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的多元化

    

    早在明清時代,台灣就有少數文人習畫,稱為“文人畫時代”。日本統治台灣時期,以東洋畫佔領台灣美術陣地,並由日本畫家把持了台灣的美術教育,使中國畫派的發展受到壓抑。台灣光復後,台灣籍的畫家們積極進行創作實踐,並吸收大陸畫派之長,使美術的發展進入了新時期。

    五六十年代,台灣畫壇上一批年輕人受西方影響,致力於現代繪畫的創作,一度掀起了現代畫的熱潮,畫壇因而出現傳統派與西化派兩極對峙的局面。到了70年代,受鄉土文學的影響,美術界又掀起回歸鄉土的熱潮。如重視對民間工藝美術、古建築雕刻等的整理、研究,專門創辦雜誌進行介紹。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台灣商業畫廊崛起,主要出售易為大眾接受的傳統繪畫,從而使一度衰落的中國水墨畫重新復興。80年代,台灣繪畫藝術的發展呈現了多元性,新一代的現代主義畫家們表現活躍,先後成立了許多繪畫團體,舉辦畫展,將新抽象手法、新構成材料、新表演藝術、新裝置藝術、自囚藝術等,引進台灣,豐富了台灣畫壇。

    本世紀的台灣畫壇人才輩出。但最受人推崇的還是1976年定居台北的四川籍國畫大師張大千,被人稱之為“500年來第一人”。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