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振甫成了“台灣人的驕傲”

    海基會董事長辜振甫的大陸之行已經落幕,但有關此趟辜振甫自己定位為“融冰之旅”行程的評估,還在台灣島內延續。

    任何課題,只要經過台灣這個黨派與言論皆深具多元化色彩社會的折射,都會出現眾説紛紜的局面。攸關台灣民眾切身利益的兩岸關係,原本就是撲朔迷離,糾纏不清,經過“多元化作用”之後,更是令人眼花繚亂,何止是“百花齊放,百鳥爭鳴”!

    在這紛亂的言論之中,唯一獲得較為一致性評價的,是高齡81歲的辜振甫。

    儘管自兩岸開始交流以來,辜振甫就一直扮演關鍵性角色,五年前在新加坡舉行的首次汪辜會談上,也已經和大陸的對手交手、過招,但他獨特的、不見硝煙的應對技巧,卻在這次的大陸行中,才顯現在台灣民眾面前。一趟“融冰之旅”,辜振甫已經成了“台灣人的驕傲”、能有效應付海峽對岸,“以小博大”的英雄,在兩岸交流史上奠定了他無可取代的地位。

    從李登輝總統至一般民眾,不論是獨派還是統派的媒體,都認為説起話來輕聲細語,70歲後動過五次大手術的辜振甫,作為台灣與大陸領導人會談的代表,在整個行程中所表現出來的,不只是“不卑不亢”、“從容不迫的應對”態度,而且還具備了“四兩撥千斤、臨場反應讓人嘆為觀止”的能耐。

    連在中國大陸參訪團行前質疑辜振甫是“紅頂商人”,通過家族控制的台灣水泥的關係企業,在大陸有巨大投資,不能有效反映台灣主流聲音和維護台灣利益的民進黨人士,也不得不承認在辜振甫的率領下,代表團的表現,如該黨立委林濁水所説的“可圈可點”。

    但是,所謂“同人不同命”,辜振甫在日前返臺的記者會上讚譽有加的海基會副董事長兼秘書長許惠祐,經過海協會副會長唐樹備在上海利用汪辜會晤後的媒體彙報闡述大陸兩岸政策立場的風波後,竟成了台灣境內各黨派,甚至是輿論的批評對象,認為他臨場的應變能力和經驗不足,應付中共的態度過於軟弱,沒有在唐樹備作出立場表白的動作後,及時反擊。

    在本月19日,大陸參訪團一行回返台北時,一名民進黨籍台北縣立委候選人還率領了數十名支援者,在中正機場高舉布條抗議,高喊許惠祐“喪權辱國”的口號,要求他下臺道歉。

    面對千夫所指,現年46歲,曾以強硬的談判作風贏得“談判高手”稱譽的許惠祐,通過媒體反駁説,他是按照事先與唐樹備達致協議的規定,雙方各以10分鐘的時間向記者彙報汪辜會晤的內容,而唐樹備是“完全走調、自由發揮”的演出,單是根據這一點來批評他,是很片面的,就如欣賞一首樂曲時,聽到第一個音符就斷定整首曲子是刺耳的一樣。

    姑且不論許惠祐此行的功、過與委屈,無可否認的是,儘管台灣各界對辜振甫讚不絕口,不論他能力有多強,他已屆80高齡,隨時都可能退休,卻是不得不面對的事實。

    當然,正如海基會副秘書長詹志宏回答詢問時所説:“兩岸間的運作是體制不是個人,人不只會老去,也可能會離開到另外一個位子,改變職位,但是體制是不變的,就如陸委會,已經換過四任主任委員,但它的體制同樣運作,海基會也換了四任秘書長,但也還是照樣運作,董事長雖有個人的威望,但他並不因此就有不一樣的做法,還是循這一體制,依照陸委會的授權去談,回來後向陸委會報告,還要向立法院報告,跟著體制來走,這才是民主化的表現”。

    但是,體制是死的,人是活的,如何在既定的體制內發揮,取得成效,卻是因人而異,更何況,海基會董事長所扮演的是執行台灣大陸政策的前線角色。

    台灣大陸問題專家,政治大學俄羅斯研究所所長趙春山就為此表示擔心。他説:“辜振甫具有台灣觀,又有中國觀,知道台灣要什麼,能以台灣為優先,但也不失國際觀,是台灣與大陸談判的不可多得的人才,但我擔心的是,在辜振甫之後,是否還有這種人才?這是一個急迫的問題。”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