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李合流”與台灣政局

    李家泉

    一個時期來,在台灣所謂“扁李合流”或“扁李體制”的傳聞,早就甚囂塵上。今年六月十六日,陳水扁與李登輝同時出席具有“明顯台獨傾向”的民間團體“北社”組織的集會,兩人肩並肩地同步進入會場,同臺發表演説,最後陳水扁﹑李登輝﹑彭明敏三個著名“台獨”頭子手拉手地登臺高呼“台灣加油”,使會議氣氛達到“發燒”地步。這就更加引人注目。“扁李合流”的背景如何﹖其發展趨勢及對島內政局和兩岸關係的影響又如何﹖筆者擬就此發表一點個人看法。

    “扁李合流”的背景

    眾所週知,民進黨自主政台灣一年多來,不但沒有帶給台灣人民所期盼的“福祉”﹑“安全”和“繁榮”,而是相反,政局動蕩,風波頻起,經濟下滑,社會失序,企業出走,人心惶恐。尤其是經濟上的問題最嚴重,有所謂“三降﹑三升”現象。

    所謂“三降”,一是經濟增長率下降,今年第一季度竟降至百分之一點零六,第二季度據推測仍在百分之一左右,創近二十六年來的新低紀錄,全年難保百分之四的增長率﹔二是股票下滑和縮水,目前已從去年大選前的萬點以上降至五千點上下徘徊﹔三是對外貿易增長率下降,無論出口和進口都遠不如以前,一般都下降百分之十以上。

    所謂“三升”,一是失業率上升,已由百分之二左右上升至目前的百分之四點二二,失業大軍約四十萬,連同半失業及受牽連的人口約一百多萬人﹔二是人民“痛苦指數”上升,目前已逼近百分之六,同樣“創歷史新高”﹔三是“自殺率”上升,無論民間﹑企業界以至軍隊士兵,多因生活或其他社會問題而不幸走向“輕生者”明顯增加。

    台灣《新新聞週刊》近期發表文章説﹕“無奈的是,苦日子還沒有結束,從目前種種跡象看來,這一波低迷的經濟景氣似乎還沒有落底。”

    “在這種情況下,台灣民眾對新政權強烈不滿,在野黨如國民黨﹑親民黨﹑新黨等亦多所抨擊。新上臺的民進黨領導人民意大幅下滑,為自稱“摩西”的李登輝一手培養扶植起來的接班人“約書亞”陳水扁,幾乎到了山窮水盡﹑無計可施的地步。

    被稱為“台灣之父”的李登輝對自稱“台灣之子”的陳水扁又怎幺能見死不救呢﹖他們兩人的關係陳水扁在替李新近出版的《李登輝執政告白實錄》一書所作《序言》中有這樣一段描述﹕“登輝先生與阿扁”,“無論對民主改革的宏觀理念,或對國政經營的總體方略,本源一體,並無二致。”又説,“從大選揭曉的那一刻起,”李即“特別多次與阿扁會晤,提示要項,傳承經驗,用心至誠,期待更深。”如今陳水扁有困難,李挺身而出,拔刀相助,自然是順理成章的事。不過,就李登輝這個已近八十歲高齡的老人來説,其影響力究竟還有多大,實在是見仁見智,也許只是“一廂情願”吧。

    李登輝在“北社”成立大會致辭中,談了當前台灣應努力的“四大目標”。這就是“穩定政局,振興經濟,鞏固民主和壯大台灣”。他並呼籲“所有愛台灣的人民團結起來,共同為建設『新台灣』出發。”這所謂“四大目標”,把李登輝要幹什幺,完全清楚地表露出來了。

    李登輝要幹什幺﹖

    這“四大目標”中的核心目標,是所謂“鞏固民主”,這是李登輝的“神主牌”。李在台灣被一些人稱為“民主先生”,“民主之父”,“民主奇績的創造者”。在李看來,只要抓住民主這個“神主牌”,什幺政局﹑經濟﹑發展等,就都解決了。而相反,如果這個“神主牌”倒了,就什幺都完了,他李登輝也就什幺都沒有了。

    難怪李登輝最近走在訪美的路上,當來訪的記者們提及台灣社會的諸種“亂象”時,他不禁憂心如焚地嘆息説﹕“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民主政治,好象就要垮掉了。”到了美國,又在一次會上大聲吼叫説﹕為了“台灣的自由民主”,他李登輝現在“沒有辦法退休”。

    “民主化”這本來是一件好事,是當今世界重要趨向之一。然而李登輝所謂“民主化”卻具有特別的內涵。如果把李氏“民主化”和它的走向“畫龍點睛”地加以概括的話,那就是“民主化─本土化─台獨化─洋奴化”。不妨扼要地給以説明。

    李登輝的民主化,並不是要所有生活在台灣的中國人都能當家作主人。而是要製造族群對立,把他們分成“本省人”與“外省人”。強調本土意識,視此為“主流意識”﹔排斥外省人,視此為“非主流意識”。在國民黨內,早就存在族群對立,一派以連戰為代表,是黨內的“中國國民黨”派﹔一派以李登輝為代表,是黨內的“台灣國民黨”派,又稱“李派”或“本土派”。同樣,在李登輝眼裏,現被稱為“泛藍軍”的“在野聯盟”,亦屬“非本土派”﹑“非主流意識派”,而他和陳水扁所代表的“泛綠軍”,或正在籌組的“執政聯盟”,才是“本土派”和“主流意識派”。

