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媒體社論:新台幣大幅貶值的利弊分析

    台灣媒體今天發表社論,分析新台幣大幅貶值的利弊,主要內容如下:

    “中央銀行”副總裁陳師孟上週末關於“新台幣有一點貶值空間”的談話,終於在昨天應驗,除了兌換美元匯價劇挫1.005元以34.5元作收,創下1998年9月29日以來最低價外,成交金額更擴大為19.48億美元,創下1987年10月3日以來單日最大量。“央行”隨後表示,臨時常務理事會議在對當前經濟金融情勢廣泛交換意見後,同意讓新台幣反映超額需求,作較大幅度調整,也就是讓新台幣匯價“一次貶足”。我們認為,新台幣應否大幅貶值,社會各界質疑聲浪不斷,如今“央行”同意放手讓新台幣一口氣貶值至34.5元價位,是否可能對經濟發展産生不利影響,政府允宜密切注意。

    經歷上週一新台幣重貶逾5角後,台北外匯市場對新台幣動向有如驚弓之鳥。臺綜院是否確實向政府建議新台幣應大幅貶值至38、40元價位的傳言尚未澄清,“央行”副總裁陳師孟“新台幣價位目前還算合理,但若預估未來經濟情況,還有一點貶值空間”的談話,卻使新台幣匯價再起風波。不管陳副總裁的談話是有心放話,抑或無心之過,社會各界對新台幣必將貶值的高度預期趁機發作,交易情況猶如萬馬奔騰洪水過境,卻是事實。經歷昨日大幅度的貶值,雖然成交金額一舉擴大至19億余美元,但是否“央行”決意放手讓新台幣“一次貶足”的作法,能夠消除民間對新台幣大幅貶值的預期心理,讓新台幣匯價從此回歸市場機制,以免過度衝擊台灣經濟,卻有待觀察。

    除了上述人為因素介入外匯市場引發的變化之外,我們認為,這一波新台幣大幅變動及其應有評價,應該考慮以下幾項條件:

    其一,國際匯率的全面觀察。近一年來,相對美元而言,不僅日元大幅貶值,包括歐元、韓元均有相當幅度的貶值。即使在東亞金融風暴期間屹立不搖的人民幣,在日元持續貶值的壓力下,最近亦出現小幅貶值的跡象。台灣儘管國際收支及外匯存底雙雙增長,但自陳水扁就職迄今,新台幣已自30.7元貶至34.5元,貶幅超過12%,不小于國際及亞洲主要貨幣,顯示新台幣有超貶的現象,反映民眾對“國家”信心的不足。

    其次,對進出口貿易的可能影響。依據“央行”的官方説法,放手讓新台幣貶值,除用以反映外匯市場超額需求情況外,還可藉以提升出口競爭力,有效激勵島內景氣復蘇。然而,此項相當傳統的推論,卻遭到學界強烈的質疑,除了有人認為臺高科技産品輸出鈍化並非因為競爭力不足,而是全球科技産品需求減緩所致外,相當多的學者強調,貶值促進出口時間上存有嚴重落差,但引發進口成本上漲卻是立即性的;易言之,對進口需求已漸大過出口的現階段台灣而言,“央行”放手讓新台幣大幅貶值,台灣經濟恐怕未見其利,先受其害。

    再者,對外資的進出台灣産生干擾作用。目前外資投資台灣股市總金額高達15700多億元,佔總市值比重為17.5%,今年以來外資在台灣股市買超累計亦達1430余億元,新台幣匯價的任何風吹草動,對外資動向及資本市場都有很大影響。雖然“央行”形容昨天的重貶是“一次貶足”,也就是新外資匯入台灣的動機加強,留在島內的外資已無必要逸出,只能選擇與台灣人民面對資産縮水的窘境。但如前所述,新台幣超貶反映民眾對“國家”信心的不足,從而誰能擔保新台幣維持一定時期內的穩定?然而必須指出,外資一旦對台灣失去信心而大舉撤離,將是東南亞金融風暴的台灣版,其對台灣經濟的衝擊至深且重,不可等閒視之。

    從各項指標來看,台灣經濟低迷可説已達空前地步。新台幣重貶能有多大舒緩功效,尚待觀察;但重貶的負面效應卻不容輕視,值此國際油價漲聲頻傳之際,政府有關單位必須小心防範,以免星火燎原。

    人民網 2001年5月29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