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軍舉行“漢光”17演習

    按照慣例,臺軍最大規模的年度聯合軍事演習———“漢光”演習正常舉行的時間是每年的6月。但是,今年的“漢光”17演習卻提前到3、4月間舉行了。目前,“漢光”17演習已完成電腦兵棋推演和“聯合製空” 、“聯合製海”實兵驗證,正準備于4月20日在屏東海灘舉行聯合反登陸的實兵操演。 為試射“愛國者”鋪路

    離新年還有一個來月的時候,臺軍就拋出了今年的軍事演習計劃。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提前舉行的“漢光”17演習和“愛國者”導彈試射,這是臺軍今年的兩件“頭等”大事。據透露,“漢光”演習之所以提前,這和準備試射“愛國者”導彈有直接的關係。

    今年9月,臺軍將舉行“愛國者”導彈實彈射擊演練。臺軍認為,自己的防空導彈密度“世界第一”,是“嚇阻”大陸最有力的武器之一。因此,臺陸軍“導彈指揮部”決定在今年試射“愛國者”導彈,以炫耀實力。此次試射,不僅事關臺軍“臉面”,而且關係到下一步能否繼續購買的重大事宜。牛皮既然吹出去,就只能成功,不許失敗。因此,臺軍開始加緊準備。在此次試射之前,臺軍還要對連接各“愛國者”導彈群的光纖系統再作幾次連線測試。臺軍將“漢光”演習時間提前,可能就是為“愛國者”導彈試射預留準備時間。 “老虎”部隊正式亮相

    作為臺軍的第一支資訊戰部隊———“老虎部隊”,此次正式在“漢光”17 演習中登場“亮相”。作為一支新興的“拳頭”部隊,臺軍對其寄予厚望,準備將其作為“秘密武器”,在未來的戰爭中打一場高科技資訊戰。

    今年元月,“漢光”17演習就已經開始編寫演習重點課目。據臺軍官員向媒體透露,演習整體分兩階段實施,第一階段是靜態的“兵棋推演”,第二階段為動態的“局部實兵驗證”。其中,第一階段的“兵棋推演”就包括“資訊戰”、 “電腦病毒戰”、“電子攻防戰”、“導彈攔截圖上推演”等科目,主要檢驗網路監控、防衛與反制等能力,同時重點探討臺軍戰略構想、軍事部署與戰術問題,為方案是否可行、合理以及尋找最佳行動方案提供決策諮詢。為此,臺軍擬定了詳盡的資訊戰目標,調整了“防禦性資訊戰”的發展策略,積極發展網路攻防平臺,強化總體資訊戰能力。而這支磨刀霍霍的“電子老虎”,則是其中的重要角色。 試射“魚叉”炫耀武力

    4月3日,在台灣南部的屏東附近空域,臺空軍401聯隊的F-16A戰鬥機試射了一枚“魚叉”反艦導彈,這是首次從F-16A戰鬥機上發射從美國購買的“魚叉” 導彈。隨後,臺海軍“拉法耶”級導彈護衛艦也發射了一枚“雄風”2型導彈。

    這次試射“魚叉”,也是“漢光”17演習的“重頭戲”之一。“魚叉”導彈原本挂載在F/A-18戰鬥機上,臺軍將其挂在F-16戰鬥機上,還是獨此一家。美國專門為其特別修改了導彈的電腦射控程式。據島內媒體披露,臺軍這次由F-1 6A試射“魚叉”導彈,是想炫耀其“反制”大陸的“王牌武器”,“強化境外決戰的能力”,以此炫耀武力。

    觀察家指出,這次臺軍試射的“魚叉”導彈,就是從美國進口的。這種導彈挂載在同樣從美國進口的F-16A戰鬥機上,其射程能夠達到大陸。美國一直聲稱,只向台灣出口“防禦性”武器,以維持所謂的“軍事平衡”。但實際情況卻是,這些軍售的“洋武器”成了台灣當局“決戰境外”的工具,成了破壞海峽兩岸和平環境的工具。美國應該認識到對臺軍售的危害性,停止向台灣出售武器,以免損害中美關係。 “雄風”3型成了壓軸戲

    據披露,在“漢光”17演習中,臺軍準備試射各種型號的導彈。其中的壓軸戲,就是代號“雄評計劃”的“雄風”3型超音速反艦導彈的試射。

    “雄風”3型超音速反艦導彈,是台灣中山科學院研製的第3代反艦導彈,也是台灣將擁有的第一種遠端超音速反艦導彈。“雄風”3型導彈採用衝壓式發動機,垂直髮射,號稱速度達到兩倍音速,其射程可能威脅到大陸東南沿海。臺軍準備將其配屬在“成功”級巡防艦和即將從美國引進的“基德”級驅逐艦上。如果試射成功,可望於今年底批量生産。台灣軍方毫不掩飾地表示,試射“雄風”3型導彈的目的,就是向外界展示台灣“自主”發展導彈的能力。

    觀察家指出,台灣當局舉行如此大規模軍事演習,極力炫耀其“軍事實力” ,但試圖以此抗拒祖國的統一大業,終究只能是死路一條。台灣當局只有儘早回到一個中國的原則上來,才是惟一正確的選擇。

    《解放軍報》 2001年4月14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