    “本土化”本來也是一種發展規律。中國大陸提出的“幹部地方化”,實際就是“本土化”。然李登輝所要的“本土化”,並不是這樣,而是強調“台灣第一”﹑“台灣優先”,排斥外省人,排斥“中國意識”,走“台灣獨立”之路。這樣的“本土化”,其本質就是“去中國化”,是“台獨化”。

    台灣能夠“獨立建國”嗎﹖這自然是天方夜譚。十三億中國人和全世界的愛國華僑都不可能答應。然像李登輝這樣的人是絕不會甘心的。於是不能不請來外國“保護神”﹑主動投懷送抱﹑卑躬屈膝,點頭哈腰。當年日本扶植的“滿洲國”何嘗不是“本土化”﹖其結果不過是“洋奴化”和“兒皇帝”。台灣如果要走“獨立”之路不會有什幺兩樣。

    台灣未來的“民主化”,其實不會“垮臺”。而最有可能垮臺的是李登輝把“民主化”通過“本土化”而和“台獨化”掛鉤,未來台灣的“民主化”一旦和“台獨化”脫勾,必將會出現“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局面。

    島內政壇的“亂源”

    台灣島政局動蕩,經濟下滑,諸種亂象的根源究竟何在﹖執政者及其擁護者,一怪國際大環境不好,二怪“立院”佔多數的在野黨杯葛,三怪中國大陸對台灣“處處打壓”,而其實,其根子完全在島內,尤其是先後兩位執政者本身。

    台灣民進黨本來就是一個很不成熟的政黨。從成立到現今不過十多年,無論在政治上﹑理念上﹑組織上和力量上,都還沒有成熟到可以執政的程度。尤其是,自它成立到現在這十多年,中國的國內外形勢尤其是中國的形勢已經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其黨綱和黨章並沒有反映出這樣的變化,這是它的致命弱點,是攸關其未來生存和發展的大問題。民進黨的上臺,是在當時台灣主政者李登輝,出於種種個人理念或偏執的政治考慮,頑弄一些不光彩的“催生術”下的早産兒,既先天不足,又後天失調。如今執政的民進黨,實際上是“三個少數”﹔一是民眾支援的投票率不足四成,僅百分之三十九點三,而其他百分之六十點七的投票者並不支援﹔二是它在“立法院”的席位僅佔三分之一,既有三分之二的席位均掌握在屬反對派的在野黨手裏﹔三是執政者陳水扁,屬民進黨正義連線派,在黨內諸派系中亦居少數。這樣一個執政黨和執政者,又怎幺能不困難重重呢﹖

    民進黨執政後,很像當年中國大陸紅衛兵奪權以後的情況。他們完全是政治挂帥,意識形態挂帥,所考慮的並不是人民的利益,而是如何鞏固自己的政權,“自己打下的江山要自己來坐”。造反派脾氣不改,派性十足,野性不除,唯我獨左,唯我獨尊,“抓革命不促生産”,脫離了廣大的人民群眾。在今年六月中旬成立的“北社”組織會上,新舊獨派頭子手拉手地同臺表演,左一個“民主”,右一個“民主”﹔左一個“新台灣”,右一個“新台灣”﹔左一個“愛台灣”,右一個“愛台灣”。陳水扁還特別強調説﹕“台灣民主如花朵,美麗但脆弱”。筆者為此久久沉思﹕台灣新舊領導人為什幺要召開這樣一個會﹖原來前不久曾有一個“連宋會”,似已出現“連宋合”。這個“北社”成立會,顯然是針對連戰和宋楚瑜為代表的反“台獨”勢力的。在他們看來,連宋都屬於欲圖“復辟的舊勢力”。這不是活像當年中國大陸“文革”期間造反派有意發動的“反‘二月逆流’”和“反‘右傾翻案風’”的造勢運動嗎﹖然其結果人所共和。歷史是一面鏡子,何妨引以為鑒。

    早在今年六月初,李登輝接受《新台灣》雜誌專訪時,即為陳水扁出謀劃策。他認為,今年底的“立委”選舉是關鍵戰役,民進黨只要拿下八十五席,另外的三十五席自然就會“靠過來”,屆時民進黨的“多數執政聯盟”將水到渠成。這不禁在島內引起軒然大波,一片譁然。民進黨能拿到八十五席﹖這“靠過來”的三十五席是些什幺人﹖大多數人認為,民進黨要拿這八十五席太難了,連該黨所有提名的人都當選也還不夠。這三十五席,被認為是國民黨內的“親李人馬”,屬“本土派”,是傳説已久要組織的“新政團”的基本隊伍,李登輝將成為該政團的“精神領袖”。這不是又一次在分裂國民黨嗎﹖“新政團”不是在“招降納叛”嗎﹖不僅國民黨內為之大為不滿,連民進黨內也出現許多不同聲音,認為“新政團”的票源與民進黨“重疊”,且多“黑道”背景,説不定會“幫倒忙”。從而使得李登輝處於腹背受敵,“豬八戒照鏡子──裏外不是人”。

