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先住民

    從台灣島的考古發現來看,祖國大陸的文化在舊石器時代就已傳到台灣。70年代,台灣考古學家在台南縣左鎮發現的古人類化石,經過鑒定,與北京週口店的“山頂洞人”同屬於3萬年以前的古人類。以後又陸續發掘出土了石器、骨器和陶器,這些東西的形狀的製作方法,都與大陸各地發掘出的舊石器時代的器物特別相似。其中高雄縣鳳鼻頭一帶出土的彩陶和黑陶,經過鑒定,確認它們是從祖國大陸東南沿海傳過去的,和分佈在黃河中下游、沿海地區和華南地區的“幾何形印紋陶”從製作方法到用料都是一樣的。

    1980年7月,台灣考古學家在台東縣卑南鄉進行發掘時,發現了大批石棺、石器陶片及玉器,經鑒定這是二三千年前古代台灣人的遺物,和我國南方各省古代的越濮族人留下的遺物一樣。學者們認為,這極有可能是在距今2000年以前,台灣海峽兩岸兩岸海水退潮時,一部分人從大陸渡海來到台灣,這部分人也就是今天台灣的泰雅族、賽夏族、布農族和曹族等少數族的祖先,這些最早到台灣的人被稱為台灣“先住民”。“住民”就是“居民”的意思。

    經考察研究認為,除了從大陸直接移民外,台灣早期住民中還有一部分可能是從南洋群島如菲律賓、印度尼西亞、中財半島等地移居來的, 他們就是今天台灣魯凱族、 排灣族、雅美族、阿美族、卑南族的祖先。

    在17世紀中國大陸大量向台灣移民之前,這裡的先住民一直過著原始氏族部落的生活,以打魚、狩獵為主,沒有文字記載歷史,只有一些口頭流傳的神話和傳説。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