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大力發展公共交通
——專訪台北市長馬英九之二

    記者:能否請您談一下台北市交通管理和發展的一些情況?

    馬英九:去年底台北市5條捷運通車,到現在捷運平均每天運載旅客90萬人次,加上公共汽車運載的185萬人次,加起來是275萬人次,已經超過我們台北市晚上的人口數(台北市白天人數大概400萬,晚上人數大概是265萬)。但是我們還不滿意,因為有些地方我們的捷運沒有辦法抵達,或者雖然有捷運可以抵達,但是捷運的班次還沒有密集到我們希望的程度。所以,我們還會增加捷運車輛,以進一步班距。

    現在我們捷運尖峰時刻的班距為兩到五分鐘時間,這是久了點。對此,我們有的時候會彈性地加開區間車。拿最繁忙的板南線(板橋——南港線)來講,我們會在台北火車站和忠孝復興站這兩個大的轉運點之間加開區間車。按照我們的設計,捷運的班次最密可以縮短到1分多鐘,但是要做到這一點,必須有足夠的車輛。我們目前已經著手做採購工作,但是這涉及招投標、量身定制、反覆測試等等問題,需要一個過程。

    除此之外,更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把公車和捷運的整合做好。所謂整合,就是要多設接駁的公車,接駁公車基本上是幫捷運拉客的。也就是説,讓捷運負責跑主幹道,這些公車跑次要的道路。但是,這一點,台北市還沒有做好。

    為什麼呢?台北市有9家民營的公車業者,加上市政府的1家,共有10家。他們都跑固定的路線,一時都不願放棄。這就需要花一點時間來整合,讓公車和捷運不是處於競爭狀態,而是合作狀態。那第三個重要的,就是公車本身要做大的調整。我們會增加我們已經有的公車專用道。你們可能也已經注意到,公車可以逆向行駛。目前台北市的公車專用道有8條,但我們覺得還不夠,還需要增加。我們想在沒有捷運的內湖地區開通一條公車專用道,以幫助解決內湖地區交通的壅塞。

    除了以上這些措施,我們還要解決市區人行道和停車的問題。

    人行道是我非常重視的政策。台北市在我上任的時候,需要更新的人行道面積達175萬平方尺。到現在為止,大概完成了40多萬平方尺。更新的速度比我想像的要慢。今年全年我們還要更新60萬平方尺。這是一個非常野心勃勃的目標。所以我們動員了所有可以動員的工程單位來做這個工作。因為人行道是現代化都市中非常重要的大眾運輸體系中的一環。

    人行道是讓行人走的。但是你們現在也可以看到,台北市的人行道上停有許多機車(摩托車),有時還會有機車在走,這是非常不好的現象。我們要讓機車退出人行道,退出騎樓,還給行人一個無障礙的空間。台北的機車發展緣起于三四十年前,那個時候認為這是一種過渡性交通工具。也就是説,原來騎腳踏車(自行車)的,一時還沒有錢買汽車,就先買個機車騎著。哪想到即使到了現在,機車還大行其道。雖然台北市的公車有3500輛,捷運有好幾條線,但是大家覺得騎機車還是比較方便。一方面耗油少,便宜。二方面可以隨時隨地停車,而且不用花錢。三方面是可以走得靈活,尤其碰到堵車時,它可以到處亂穿,小巷子、人行道、左邊右邊都可以走。在這種情形之下,當然有很多人願意騎機車。

    台北市的機車登記在案的有97萬輛,加上外地來的,超過了100萬輛。我們的汽車登記在案的大概是66萬輛,外地進來的大概有十幾萬輛。這樣一算,每一天在台北市行駛的車輛超過了200萬輛。這個數量已經超過了可以承受的量了。目前當局沒有限制汽車成長的政策,台北市也不會去定這種政策。唯一能做的就是利用行政力量讓汽車停車較貴,讓機車停車困難,讓公車和捷運更方便,使得明年底我任期屆滿時,台北市大眾運輸工具佔整體旅次比例達到50%。也就是説,每一天台北市市民出門使用交通工具如果是100次的話,其中50次是使用捷運和公車。如果,加上計程車的10%,那就是60%的比例。

    我們是從百分之二十幾的比例上來的,也就是説這兩年跳了20個百分點,目前達到40%—43%左右。往後要再跳10 個百分點會比較困難。所以,這對我們來説是蠻大的一個挑戰。

    要達到這個目標,就要做好公車和捷運的整合,讓更多的人坐公車轉捷運,這樣才有機會把台北變成大眾運輸工具的城市。這也是一個現代化都市必備的條件。現代化的城市絕不是人人都開車上班。

    去年香港的亞洲新聞週刊曾經做過亞洲40個城市的評比,結果是東京和福岡名列第一,第三是新加坡,台北和大阪名列第四。第六名是香港。應該説,台北在有些項目上的得分是很高的,比如我們的教育和醫療在亞洲是一、二名。但是我們有一項排名很差,那就是每一公里市區道路的車輛數。新加坡是218輛,東京是248輛,香港274輛,台北為1043輛。是他們的四倍,他們加起來還比我們少。由此可以想像台北機動車數量之多。台北平均每三個人有一輛機車,每四個人有一部汽車。

    我常常講,車輛太少是表示貧窮,到了一個程度表示富裕,車輛超過一定數則表示落後。因為你如果不使用大眾運輸工具的話,你會引發很多的社會成本,包括時間的耽誤、空氣的污染、市容的擁擠等等。因此,在這方面我們確實需要改進。

    那你們可能會問,為什麼不勸大家去騎腳踏車呢?我們説,在台北騎腳踏車是蠻危險的。腳踏車去年佔台北旅次的3%,這已經了不得了。台北過去也是個腳踏車的城市,經過40年的發展,它的地位已經大大下降了。腳踏車佔旅次的比例一度到過近20%。但是車禍的比例也很高。所以,我們現在的政策是,鼓勵大家騎腳踏車到捷運站。我們設置好的腳踏車停車場讓大家停車,然後再搭捷運。但是我們不鼓勵大家作長距離的腳踏車的旅行。我們希望腳踏車的車程式控制制在5到10分鐘的時間。我們已經有那麼多的機車了,如果還有許多腳踏車,會顯得更亂。而且機車已經夠危險的了,如果有許多腳踏車,會更危險,何況騎自行車不會去戴安全帽。

    現在台北的腳踏車已經不象以前那樣需要牌照,還要徵稅,完全沒有管理。因為我們已經不把它當作一種真正的交通工具,而把它看作一種輔助的交通工具,運動與休閒的工具。我上任的時候,台北腳踏車佔旅次的比例是2%,曾經有人建議將它提升到5%,但是我不贊成,因此只是提到3%。

    人民網 2001年6月22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