    李登輝就是在島內這樣一片不滿聲中去美國訪問的,自己蹩著一肚子氣無處出,跑到美國向一些不知情的擁護者大發牢騷,簡直像發了瘋似的説了一大堆罵人的話,然而這又有什幺用呢﹖

    台灣前途顯曙光

    這次李登輝再次去美國康奈爾大學訪問,顯然現場獲得了部分擁護者的熱烈掌聲,但畢竟在島內越來越孤立了。這個“反面教員”,一次又一次地教育了台灣人民。他的所謂“本土化”實際是在製造族群對立﹔所謂“愛台灣”,實際是在“害台灣”。他恨中國大陸,就像過去的日本軍國主義者一樣。他已“卸職”,並且是已近八十歲的人,還那樣不甘寂寞,不斷出來“攪局”,使許多人感到不可思議。

    李登輝的老朋友﹑前台灣“監察院長”﹑著名經濟學家王作榮,最近在台灣TVBS電視臺上説得好﹕李這個人是個典型的投機分子,“先是投靠日本人,後來投靠共産黨,再後投靠國民黨,現在又要投靠民進黨”。他“出爾反爾,反覆無常,固執成性,一切都是自己對,罵盡天下人”。他與民進黨能夠長期處理好關係嗎﹖實在難説。台灣越來越多的人已看清李登輝真面目,這對台灣和兩岸關係是第一件大好事。

    台灣的“政黨政治”似已出現向好的方面轉化的兆頭。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國民黨。原有很多人對這個黨是不抱希望的。李登輝任這個黨的主席十二年,把這個黨搞得不成樣子,大家對這個黨的新主席連戰也不太看好。但在經受上一輪大選挫敗的教訓後,似有不少新變化。尤其是連戰新近説的兩句話,使我印象非常深刻。第一,連説“我們的黨是中國國民黨”。這就把李登輝長期欲將之改造為“台灣國民黨”的方向調整過來了。“台灣國民黨”實際是把“中國國民黨”民進黨化。第二,連説“我們主張‘本土化’,但‘本土化’決不是‘去中國化’”。他毫不含糊地説﹕“我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這又把李登輝利用“本土化”搞“台獨化”的指導思想扭轉過來了。這就説明國民黨有救了,台灣也有希望了。台灣所需要的就是這樣一個有正確建黨思想和建黨路線的政黨。國民黨的這種變化在台灣可能有積極影響。這對台灣和兩岸關係是第二件大好事。

    台灣人民正處在空前的覺悟之中。筆者最近連續多次看了台灣TVBS電視臺舉辦的“二零零一全民開講”和“圓桌高舉會議”節目,直接聽到了台灣各個階層人民的聲音。其中使我印象最深刻和最受鼓舞的是他們對美國“洋武器”的態度。美國前不久,一次就賣給台灣武器四十多億美元,使一些分裂主義者“興高采烈”。然而台灣人民是怎幺説的呢﹖説這“是禍是福還不知道,不要高興太早了﹗”説美國人與中共作對,“自己怕死,讓我們去‘擋槍子’,而且還要‘自費’去購美國武器”。其實,美日之間的所謂“防衛合作指針”不也是這樣嗎﹖美國就是要挑動“中國人鬥中國人”,挑動“亞洲人鬥亞洲人”,在台灣的許多中國人,他們越來越清楚﹕美國的“洋武器”保不了台灣,也救不了台灣,美國所有類似的做法都是為了美國自己,而絕不是為了台灣。台灣人民的這種覺悟,對台灣和兩岸關係來説是第三件大好事。

    中國大陸的欣欣向榮和突飛猛進,與目前台灣的經濟下滑和百業蕭條,形成了強烈的對比。最近一些來自台灣的朋友,向我陳述了兩岸關係所出現的前所未有的“熱絡”情況,説台灣對大陸有三個“五”和八個“熱”。三個“五”﹕一是有五萬家臺商在大陸﹔二是有五十萬台胞在大陸,僅上海就有十萬人﹔三是有五百億美元的資金在大陸,分散在祖國大陸的各個地方。八個“熱”﹕新投資熱﹑高科技熱﹑金融業熱﹑服務業熱﹑農畜業熱﹑購房熱﹑求職熱﹑求學熱。鄧小平提出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對在台灣的中國人産生磁吸作用。中國大陸提出的“一國兩制”,儘管台灣當局拚命地詛咒和誤導,但經過香港和澳門的成功實踐,大家看在眼裏,心裏是有數的,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裏,民調擁護“一國兩制”的已由百分之三點六升至百分之三十一,估計還會有新的上升。台灣民眾對祖國大陸看法上的這種變化,對台灣和兩岸關係是第四件大好事。

    由上可見,台灣前途在哪,兩岸關係的發展方向在哪,已經是再清楚不過了。

    香港《大公報》2001年7月3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