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南投地震災區紀行

    “9·21”與台灣南投縣,因為發生在1999年那場大地震而成為祖國大陸同胞關注和關心的兩個時空概念。地震過去1年半了,地震重災區南投的同胞現在生活得還好嗎?帶著這樣的關切,記者日前來到南投災區採訪。

    當年這裡是地震中傷亡最慘重、房屋損毀最多的地方。如今,縣城街上被震損的房屋大多已修復,倒塌房屋拆掉後有的正施工重建,沒來得及重建的地方成了一塊塊空地。少許已經完工的新房外墻上露出有意留出的一束束鋼筋頭,當地人説,這是特意留下為將來比鄰而建的房屋作為連接加固用的。

    穿過城區前行,公路上偶會出現幾處不規則的隆起。這是地震遺跡。路兩旁不時可見一排排簡易房屋,這些被稱為“組合屋”的臨時房舍不僅用來安置災民,而且也用作學校的臨時校舍。

    據了解,當時的南投災區幾乎所有的中小學校舍都在地震中倒塌了。無論是家長、老師還是一般民眾,在談及這個問題時都禁不住慶倖:“地震發生在夜間,真是不幸中的大幸,不然的話這麼多孩子可就慘了。”但説到學校重建,可就沒什麼可慶倖的了。

    在南投竹山鎮的中州“國小”,學生們正在簡易的“組合屋”裏上課。老師説,這種臨時性的板制房屋,通風性較差,光線不足,到了夏天,教室裏又熱又悶,象個烤爐。1年多來,這所有130多名學生的小學,一直勉力維持著上課,重建的校舍至今還沒動工。

    災區沒有動工或至今尚未重建完成的學校都是由台灣官方負責重建工作的。而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是,那些由島內慈善機構和民間企業認領援建的學校,大多數新建校捨已完工,學生也都陸續搬入新教室上課了。

    南投竹山鎮秀傳醫院大樓在地震中損壞嚴重,事後被有關部門判定為可修復的“半倒”。因為是私立醫院,反而成為整個南投災區恢復最快的醫院,在去年7月整個醫院就完成整修,門診、手術等部門也相繼從臨時房屋搬入修復的大樓。

    在受災最重的集集小鎮,鎮長林明溱説:“在整個重建過程中,民間的力量非常重要,而且效率遠遠超過官方。”

    有3686戶人家的集集鎮位於“9·21”地震震中,居民在地震中傷亡超過1000人,約70%的住戶房屋不同程度地損毀。面對如此嚴重的災情,林明溱當時果斷決定組織自救。他説:“等到上面討論決定了再做,那就來不及了。”

    這名地震當天穿著內褲就投入救災的漢子,在民間企業和慈善機構的幫助下,租地搭建“組合屋”,1個月內部分災民就可以離開帳蓬住進屋中。“如果要等上面來做,起碼要晚3個月以上”,林明溱説。

    但組合屋不是長久之計。林明溱説,災區重建工作不如人意,有的賑災款項沒用在“刀刃”上,有的地方還出現賑災款被挪做他用的現象,此外,效率低、各種手續和環節繁複,也是重建工作緩慢的原因。比如,災民申請建房貸款,有關方面卻要求他們提供完整的稅籍資料。“地震把家都震沒了,上哪找稅籍資料去?”林明溱質問道。

    在集集鎮排列整齊的災民“組合屋”前,一位叫劉秀英的婦女説,她們一家5口現在只能住在這裡,她和先生都沒有固定的收入來源,3個孩子還小,其中1個又要上學。要靠自己微薄的收入買房或建房,根本不可能。而建“組合屋”的土地是鎮政府用低價向私人暫時租用的,3年后土地必須歸還原主。到那時怎麼辦,她自己也不知道。居住在這一排排“組合屋”的災民約有200戶,其中許多人都面臨著與劉秀英相同的問題。

    台灣島內目前經濟不景氣,災區也被失業的陰影所籠罩。林明溱説,集集鎮震後失業人數大幅上升,失業問題無法解決,將直接影響災民的生計和災區的重建。

    為增加災民就業,集集人傷透了腦筋,甚至想利用“集集大地震”的知名度來發展觀光産業,包括籌建一座“震央紀念公園”等來吸引觀光客。不過,這是否有效,集集人並不太自信。

    “最好的辦法是當局能為民著想,出面徵購土地,平價建房,再低價租給無力無望的災民。但這不是我們基層所能決定的。”林明溱帶著些許無奈如是説。

    新華社 2001年3月30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