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梟雄”郭臺銘

    不愛名牌、不開名車、不注重打扮的鴻海精密集團董事長郭臺銘(如圖)曾在世界權威刊物《福布斯》雜誌上四次蟬聯“台灣科技首富”。

    郭臺銘,台灣中國海專畢業。1974年,剛剛退伍的他成立了資本額只有30萬元台幣的鴻海精密企業,以生産黑白電視機的旋鈕為主。由於旋鈕與連接器一樣,模具開得不好會直接影響産品的品質,因此郭臺銘在1977年掙到第一筆錢時,並未選擇買地建廠,而是從日本購買模具設備,建起自己的模具廠。一年以後,房地産開始紅火起來,地價整整翻了一番,但他沒有急功近利將模具廠賣掉購買土地。事實證明,他的做法是正確的。鴻海精密陸續建立起來的電鍍部門與衝壓廠迅速拉開了與同行業的距離,並在80年代個人電腦工業起飛中,以成熟的模具技術進入個人電腦連接器領域,郭臺銘的連接器王國自此開始建立起來。

    1999年,郭臺銘一口氣吞下華升、廣宇等企業,進行逆向整合,使鴻海精密發展成為鴻海集團,由地區性大廠搖身一變成為世界級的企業。

    從一個“新手”到躋身國際舞臺,這應該歸功於郭臺銘的霸氣、大膽、自信與努力。每一個見到他的人,都很容易感受到他旺盛的精力與好強求勝的意志。1987年,為了拿到康柏公司的訂單,他拋下董事長的身份隻身赴美,每天拎著公文包賣連接器。在接連吃閉門羹的情況下,郭臺銘在康柏總部旁建了一個成型機廠,康柏只要有新設計,最快當天就能看到模型,逼得康柏無法忽視其存在,雙方的生意大門最終開啟,而且一做就是十幾年。

    擁有幾十億美元身價的郭臺銘為人十分低調,一直恪守不接受採訪、不參加公開演説、不任意拍照的“三不”原則,每年只在6月一年一次的股東大會上露一次面,為記者、投資法人、外資企業上一堂“電子業未來前景與佈局”的年度大課。課上,所有的人一律平等。即使是遠道趕來的外資法人因搭不上飛機,請他另行安排時間,他也只會客氣地表示“沒關係,明年還有機會”。

    作為一位商界強人,郭臺銘每天至少工作15個小時,大陸、美國、台灣、歐洲各地跑,即使晚上下飛機,他也會馬上趕到公司開會,經常一開就是12個小時,好像永遠也不知道疲倦。對共同奮鬥的兄弟,郭臺銘有福同享,但對競爭對手,他則一律以敵人視之,難怪台灣科技界都稱他為“梟雄”,並以“順我者昌,逆我者亡”來形容他。

    從創立鴻海的第一天起,郭臺銘的目標就很明確,即把公司發展成為台灣第一、亞洲第一、世界第一的企業。他説:“阿里山的神木之所以大,4000年前種子掉到土裏時就已決定了,決不是4000年後才知道的。”

    《環球時報》 2001年05月29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