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售臺潛艇大費週折  

    近兩個月來,國際社會陸續傳出有關潛艇製造廠的消息。先是美國的One Equity Partners(OEP)公司買下德國哈德威(HDW)造船廠75%減一股的股權,然後,哈德威和義大利Fincantieri公司決定合作生産七百噸以下的小型潛艇,緊接著,歐盟執行委員會同意OEP購買哈德威一案。一連串的發展,似乎都朝著有助於台灣獲得潛艇的方向發展。

    然而,本月3日德國總理施羅德的講話卻給台灣潑了一盆冷水。德國總理施羅德表示,他無意准許德國最大造船廠哈德威(HDW)向台灣銷售潛艇,駁斥了這項並購案打開美國對台灣出售潛艇的可能性。同時,施若德還重申了德國遵循“一個中國”的立場。

    台灣可能得到潛艇?媒體大吵

    在今年3月,美國民間投資公司OEP並購德國哈德威造船廠75%的股份後,美國軍火公司North rop Grumman近日計劃再收購哈德威20%的股權。歐洲聯盟執行委員會在五月三十一日通過了該項並購案。台灣媒體對此大加炒作,認為哈德威受到了美國公司的蠶食鯨吞,這將意味著美國正在把台灣購買德潛艇案一步一步地向前推進。

    美國投資公司OEP董事長凱辛(Cashin)表示將和美國的North rop Grumman、諾斯洛普格魯曼以及通用動力兩家公司進行合作,而以上幾家公司都有軍火生意的背景。美國智庫《蘭德公司》研究員毛文傑(JamesMulvenon)認為,這應是德國政府為避開政治壓力而選擇的一條“捷徑”。因為,既然已經把HDW四分之三的股權賣給了美國,那麼HDW實際上已經不是德國公司了,至於它的産品能否向台灣出售,其否決權不在德國政府,而在於美國國務院及美國商務部。這樣一來,外界皆認為美國可能通過這樣的渠道獲得德國柴油潛艇,並把它賣給台灣。

    緊接著,台灣媒體又語出驚人,稱美國已敲定由諾斯洛普古曼製造台灣購買的潛艇,而且,美國政府已發函同意諾斯洛普古曼公司與台灣洽談潛艇型號、合約與價格等事宜,而美方會儘快派相關人員赴臺與海軍展開磋商。

    事實上,去年九月,“美軍售臺潛艇項目小組”曾赴臺開會,雙方達成共識,全案規劃為期三年,美方先行公開邀商參與,並選定潛艇型構型與戰係,三年後雙方簽署發價書。其中,潛艇製造分兩部分,在構型方面開放市場,歡迎全世界具製造能力的廠商參與,但需要政府的輸出許可;在潛艇戰係方面,則限定只能是美國國內廠商參與競標。而後,美軍在去年十月公開邀商,包括美商諾斯洛普、通用,以及荷蘭、西班牙、澳洲、德國等多家廠商均提出潛艇構型的計劃案。不過,最重要的還是美國國內兩家廠商的競逐。而美國之所以把美臺磋商的日程一延再延,主要原因之一便是美方必須在兩家廠商之間選擇其一。

    台灣得不到潛艇?大潑冷水

    台灣媒體的報道一齣,各方紛紛加以澄清,表示並未有推動售臺潛艇之舉。對台灣而言,猶如一盆涼水傾瀉而至,其中之“冷”自不必説。

    OEP購買哈德威後,哈德威發言人羅維德説,不論股權如何轉移,哈德威的出口許可仍需由德國簽發,何況兩年內,OEP將向哈德威賣回30%的股權。哈德威與義大利決定合作後,羅維德又説了,“此舉與台灣無關。台灣要求的是一千二百至一千六百噸的潛艇,不是小型潛艇”。也就是説,股權移轉也好,合作計劃也好,台灣都不在這些公司的考慮範圍之內。

    到目前為止,德國政府始終強調美國民間投資公司收購哈德威只是純粹的商業投資,沒有其他的意圖。用德國總理施羅德的話來説,雖然哈德威造船廠的大部分股權已經被美國公司掌控,但是,哈德威仍然不可能向台灣出口任何潛艇,哈德威易手並不會改變德國的外交方針及“一個中國”政策。目前,德國和台灣只維持非官方的接觸,並且禁止對台灣出口任何武器。

    而歐盟執委會在討論是否通過這個並購案時,主要考慮的是“並購案是否提供了迂迴渠道讓台灣購買潛艇”。正因為德國保證不向台灣出售潛艇,歐盟執委會才批准了這項並購案。不過,歐盟執委會對此案還有其他的顧慮,即擔心重要的軍火技術會因此外流。

