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志工曾淑蕓: 讓“躺著的”文物“活起來”

    在台北故宮博物院“乾隆皇帝的文化大業”特展上,200件文物靜靜地“躺”在陳列櫃裏。但志工曾淑蕓卻用聲情並茂的解説使它們“活”起來。

    在曾淑蕓的講解中,200多年前的乾隆皇帝仿佛已不再是威揚海內的君主,而是隔壁有血有肉有故事的阿公。那些價值連城的御用之物,也像她自家粧奩裏的首飾,每一件都數得出來龍去脈。因此,只要她往展品前一站,身邊就會圍滿觀眾,從學前稚童到華發老者,裏三層外三層。

    博物院舉辦的每一次大展,曾淑蕓都要講解將近100場,可是她從未因介紹同樣的文物而感到厭倦,因為在不同的觀眾面前,她會找到不同的感覺。

    在文化程度較高的觀眾前,曾淑蕓會是博聞強記的學者,把上下五千年、縱橫十萬里的史實進行跨越時空的比較;面對低齡幼童,則像個幼兒園阿姨,輕快活潑的語言深入淺出;而曾淑蕓留學日本時掌握的純熟日語,更讓她的導覽受到外籍遊客的稱讚。

    “聽我講解,那是‘內行看熱鬧,外行看門道’。”快人快語的曾淑蕓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説:“我希望用比喻的方式、生活化的語言把展品介紹給觀眾,讓人們更喜歡來博物館。”

    讓外行從靜態的歷史文物中看出門道並不是件容易的事。儘管畢業于臺大歷史系的曾淑蕓有紮實的文史功底,但要成為台北故宮博物院的義務導覽,還需經過系統培訓和嚴格考試。為取得這次大展的導覽資格,曾淑蕓不僅認真聽了院方主辦的20堂培訓課,還多次去圖書館查閱相關資料,把那些晦澀的專業術語,活化為通俗易懂的語言。認真和努力,使曾淑蕓成為博物院300位志工中的佼佼者。

    身為全職太太,44歲的曾淑蕓既要操心丈夫和3個孩子的生活,更肩負著教育孩子的重任。但這一切並不妨礙她從事義務工作。在15年的志工生涯中,她以前多是在醫院服務,最近幾年才迷上博物館的導覽:“在幫助別人的同時,也充實了自己,還明顯恢復了年輕時的記憶力,一舉多得呢。”

    曾淑蕓的丈夫對太太出來做志工非常支援,並當著記者的面誇獎她:“工作使她更愛讀書,聽音樂也由流行歌曲轉為古典音樂,整個人變得更有品味了。”

    成為義務導覽後,曾淑蕓就沒有了節假日的概念。只要展覽需要,她就會出現在觀眾面前。她戲稱自己從“日(語)導”變成了“日(每天)導”。雖然院方只要求志工每週來滿4小時即可,但由於還兼任歷史博物館和市立美術館的義務導覽,曾淑蕓幾乎每天都在工作,時間少則2小時,多則6、7個小時。

    為何對博物院工作表現出如此熱情?這在相當程度上歸因于曾淑蕓對中華文明與歷史的癡迷和熱愛。她説,“雖然我一直沒有機會到大陸去親身感受,但我從讀書時就將中國的歷史地理爛熟於心。看到長城、大雁塔的圖片,我都會激動無比,甚至淚流滿面。”

    曾淑蕓興奮地告訴記者,她已準備在11月中旬到上海旅遊,這將增加她在導覽中對文物的理解和感悟。

    新華社2002年11月6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