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蒙表示,兩岸作家及文學的交流是靈魂的交流
黃少華

    著名作家、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王蒙表示,兩岸作家及文學的交流是非常重要。這是靈魂的交流,大家都應找到這顆中國心。經濟在很迅猛全球化的今天,人們更希望保存自己的文化,保存自己獨特的感情結構和思維的方式。兩岸文學交流是很有意義的。

    王蒙是在參加“情係三峽——兩岸文化聯誼行”活動期間,在遊輪上接受本社記者採訪時作上述表示。

    王蒙説,中華文化最根本的一點是語言文字。不是一個民族的語言,有時很難翻譯。我的小説《夜的眼》,就有外國的翻譯家打來電話,問我這裡的眼到底是單數,還是複數。這裡特別希望兩岸的文字學家和語言學家多做努力。

    對於台灣文學的印象,王蒙説,我個人覺得有許多很有名的作家,但後來許多都定居在美國,那麼他們首先面臨的不是寫作的問題,而是生存或生活等其他問題。

    曾經訪過臺,但王蒙覺得真正與讀者見面的機會也不是很多。他對台灣青年學生對老師的尊敬印象深刻。他説,現在兩岸文學界交流很多了,除了在北京、台灣以外,在香港等其他地方也會見到台灣文學朋友。

    今年五月王蒙的小説《戀愛的季節》,《失態的季節》已經在台灣推出。今年十月,另兩部小説《躊躇的季節》和《狂歡的季節》也將在台灣出版。

    關於“文學台獨”,王蒙説,一九九三年,我在台灣參加活動時,就碰到這問題。余光中先生在那次活動中發言時,就強烈反對“臺語文學”。其實那些把台灣文學絕對方言化的作法,是非常可笑的。台灣有人説,台灣文學不是中國文學。這是“台獨”在文學領域企圖提出一些主張,是癡人説夢,不可能實現的。

    談到簡繁體字問題,王蒙説,大陸實行簡體字時,實際上已經有一些安排。簡體字主要用於當代通用的場合。而書法等則可自由選擇。漢字簡化,對於普及教育,特別是對兒童的教育,是很有幫助的。我認識的許多台灣朋友連台灣的“臺”字沒有幾個是寫繁體,基本上都是用簡體的“臺”。據説,胡適先生對簡體字方案後,是有所稱讚。當然,簡體字的得失,作為文化問題應該很好地加以研究。

    

     中新社2001年07月23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