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成功奇勇驅紅酋

    17世紀,發源於歐洲的資本主義、殖民主義勢力,借助海上的通道,開始向全球擴散蔓延。1624年,當時歐洲頭號軍事大國、號稱“海上霸王”的荷蘭一批侵略者登陸台灣,建立了台灣城和赤嵌城兩個據點。中國正值明清兩朝更疊之際,根本顧不上驅逐洋人,1642年,荷蘭在擊敗西班牙殖民軍後,獨霸了台灣全島,開始對台灣人民實行殘酷的殖民統治。

    亂世出英雄。 一名懷抱著國仇家恨的民族英雄將目光投注到台灣寶島。1659年,鄭成功率兵北伐清政權受挫,撤至廈門,決心全力東進,收復台灣,以圖反清復明大業。恰在此時,鄭成功舊部、在台灣充當荷蘭翻譯的何斌渡海來到廈門,給鄭成功帶來一份 “厚禮”—一張繪有台灣航道、港灣、沿岸地形及駐臺荷軍兵力部署的地圖。鄭成功大喜,傳令加緊復臺準備。

    鄭成功首先採取緩兵之計,致信荷蘭駐臺總督揆一:“我多年來與清朝交戰,恢複國土,戎馬倥傯,焉有餘暇對此草莽叢生之小島如台灣者採取敵對行動。”果然,原本疑神疑鬼、草木皆兵的荷軍放了心,放鬆了警惕。

    1661年陰曆3月23日,鄭成功親率將士2.5萬人、戰船數百艘,由金門料羅灣出發,于次日駛抵澎湖。4月2日午後,海上掀起大潮,潮水直灌素有天險之稱的鹿耳門港。鄭成功的艦隊趁機魚貫而入。

    由於鹿耳門航路狹窄迂迴,沙石淤淺, 一向只能通行小舟,荷蘭一直只派1名伍長和6名士兵駐守。可是,對潮水海流深有研究的何斌早已注意到,經過溪流和潮汐的長時間沖刷,港內已形成一條可以航行大船的航道。 他親自為鄭軍領航,佈置下這場終結荷蘭侵略者命運的奇襲。

    從天而降的奇兵將荷軍嚇傻了。趁荷軍驚慌失措之際,鄭軍迅速登陸台灣本島,將荷軍圍困在赤嵌城和台灣城這兩個互相隔絕的據點裏。4月3日,殖民軍發起反撲,其王牌戰艦“赫克托”號以強大人力衝向鄭成功的艦隊。 鄭成功沉著應戰,以幾十艘“身高”只及“赫克托” 號三分之一的帆船蜂擁而上,像螞蟻似的從各個方向圍住敵艦攻打。幾艘滿載燃燒物品的“火船”,冒著猛烈炮火衝向荷艦,死死釘住敵艦船舷。瞬息間,只聽“嘭”的一聲,“火船”爆炸,“赫克托”號搖搖晃晃地沉入海底。

    海上大敗後,荷蘭人想從陸上挽回頹勢。 他們狂妄地認為,中國人受不了火藥氣味和槍炮聲,只要放一排槍,打中其中幾個人 就會四散逃跑。因此,當240名殖民軍登上北線尾,連放了3排槍後,便神氣十足地闊步前進了。然而,中國軍人卻出奇地勇敢,許多士兵不顧死活地衝入敵陣。 荷蘭人鬥志全消,匆忙扔下118具屍體,逃之夭夭。4月4日,赤嵌城的荷蘭守軍投降,曾經不可一世的殖民老爺們成了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

    此時,躲在台灣城的荷軍像一隻離了水的海龜,把頭死死地縮進殼裏,做著翻身入海的美夢。鄭成功將強攻戰術調整為“圍城打援”。7月13日、23日,兩路荷軍從海上馳援,均被擊退。12月6日,鄭軍佔領烏德勒支堡,居高臨下地架起大炮,準備炮擊城堡內的每一寸土地。荷軍驚恐萬狀,開城求降。12 月13日(陽曆1662年2月1日),荷蘭駐臺末任總督揆一在投降書上簽字,黯然退出台灣。至此,被荷蘭殖民者侵佔達38年之久的台灣回歸中國。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