才能完成“小三通”評估,只在有“小三通”試辦後,當局才會考慮“大三通”及“宗教直航”是否可行的問題。並表示,兩岸必須恢復協商,“小三通”或“宗教直航”才有基礎。還強調“離島建設條例”的目的在促進離島建設,並非為“小三通”解套。而“小三通”也不是用以推動“大三通”的策略。6月20日,陳水扁在就職滿月記者會上表示,在“國家安全”前提下,台灣願意依照市場比例、互惠、平等三原則全面推動“三通”。不過,如果無法重啟汪辜會談的話,兩岸沒有坐下來接觸、協商與對話,不可能有“小三通”,更遑論“大三通”,無論大、小“三通”都是緣木求魚。

    從以上台灣新臺局的政策和言論可見,在兩岸“三通”政策上是“葉公好龍”,只説不做,甚至一步步後退。這樣下去,兩岸“大三通”的實現將不知被拖到何年何月!也充分暴露了台灣當局以“小三通”為招牌,企圖達到政治目的的用心。經過半年的評估和規劃,臺當局於今年1月1日正式開放所謂“小三通”,卻又設置諸多障礙,根本無法滿足兩岸經貿、人員往來和貨物運輸的客觀需要,島內民眾和工商業者要求開放兩岸“三通”呼聲日益高漲。

    3、台灣當局仍在極力阻礙兩岸經貿關係正常化、阻撓兩岸“三通”。

    邁入新世紀,兩岸即將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有利於兩岸經貿關係向正常化發展。但是,由於台灣當局政治上繼續推行“台獨”分裂路線,拒絕一個中國原則,不論92共識,繼續與中國大陸對抗;經濟上堅持“戒急用忍”的大陸經貿政策,限制兩岸經貿關係正常發展,以減少台灣經濟對大陸經濟的依賴,保持所謂“安全距離”。面對島內業者和民眾要求當局儘早開放兩岸直航和放寬赴大陸投資限制,以因應兩岸加入WTO後對台灣經濟的影響。台灣當局一再宣稱,“三通”問題並不是加入WTO就能解決的。今年5月19日蔡英文針對各界所關心的兩岸經貿問題,聲稱各界不要對兩岸實施三通有過高期待,尤其是兩岸全面三通,短期內不太可能發生。因為兩岸完整的談判是全面三通的先決條件,6月21日,她又聲稱,事實上直接投資只是“政府”考慮的方向,並非WTO給會員的責任義務,故並非入會後兩岸一定得直接通商,直接投資也要在兩岸加入WTO之後才有可能。因此,即使在兩岸加入WTO之後,台灣當局仍將極力阻礙兩岸經貿關係正常化,不可能對現行的大陸經貿政策作出實質性的調整,仍會竭力利用現階段WTO對外投資和通航問題尚無明確規範來做文章,繼續限制企業赴大陸投資,拖延兩岸直接通航等“三通”的進程。

    4、臺當局拖延、阻礙兩岸“三通”的意圖

    台灣新當局之所以不顧台灣民眾的迫切要求和根本利益,人為阻礙兩岸“三通”,其根本原因在於臺當局把兩岸“三通”當做與祖國大陸討價還價的籌碼,認為一旦兩岸全面直接“三通”將會衝擊當局謀求“台灣是主權獨立國家”地位的既定戰略意圖,危及台灣的所謂“國家安全與尊嚴”,使臺當局失去對兩岸關係的著力點,並且會加速臺大企業的出走和資金的外流,加深台灣經濟對祖國大陸的依賴,使臺喪失與大陸對抗的籌碼。因此,臺當局一再聲稱不放棄兩岸“三通”的三大先決條件,明確表示“三通”不是純經濟問題,更涉及“國家安全”是未來的事。即使加入WTO,也不一定要開放“三通”。

    眾所週知,兩岸“三通”一直是台灣民眾的迫切要求,近幾年來,隨著兩岸經貿交流的擴大與人員往來的增多,特別是今年底兩岸即將中入WTO,臺各界要求臺當局早日開放兩岸“三通”的呼聲日益高漲。為了紓緩各界要求改善兩岸關係、發展兩岸經貿和現實兩岸“三通”的強大壓力,臺新當局不得不在“三通”問題上故作姿態,實際並無誠意,其真實意圖在利用“三通”達到突顯其所謂“主權獨立”的目的。

    二、兩岸“三通”勢在必行

    但是,海峽兩岸實現“三通”成為兩岸關係中日益突出的現實的問題,隨著兩岸經貿交流規模的擴大,特別是海峽兩岸即將先後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兩岸“三通”無法回避。

