撞機和軍售 一根“藤”上兩隻“瓜”

    晏揚

    4月24日,美國政府不顧中國政府和人民的強烈反對,宣佈將向台灣出售包括4艘“基德”級驅逐艦、8艘柴油動力潛艇和12架P-3C“獵戶座”反潛巡邏機在內的價值數十億美元的先進武器裝備,無論在性能上還是在價值上都是90年代以來歷次售臺武器中最大的一宗買賣。

    值得注意的是,這份售臺武器清單是在中美“撞機事件”尚未了結之時公佈的,雖然在此之前,一位美國白宮官員聲稱向台灣出售武器和撞機事件沒有任何聯繫,但事實上,這兩起中美磨擦所涉及的,是中美關係中的兩個極為敏感的問題——南中國海問題和台灣問題。那麼透過這兩起事件本身來探討其背後隱藏的兩個問題,就不難發現,這兩起事件並非沒有聯繫,而是密切相關。

    一條“藤”上的兩隻“瓜”

    眾所週知,冷戰結束後,美國一方面將其戰略重心從歐洲逐步轉移到亞洲和太平洋地區,試圖謀求亞太地區的霸主地位;另方面逐漸將中國視為最強大的潛在對手和最危險的敵人,千方百計地打擊、遏制。為此,美國精心打造了一條“太平洋鎖鏈”(即從阿留申群島開始,經南韓、日本、台灣、關島,直至菲律賓、新加坡、印度尼西亞的弧形島嶼鎖鏈),試圖將中國圍困其中。台灣島處這個“鎖鏈”的中軸線上,其重要地位不言自喻;而南中國海不僅靠近中國大陸,是中國向南拓展的咽喉地帶,也是美國向西穿越馬六甲海峽,維護其印度洋、波斯灣地區利益的必經之地,其戰略地位同樣不可忽視。在美國看來,目前存在於亞太地區的三個熱點分別是朝鮮半島問題、台灣問題和南中國海問題,這三個熱點既是美國亞太地區利益的嚴重挑戰,也是構建其亞太安全秩序的重要機遇。

    而問題在於,台灣和南中國海都涉及到中國的主權利益和國家安全,美國欲將之納入亞太安全戰略防線之內,必然遭到中國的強烈反對和阻撓,台灣海峽和南中國海不可避免地成為中美鬥爭的焦點所在。撞機事件是中美南海之爭的極端體現,對臺軍售則是兩國台灣政策的激烈碰撞。雖然發生的地點不同,卻同處於旨在遏制中國的“太平洋鎖鏈”之上,都是美國插手亞太事物,打擊、遏制中國所引發的極端惡果。如果將“太平洋鎖鏈”比作一條試圖纏繞中國的“藤”,那麼撞機事件和對臺軍售就是這條藤上結出的兩隻“苦瓜”,同根而生,緊密相連。

    “口誤”見“真情”

    就在美國公佈對臺軍售武器清單之際,美國總統布希對台灣問題大放厥詞,聲稱如果中國大陸進攻台灣,會引起美國的“軍事反應”,出兵武力保衛台灣。而當記者問布希,假如台灣宣佈獨立,美國將採取何種態度時,他回答説:“我當然希望台灣不會這樣做。我們的政策是‘一個中國’的原則---讓兩個國度能和平地解決它們的分歧。”

    自中美建交以來,儘管兩國關係時好時壞,但美國政要從未公開表示放棄“一個中國”的原則立場。這次布希竟冒天下之大不違,將大陸和台灣説成“兩個國度”,恐怕是他一不小心説漏了嘴,是所謂的“口誤”。然而,正是這個所謂的“口誤”,卻將美國對臺政策的“真情”展露無遺。

    一直以來,美國將台灣視作自己“不沉的航空母艦”和“潛水艇供應艦”。在我國政府制定了“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對臺政策,兩岸關係逐漸鬆動之時,被這種跡象嚇得惶恐不安的美國政府不遺餘力地扶持、縱容台獨勢力,借此破壞兩岸的和平統一進程。1995年美國給李登輝發放簽證,近日又聲稱允許陳水扁“過境”,都意在維持台灣“不統”的局面。

    然而,維持台灣“不統”,並非意味著美國願意看到台灣變成一個獨立的國家。一方面台灣獨立將會使中美關係無以為繼,有背于美國自身利益;另方面唯恐獨立後的台灣不聽使喚,失去控制。這樣,最符合美國利益的台灣政策,就是維持台灣海峽現狀,“不獨”也“不統”——“不獨”就可以穩定對華關係,保住中國巨大市場,且能處處牽制中國,迫使中國在中美關係和國際事物上與美進行合作;“不統”就可以讓台灣當局唯命是從,保持對台灣的操縱,推行美國的亞太戰略和全球霸權。所以,在布希的那句“口誤”中,“一個中國”原則和“兩個國度”同時出現,表面上看似乎很矛盾,實際上反映了美國對臺政策的真實企圖。

    而美國在處理南中國海問題上的政策,與其台灣政策如出一轍。美國一直試圖主導南中國海問題的解決過程,使之朝著有利於美國的方向發展。他們所宣稱的“確保海上航行自由”、“反對使用武力”等藉口的實質,就是想維持南沙被分割的現狀,在玩弄實力政策與多邊外交的規則中,充分利用南中國海問題的複雜性,在中國與東盟之間操縱這張“王牌”,以便牢牢掌握主動權,最終將南中國海變成其亞太安全戰略防線的前哨。

    這樣看來,美國插手台灣和南中國海事物的手法相似,實質相同,政策統一,目標一致。因而,在這兩個區域裏發生的撞機事件和對臺軍售,表面上看是兩個獨立的事件,實質上都是美國謀求亞太霸權、玩弄兩面手法的集中體現,並非如那位白宮官員所講的“毫無聯繫”。

    “弦外之音”和“意外之意”

    美國在撞機事件發生後不久且未能了結的情況下公佈對臺軍售武器清單,其潛在的用意就是企圖以這份清單作要挾,迫使中國在撞機事件的談判桌上做出讓步。這是美國對臺軍售向撞機事件發出的“弦外之音”。

    另外,美國之所以無視中國的原則立場,變本加厲地向台灣出售武器,並在南中國海及其附近海域製造麻煩,除了人所共知的原因外,還有一個潛藏的因素在起作用:即為了加強其在東亞地區的軍事存在,增加向東亞地區的軍火出口。冷戰結束後,東亞一些國家不像以前那樣支援美國駐軍,世界軍火市場萎縮也影響了美國的軍工産業。在這種情況下,美國通過對臺大規模軍售和南海上空肆意偵察飛行,來蓄意製造台灣海峽和南中國海的緊張局勢和適度危機,這不僅可以為美國在東亞地區的軍事存在尋找藉口,而且也有利於美國向東亞地區出口軍火,刺激國內的軍工産業。這就是美對臺軍售和間諜飛行的“意外之意”。

    千龍新聞網 2001年4月29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