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商西進將進一步促進兩岸經濟的“雙贏”格局  

    “西進大陸”的臺商投資企業,經過10餘年的發展,如今已積聚成一個不可忽視的龐大經濟群體。升騰自身競爭力和經濟實力的同時,這個經濟群體也促進著海峽兩岸經濟的雙贏。正如台灣一位知名人士所言:兩岸經貿活動快速成長,對兩岸的中國人都有利。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台灣在經濟快速增長的同時,勞力、土地、建設成本也逐漸提高,營運費用飆升,以國際代工為特色的台灣傳統製造業面臨喪失競爭力的困境。恰在此時,祖國大陸以其低廉的土地、勞力成本和優惠政策,為臺商提供了廣闊的投資空間。

    那些在台灣行將被淘汰的傳統企業因西進而獲得“第二春”。據江蘇、上海、浙江、福建等臺商主要投資地的外經貿部門統計,這些地區進入穩産期的台資企業營利面都在70%以上,廣東地區的台資企業營利面則達到九成。

    “臺商西進大陸,不僅使台灣傳統製造業再現生機,還使台灣經濟獲得了順利轉型的機遇,促進了台灣産業升級。”福州臺商投資企業協會會長陳建南認為,勞動密集型産業外移,使島內專心發展高附加值行業和服務業,這對臺商、對台灣本島都是有利的事情。

    統計數字顯示,2001年祖國大陸對台灣出口為50億美元,而進口為273億美元,台灣對大陸出口順差達到223億美元;自去年11月開始,大陸已經取代美國,成為台灣最大的出口地。另據台灣當局有關方面統計,10年來,台灣從大陸獲得的貿易順差累計達1400億美元。

    此間經濟界人士分析説,如果沒有來自兩岸貿易的大量順差,台灣對外貿易早就沒有順差可言。大陸市場對台灣至關重要,可説是台灣經濟保持活力的“強心針”。

    臺商在祖國大陸投資設廠,大量從台灣採購機器設備、原材料。源源不斷的大陸訂單,養活了台灣不少上下游企業。據統計,台灣對大陸出口額的65%來自於大陸臺商回島採購。據台灣“中華經濟研究院”評估,2001年台灣出口大陸金額為273億美元,其直接和間接誘發的台灣産值為546億美元。“不能想像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台灣失去大陸市場的後果,”廈門市臺商企業協會會長助理林俊光説。

    臺商“西進大陸”延伸著台灣的經濟觸角,提供著經濟轉型的機遇和外貿出超主要市場的同時,他們的參與也促進著祖國大陸各地特別是沿海地區的經濟發展。

    大陸改革開放初期,臺商投資企業帶來了資金、技術和經營管理經驗,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大陸傳統産業的發展水準及在國際市場的出口能力。近年來,台灣IT、半導體業大舉移師大陸,加速了大陸高新技術産業的發展。台灣電子資訊業投資集中的廣東省東莞市,已經成為世界電腦零部件製造業中心;在長江三角洲,台資企業筆記型電腦出貨量年生産能力,將超過1000萬台,成為全球最重要的筆記型電腦生産基地。目前,大陸已經是世界IT産業生産、出口大國,而IT産品出口中有七成來自臺商投資企業。

    據外經貿部統計,目前臺商投資金額已佔大陸吸引境外投資總額的7.4%。臺商投資大陸區域相對集中,因此對大陸局部區域經濟的發展也起到了推動作用。在珠江三角洲地區、閩南地區和長江三角洲地區,群聚了在大陸投資的80%以上的台資企業,所形成的工業體系對加快當地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作用明顯。

    5萬多家台資企業,已經成為緩解大陸就業壓力的重要渠道。目前,東莞台資企業吸收的大陸勞動力超過50萬人;蘇州有20萬本地勞動力在台資企業工作,佔全市外商投資企業員工總數的四成。

    “台灣的擅長,在於有很強的産業供應鏈,今後應善於運用台灣人才從事研發及發揮行銷長才,並基於比較利益原則,使兩岸經貿一起提升,”台灣工商企業聯合會理事長許勝發説,“兩岸必須分工合作,爭取成為全球分工體系的重要環節。”可以預計,兩岸先後加入世貿後,臺商加速到大陸布點,將進一步促進兩岸經濟形成“雙贏”格局。

     新華網 2002-06-30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