    1、兩岸“三通”勢在必行

    開放兩岸“三通”將為兩岸經貿交流和人員往來提供極大便利,帶來巨大經濟利益。對此,祖國大陸早已發出呼籲採取實際步驟加速推動兩岸“三通”早日實現。

    首先,從台灣經濟發展角度看,兩岸“三通”是台灣經濟轉型與發展的現實需要。大量台資企業赴大陸投資發展不僅未造成台灣經濟空洞化,而且促進了台灣産業的升級和經濟的發展。台灣經濟離不開大陸這塊腹地。面對島內經濟持續低迷、投資環境日益惡化的壓力,島內企業紛紛做好“走出台灣、佈局大陸”的打算,臺商赴大陸投資持續增溫。據臺天下雜誌今年首度針對“企業海外佈局”調查(參見5月26日臺《工商時報》顯示,37%的企業表示已經赴大陸投資,50億元以下的中型企業有18%僅投資大陸一地,一年來新赴大陸投資的為17.78%,其原因主要是臺商投資大陸獲利持續上升,今年將接近50%。另據最近臺“經濟部”最新委託調查(參見6月11日臺《經濟日報》)顯示,兩岸加入WTO後預期會增加在大陸投資的臺商比率約是會增加在台灣投資的兩倍,達25%,而且,會在大陸增加投資的産業涵蓋各行業。與此同時,穩定政局,發展經濟也已成為目前台灣朝野政黨必須面對與解決的問題,面對持續低迷的經濟,陳水扁從中南美洲回臺後即聲言要“拼經濟”,並籌組“經發會”。據台灣媒體7月19日報道,“經發會”擬研議有關“戒急用忍”的大陸政策鬆綁問題,開放兩岸“三通”的先決條件,開放陸資入臺,開放大陸民眾赴臺觀光等議題,能否在近期達成上述共識,有待觀察。但這顯示,台灣當局為了拯救持續低迷的台灣經濟,不得不面對兩岸“三通”問題。

    其次,臺各界要求兩岸“三通”的呼聲日益高漲,臺民眾對兩岸“三通”已産生了高度期待,越快越好,“三通”議題正成為台灣民眾、政界人物尤其是在野黨問政的強力議題。台灣當局面臨的三通壓力越來越大。兩岸“入世”腳步聲愈來愈近,兩岸經濟關係將越來越密切,兩岸競爭亦將越來越激烈。面對目前“三不通”的人為限制,臺商失掉了大量商機,經濟損失大。為降低成本,節省時間和運費,台灣工商業者要求開放兩岸“三通”的呼聲將進一步高漲。同樣,由於目前兩岸“三不通”的人為限制,給台灣民眾造成諸多不便,浪費時間和金錢。台灣民眾要求儘早開放兩岸“三通”的呼聲也越來越強烈。雖然台灣當局目前聲稱,“三通不是解決當前經濟問題的唯一答案”,但面對台灣經濟持續衰退,中國大陸市場成長可期的趨勢,臺商希望臺當局開放三通的呼聲不斷。最近臺“經濟部”委託調查(參見6月11日《經濟日報》)顯示,在1610家外銷廠商中,近七成廠商贊成“三通”,26.1%無所謂,不贊成的僅4.84%,而且,隨著大陸經濟的發展和兩岸即將加入WTO,越來越多的在臺投資的外商期盼兩岸“三通”能儘速實現。普遍認為“三通”將是一劑吸引外資及刺激台灣經濟成長的“特效藥”。(參見6月4日《台灣新生報》文章《在臺外商對大三通急如熱鍋上的螞蟻》)

    第三,台灣當局將被迫調整“戒急用忍”的大陸經貿政策,有限度推進兩岸“三通”進程。由於台灣當局大陸經貿政策的限制,20年來,兩岸經貿關係處於民間、間接和單向的不正常狀態,兩岸不能直接“三通”。這種歧視性政策是完全違背WTO基本原則的。兩岸加入WTO後,根據WTO設定的非歧視、互惠、市場準入和公平競爭等原則,台灣當局將不得不調整不合時宜的、限制性的大陸經貿政策,促使兩岸經貿關係逐漸向全面、雙向、直接的正常化方向發展,包括必須開放大陸産品進口,兩岸貿易將由間接向直接發展;必須開放大陸廠商赴臺投資,兩岸投資關係將由目前的單向投資變為雙向投資;兩岸“三通”特別是通航也將取得新的進展。隨著入世的逼近,台灣當局在“三通”問題上的籌碼越來越少,壓力也越來越大,無法回避。臺當局一再強調WTO僅規範通商,未規範通航與通郵,因此入世後,並無立即開放“三通”的壓力,入世和“三通”無必然關係等。但這顯然不符合台灣經濟和兩岸經貿發展的要求和利益,必須面臨民眾和業者要求兩岸直航的壓力,更不符合WTO開放市場、自由貿易的最高精神。入世後兩岸經貿往來規模將進一步擴大。目前這種間接往來模式將無法滿足發展需求,台灣當局將不得不推動局部直接“三通”,特別是在直接通航問題上局部放鬆限制。這將大大促進兩岸經貿關係正常化發展。

