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教育當局決定採用“通用拼音”引起各界質疑  

    台灣教育當局昨天決議中文譯音將採用台灣自已研發的“通用拼音”系統,但這一已爭論了6年的問題並沒有因此解決,台灣一些市縣及教育、科技界人士對這一決定紛紛提出質疑,擔心採用“通用拼音”後不僅不能使台灣的中文譯音達成一致,反而會引起更大的混亂。

    台灣各地的地名、街名的中文譯音十分混亂,許多讀音與中文名稱並不一致,不僅外來觀光客搞不清,連本省人也一頭霧水。台灣的小學校在教中文時也採用包括“注音符號”等不同的拼音系統,這在電腦化的時代日益顯得不合時宜。因此,台灣自1996年提出推動建立台灣為“亞太營運中心”後,就開始研究如何統一對路、街、地名的中文譯名問題,以便與國際社會接軌。爭議也從此開始。

    最早的結論是要採用“國語注音符號第二式”,但社會質疑不可行。1999年,台灣當局“行政院”裁示要“整合中文拼音作為基礎,外加學習閩南語、客家話所需的語音符號”。台灣教育當局則決定“三條腿走路”:台灣民眾學習中文仍用注音符號,中文譯音採用中文拼音,繼續研擬閩南語、客家話拼音。但2000年國民黨政府下臺,民進黨上臺,中文譯音採用中文拼音的政策出現轉彎。教育當局下屬的“國語推行委員會”改組後,否決了採用中文拼音的決定,改為將採用台灣自己研發的“通用拼音”,此事再一次引起社會輿論大嘩和各界質疑,曾有14個縣市的縣市長連署表示反對這樣的決定。表態贊成採用中文拼音的“教育部長”後來則被撒換下臺。此事被迫擱置,且一擱就是20多個月。

    台灣當局不願採用中文拼音,説穿了就因為中文拼音是祖國大陸所研製所採用的,是否採用中文拼音涉及台灣當局的分裂意識問題。在昨天決議採用“通用拼音”的會議中,據稱主要是認為採用“通用拼音”在“文化自主性”及“國家認同性”等方面較優。

    據表示,“通用拼音”與中文拼音二套系統的音標符號約有85%都是相同的,真正有差異的只有15%左右,主要是加入了閩南語、客家話及原住民語的某些音符。但台灣輿論界指出,“通用拼音”與中文拼音差別其實很大,比如,“謝”字的中文拼音是“XIE”,但“通用拼音”則成了“SYUE”;“周”字的中文拼音為“ZHOU”,但“通用拼音”則為“JHOU”。

    台灣輿論界指出,中文拼音早已是國際通用的拼音系統,台灣的“獨樹一幟”只能帶來台灣人在國際場合不識中文譯音,而外國人到台灣不識路名、街名。輿論還指出,台灣因為“政黨輪替”,政策隨人上、下臺,早已使台灣的路、街名一變再變,同一條路前後段不同譯名的現象比比皆是。比如,台北市歷經不同政黨的市長掌政,一條忠孝東路,路頭譯音名是“JONG-SHIAW”,路尾譯音名卻變成了“CHUNG-HSIA”。

    採用“通用拼音”的決定引起各界垢病,一些縣市也表示不會施行。而台灣教育當局卻聲稱,決定已經作出,如果縣市不配合也無法律可強制其執行。輿論因此指出,當局政策不能得到認同,卻又執意推行。各地反對無力的話如果各行其是,未來台灣島上的路名、街名的譯音不知誰能看得懂。而台灣的小學生們也將可能因為各學校採用“注音符號”、“通用拼音”、“中文拼音”等不同的教材而學得五花八門,把時間和精力浪費在這些無法互相溝通的符號上。

    新華網 2002-07-11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