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電視媒體惡性競爭盈利大跌

    目前台灣有上百個電視頻道,24小時的新聞頻道也有十幾個,但是每年的電視廣告市場只有600億元。市場規模小,競食者眾多,大幅提高了台灣電視媒體生存競賽的熱度和難度,加快了淘汰速度。

    台灣島地小人稠,電視媒體靠2300萬人口、400多萬戶家庭支撐,市場空間十分狹窄,競爭相當激烈。

    1991年台灣的有線電視正式合法化,之後島內電視傳媒産業就開始陷入一場“大混戰”。但“臺視”、“中視”、“華視”的經營者起初完全沒有危機意識,絲毫不將新興的有線電視媒體放在眼中,仍然坐享市場壟斷的余蔭,每年獲利數億元,員工的年終獎金少則相當於7、8個月薪金,甚至高達15個月薪金。

    開放十年後,情勢完全逆轉。從1999年開始,3家無線電視臺每年營收都衰退20%以上。到了去年,4家無線電視臺只有“民視”靠著連續劇保持盈利,其餘3家老無線電視臺,竟然出現獲利大幅衰退的現象。

    台灣“東森媒體”集團董事長王令麟説:“台灣的廣告市場再過5年,就會飽和並停止增長”。在此之前,台灣經濟不景氣,拖累廣告市場,因此未來台灣的電視媒體市場空間將會更加狹窄。

    在這種情況下,台灣各行業流行的“西進大陸”熱潮開始在電視媒體産業發酵。據悉,“臺視”、“中視”、“華視”等3家無線電視臺和“東森”、“年代”、“象山”等大型傳媒集團,都已悄悄佈局搶攻大陸市場。

    人民網2001年3月12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