    2、推動兩岸“三通”早日實現

    近一年多來,江澤民總書記、錢其琛副總理在會見來訪的台灣企業家、工商團體的有關人士時多次指出,兩岸“三通”是兩岸人民的共同願望,關係兩岸人民的切身利益,現在的關鍵是台灣當局不承認一個中國的原則,拖延、阻礙兩岸“三通”。我們主張“三通”,在一個中國原則下,什麼問題都可以談。希望台灣當局儘快回到一個中國原則上來,兩岸“三通”隨時可通。今年1月26日,中國國務院副總理錢其琛在紀念國家主席江澤民《為促進祖國統一大業的完成而繼續奮鬥》講話發表6週年的座談會上提出,只要兩岸“三通”是一個國家內部的事務,即可以通過民間對民間、行業對行業、公司對公司的協商,儘快地通出來。這既展現了祖國大陸方面推動“三通”的誠意,又提出大陸對“三通”的靈活、變通的措施來推動“三通”早日實現。

    兩岸“三通”是中國大陸所一貫倡導的,早在1979年大陸方面就發出了儘早實現兩岸“三通”的呼籲。但是台灣當局卻以所謂安全為藉口拖延、阻撓兩岸“三通”,限制兩岸經貿等交流交往,使兩岸經貿等交流仍處於間接、單向的不正常狀態。然而,在兩岸人民共同努力下兩岸民間全方位的交往取得了很大的發展,積累了相當大的成果,已成為兩岸交流與合作的基礎。據有關方面統計,累計至2000年底,臺胞來大陸人數達2000萬人次,大陸同胞赴臺人數達50萬人次;兩岸間接貿易總額超過2000億美元,臺商在大陸投資合同金額近500億美元;兩岸文化、教育、科技等領域的交流項目萬餘個,近年來兩岸交流交往的領域不斷拓寬,並開啟了兩岸城市交流、政黨交流的新模式。這充分顯示兩岸交流交往已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隨著兩岸經貿關係的發展,特別是兩岸即將加入WTO,台灣民眾和工商業者越來越認識到台灣經濟的發展離不開大陸這塊腹地,台灣經濟的前景在大陸。因此,台灣民眾和工商業者要求儘速開放兩岸“三通”的呼聲不斷,台灣當局至今仍然置台灣民眾和工商業者的呼聲及兩岸經濟發展的客觀需要和兩岸同胞的切身利益於不顧,拖延、阻撓兩岸直接“三通”。

    為了促進兩岸經貿、文化的交流和方便兩岸人民的往來,降低兩岸經貿和人員往來的成本,中國大陸主張在一個中國原則下,儘快開展兩岸直接“三通”的協商。希望台灣當局以台灣人民根本利益和兩岸人民的共同利益為重,儘快回到一個中國原則上來,兩岸“三通”將隨時可通。不承認一個中國原則,不承認兩岸“三通”是特殊的國內航線,台灣當局無論玩什麼花樣、變換什麼手法、提出什麼構想,都無助於兩岸關係的改善,兩岸三通也是不可能的。希望台灣當局不要再無謂地拖下去了。企圖利用“三通”或“小三通”突顯台灣的獨立主權不僅不可能,以台灣經濟的整體發展也是十分不利的。台灣當局如真能從台灣人民的利益和台灣的長遠經濟發展需要出發,就要拋棄不切實際的幻想,抓住時機,在兩岸“三通”上多做實事,促進兩岸關係的良性發展。

    面對持續低迷的台灣經濟,台灣當局目前已不得不面對兩岸“三通”問題,並將有條件、有限度地推動兩岸直接通航等局部“三通”進程。我們應抓住時機,採取靈活變通措施,推動兩岸“三通”早日實現,為台灣經濟的良好發展注入活力,推動兩岸關係向前發展。

    中國網2001年8月10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996210/5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