    除此之外,美國國防部在本月6日也否定了有關美國已敲定諾斯洛普格魯曼公司與台灣洽談潛艇構型與合約的説法。美國國防部官員表示,目前的計劃依然是美方將派代表團,到台北説明去年11月接到的各家廠商企劃書,只是把日期從3月以來多次順延,目前,尚不清楚代表團何時成行,而對於代表團行程延後的實際原因,他不願作過多説明。

    台灣能否得到潛艇?前途未卜

    對台灣軍方而言,要想在錯綜複雜的國際環境中,找到真正的賣家還沒不容易。

    從以上的情勢分析來看,台灣獲得潛艇主要通過三種渠道。

    第一種渠道就是美國吞併德國的兩家造船廠後,在德國製造出潛艇,直接賣給台灣。美國在去年宣佈向台灣出售潛艇。去年9月,“美軍售臺潛艇專案小組”曾專程赴臺開會,雙方達成共識,全案規劃期為3年,美方先行公開邀請具有製造潛艇能力的廠商參與,並選定潛艇構型與戰係,3年後雙方簽署合約,隨後再開始建造潛艇。台灣傳媒估計,如果按照6年建造的進度,台灣海軍最快可在2010年獲得第一艘新型潛艇。

    而在去年10月,美軍公開招標,美國的諾斯洛普、通用以及荷蘭、西班牙、澳大利亞、德國等多家廠商都提出潛艇構型的計劃書。其中,主要是諾斯洛普與通用在競爭。不久前,美國政府發函同意諾斯洛普公司與台灣洽談潛艇的構型、合約與價格事宜。

    雖然,美國兩家公司都在競爭這宗龐大的軍火生意,但是它們都必須與德國或荷蘭等歐美先進國家的潛艇製造商合作。而德國、荷蘭政府都已經公開表明不允許輸出潛艇技術,令整個事件沉寂了一段時間。但是,美國方面卻在台下繼續操作此事,積極尋找貨源,台灣形容美方的行動“如潛艇般靜悄悄”,這一連串的發展似乎都有助於台灣獲得潛艇。

    而第二種渠道就是,台灣以其慣用的“外交政策”來突破德國的售艦禁令。據消息人士稱,臺“國防部”採購系統與德國方面私下交往頻繁,德國上下都知道台灣在金錢方面的實力。對台灣表示“友好”的德國政黨首屬自民黨,其次是基民黨聯盟。而民黨近期還向國會提出改善臺德關係草案,提案上表明與臺關係仍有很多“正常化的實質空間”。

    消息人士認為,在德國大量失業的壓力下,如果台灣可以積極修正“外交政策”與德國各黨派“親密接觸”,其實並非沒有回轉之地。美國布希政府已經通過資本“連環並購”,表達其滲入歐洲軍火結構的誠意,而台灣是可以“努力配合”的,就是在“外交”上積極聯合多數“國會議員”,達到最後“修改法令”的目的,以此來解除德國禁止向台灣輸出軍備的“緊箍咒”。因此,如果台灣能夠很好的運用“外交”策略,從德國得到潛艇的可能性並不是沒有。

    如果不能夠解除德國售臺潛艇“緊箍咒”,台灣的這一軍售案將走向第三種可能,即購買德國潛艇驅殼,配以美國電子設備,即所謂的“嫁接”法。因為德國總理施羅德公開表示,雖然哈德威造船廠的大部分股權已經被美國公司掌控,但是,哈德威易手並不會改變德國的外交方針及“一個中國”政策。

    若採用這種“嫁接”法,則似乎同多年前台灣向荷蘭購買的“海龍”級潛艇“如出一轍”,毫無新意可言。因為荷蘭、瑞典、德國等多個國家已明確表示不會售臺潛艇,而且這些國家甚至不願提供藍圖給其他國家。因此,美國仍是台灣潛艇的主要希望所在。下一步美國如何運作將是整個事件的關鍵。但是在華盛頓,美國官方十分低調。有關上述合作案、購並案,外界詢問美國官方看法時,不論國務院、國防部,都沒有什麼評論,有時還表示“似乎沒什麼大不了”。

    各種討論聲中,台灣的“國艦國造”聲浪也不小,何況“國艦國造”已有前例可循。但是“國艦國造”是否等於“潛艇國造”?一位具有軍事背景的美方人士説,水面上的船艦畢竟不同於水面下的船艦,“要沉得下去,要浮得上來,還要安靜”,這三個條件,在全世界範圍內,沒有幾個國家有這樣的能力。(何菁)

    華夏經緯網2002年6月11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