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國兩制:台灣繁榮穩定的最佳選擇  

    眾所週知,台灣的前途在大陸,只有與大陸走向統一,才是唯一的、正確的、科學的選擇。而實現兩岸的最終統一,就其模式而言,“一國兩制”就是落實兩岸和平統一的最佳模式。遺憾的是,這樣一種對兩岸人民都有利的現實選擇,卻被台灣當局扣上了賣臺的帽子。台灣領導人多次聲稱,台灣不能接受“一國兩制”,接受“一國兩制”就意味著“中華民國被消滅掉,”台灣不能在“一國兩制”上被消滅。那麼,台灣領導人的用心是什麼?“一國兩制”的內涵是什麼?為什麼説用“一國兩制”實現兩岸和平統一是台灣前途的最佳選擇呢?記者採訪了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研究所的劉紅主任。

    記者(以下簡稱記):劉主任,對於很多的台灣民眾來説,恐怕對“一國兩制”的內涵理解還並不是非常詳盡。我想首先請您具體介紹一下“一國兩制”的內涵是什麼?

    劉主任(以下簡稱劉):“一國兩制”提出20多年來,它已經在香港和澳門得到了實踐,所以有了兩個成功的典範。我們要理解它的內涵,應該是方便多了。談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談一下“一國兩制”是怎麼發展過來的。

    新中國成立的同時,國民黨蔣介石集團到了台灣,這樣形成了兩岸關係。如何解決台灣問題,可以説一直是中國共産黨人思考的一個主要問題。中共第一代領導人,從新中國成立之前,大反攻開始,就提出一個解放台灣的問題,在解決內戰的問題上,用解放台灣在當時也是非常合適的。因為爆發了朝鮮戰爭,再加上美國的插手,派第七艦隊進駐台灣海峽。這樣解放台灣就被推遲下來了。中國共産黨的第一代領導人毛澤東、周恩來他們一直在思考如何用更合適、更務實、更可行的辦法來解決台灣問題。到了1955年,周恩來總理就明確提出和平解放台灣的主張。跟“一國兩制”有很多相同的地方。

    到了上世紀70年代後期、80年代初期,中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進行了改革開放。十一屆三中全會不僅僅是對內改革對外開放的問題,實際上標誌著中國共産黨人在如何振興民族,建設國家方面有了一個新的思路。台灣問題在當時就列為三大任務之一。

    1979年元旦那天,關於台灣問題發生了三件大事。一個是中美建交,一個是《告台灣同胞書》的發表,一個是停止對金們馬祖炮擊。所以在這一天就標誌著中國共産黨第二代領導人在尋找解決台灣問題方案上有了一個新的起點,那就是“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思想。比如説《告台灣同胞書》著重解決了和平統一的問題,“葉九條”就是講了“一個國家兩種制度”的問題。到了1983年6月份,鄧小平會見美籍教授楊力宇的談話,就是大家習慣講的“鄧六條”,實質上就是完整的“一國兩制”構想的提出。

    第三代領導人主要體現在對“一國兩制”思想的發展。1995年1月30日,江澤民主席提出了八項主張,通常説的“江八點”。

    從這樣一個過程來看,“一國兩制”是中國共産黨經過50年的探索找到的一條解決內戰遺留問題的最好模式。

    記:而且是不是可以説,這樣一個政策保持了它的一貫性和連續性。

    劉:對。了解了這個背景,我們再看看“一國兩制”有哪些基本的內涵。

    “一國兩制”的基本內涵是:在一個中國的前提下,國家體制堅持社會主義制度;香港、澳門和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們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長期不變。具體內容我們可以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強調的是一個中國的問題,這是不能動搖的。

    第二點,核心是中國的統一。

    第三點,在一個中國的框架下,兩種制度並存,你搞你的資本主義,我搞我的社會主義。

    第四點,主體是社會主義,但不限制另一制的發展,臺港澳特區可以盡情地在現有基礎上發展,你的潛力,你的能力都可以發展出來,大陸還要支援你發展。

    第五點,“一國兩制”在香港有香港的方式,在澳門有澳門的不同,在台灣也有它的特性,會根據台灣的特殊性制定出更符合台灣同胞利益的《基本法》來。實行“一國兩制”,台灣要比香港和澳門更寬鬆。

    第六點,就是長期不變。祖國政府反覆強調實行“一國兩制”50年不變。鄧小平同志還很風趣地講過:一種制度,一種方式經過50年證明是好的,50年以後為什麼還要變呢?

    記:就台灣的情況來看,恐怕他們對“兩制”並不反對,問題就出在對“一國”的看法上。請您再具體談一談,關於一個中國的特定內涵。

    劉:這是香港、澳門問題和台灣問題的重要不同點,如果香港、澳門的工作重點是“兩制”的銜接,台灣問題的重點是對“一國”的認同。對台灣來講,一個中國的內涵的權威解釋就是錢其琛副總理的新三句:“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大陸和台灣同屬中國的一部分,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不容分割。”

    記:“一國兩制”實際上代表著中國未來走向的一個大的發展戰略。

    劉:對,如果我們站在中華民族復興和國家整體利益的高度來看待“一國兩制”政策,就不難看出,這一政策決不是為了一黨之私利,而是基於對中國未來發展和選擇現代化道路的大判斷;基於對兩岸關係新的思考,反覆權衡而作出的戰略之舉。回顧一下歷史,和平統一政策的出臺是與中美建交、國內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實施改革開放同步進行的。冷戰結束後,中國作為世界政治多極化進程中的重要一極和經濟全球化浪潮中的市場化國家,理應創造出和平穩定的內外環境,抓住機遇,實現民族的經濟振興。而用“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實現國家的統一無疑就成了中國在21世紀實現偉大復興的現實選擇。

    和平統一政策是中國現代化和改革開放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和平統一就要改變“一方徹底吃掉一方”的傳統思路,“一國兩制”正是要突破這一傳統的思路,在統一過程中,對國家形式的調整作了符合實際和客觀的判斷。

    找到一個各方面都認為好的方案,不僅能解決台灣問題,也有利於我們改革開放,有利於我們走向世界。我覺得“一國兩制”在這方面起非常大的作用。美國今天阻撓中國的統一,因為它要打台灣牌,它要維持不獨不統不戰的局面,撈取它的戰略利益。但是它對“一國兩制”,它也提不出什麼批評意見,就象美國前總統克林頓到香港看了以後,和英國首相布萊爾交換看法,他們都承認要解決國內爭端,甚至某些背景下的國際爭端,“一國兩制”確實是一個最好的辦法。從目前來看,有人算了,説有關中國統一的方案有270多種,這麼多的方案恐怕最後只能是選擇“一國兩制”。 用“一國兩制”解決台灣問題,為中華民族集中所有的力量,謀取最高的民族利益和國家利益找到了一條路子。

    記:“一國兩制”已經在香港和澳門取得了成功的實踐,但台灣當局總是以台灣和香港、澳門不一樣為藉口,排斥“一國兩制”,普通百姓也怕台灣被矮化,被吃掉。對於台灣來説,恐怕更需要進一步探討如何實現“一國兩制”台灣化的問題。

    劉:對,怎樣針對台灣的具體情況實現“一國兩制”,確實有待進一步的探討和實踐。在這個問題上,錢其琛副總理2001年7月份和9月份兩次談到“一國兩制”問題,提出比港澳地區更寬鬆的條件。錢其琛副總理談的主要集中在兩個制度的關係問題,兩制並存、高度自治的問題,如何進一步落實台灣那一制的問題。錢其琛談到的一共是七條,大家叫“錢七條”。第一個就是台灣繼續使用台幣,第二繼續保留軍隊,第三台灣是單獨的關稅區,第四,台灣繼續保留現有的政府架構,第五,大陸不拿台灣一分錢,不會調動台灣資金,第六是台灣人民、企業家繼續保持原有財産,第七,台灣人事自治,大陸不派任何官員到台灣。我覺得錢其琛副總理的七條,已經比較集中的代表了兩制並存的構想。如果台灣民眾希望維持現狀,這就是最好的維持現狀。當然,要強調一句的是,這是在一個中國的前提下。

    我也接觸到很多台灣的朋友,很多海外的朋友,以及國內外的大學生、老幹部,包括社會各界各方面的人士,他們都很關心台灣問題,大家都覺得只有“一國兩制”才能和平方式解決台灣問題。就當前來講,台灣當局只有回到一個中國原則上來,兩岸關係才能緩和,兩岸關係緩和以後,台灣民心就順了,社會就穩定了,經濟就發展了。所以我覺得無論是從近期來看,還是從長遠來看,“一國兩制”確確實實是解決台灣問題的最好方案,最佳選擇,是台灣的光明前途所在。(何端端 魏超 浩潭)

    人民網 2002年6月12日


“‘一國兩制’與中國統一”研討會在香港舉行
唐樹備稱“一國兩制”對台灣與港澳有五不同
再唱“獨調” 陳水扁稱台灣不適用“一國兩制”
台灣大學生希望了解“一國兩制”的真實含義
王在希:統一後如何實行“一國兩制”願聽取台灣同胞的意見
唐樹備談“一國兩制”對台灣同胞的四大好處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