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書展惹“風波”  

    一群臺大學生昨天(11日)在一間地下室裏舉行了一個小小的"大陸書展"。沒有想到的是,卻引起了廣泛的關注,生發了一場不小的"風波"。

    這間地下室位於臺大學生活動中心,書展由臺大四家學生社團聯合舉辦,是一個有關歐洲、德國、祖國大陸和台灣的書籍聯展。"大陸書展"由台灣大學大陸社舉辦,佔據其中的一個攤位,擺滿了大陸書籍,並且公開出售。大陸書籍由臺大附近的明目書社供應,是大陸簡體字出版品,文、史、哲學都有,約三百至四百本左右。其中,一些世界知名社會科學家的書,是在台灣很難見得到的翻譯本。

    大陸社的學生稱,展出大陸書籍的事宜,是在農曆年前確定的。在農曆年後,"新聞局"大動作禁止書局出售簡體字出版品,並沒有動搖他們展覽到底的決心,理由是,"大陸出版品本來就不應該查禁",並表示,如果有相關單位"關切"和禁止他們出售,他們將循司法程式提起訴訟。11日展出後,校方表示,如果法令規定不可以公開出售大陸書籍,就不能只是為了爭取學術自由,而做違法的事。校方勸導學生遵循正常管道,例如向"新聞局"申請舉辦書展等,遵守政策規定較為妥當。在校方的干預下,主辦單位為避免麻煩,于當天(11日)下午宣稱,"只展示,不售賣","只能看,不能買"。今天(12日)的展示地點乾脆挂出了盤點的牌子,書籍全部撤離,不再展出。於是,一場意在對抗當局的不合理法令的展覽被終止,連續展示四天的計劃也無疾而終。

    一場小小的書展之所以變得如此敏感,是因為出現在農曆年後台灣"新聞局"突然大動作禁止書局出售簡體字出版品的背景下。所以,當局查禁大陸簡體字書籍合理與否,就成為大家議論的焦點。

    大陸社社長王維祥表示,這些書在台灣是屬於非主流市場,他們並不期待像一般的流行書展一樣,號召很多學生來買,但他們相信,臺大仍有很多學生希望利用這些人文書籍來擴充自己的視野。大陸社認為,"新聞局"前陣子突然查禁大陸出版品一事,他們實在覺得很荒唐,因為學校裏使用大陸書籍早已是不爭的事實,平時上課時也常會參閱大陸出版品來做學術研究,圖書館裏也都借得到簡體字的書,相關單位的查書舉動,造成很多附近書局不敢再賣大陸出版品,也造成不少學生的困擾。

    學者與學生們均認為,相關法令制訂于十年前,實在不合時宜。

    淡江大學大陸研究所所長張五嶽表示,研讀大陸簡體字出版品已是不可避免的趨勢,以大陸的文學、哲學與史學等領域的書籍來説,不但數量很多,而且專業性強,可謂品質均佳,文史哲類科系的學生若想要擴展研究視野,多會想辦法取得大陸出版的書籍來讀。另外,很多大陸最新的發展趨勢,例如新近對於大陸少數民族的研究、大陸加入WTO後的措施或是國企改革等,研究者也是一定要看大陸出的書。

    事實上,除了自行尋找渠道購買以外,很多有相關需要的大學教授,每個月都會接到由香港書商寄來的大陸書單,書單上的新書往往都有上百本,老師們則從其中圈選自己之所需,再由香港書商為教師們購買,教授們也都會依此書單為校內的圖書館添購新書。

    一些學者認為,禁止公開出售大陸書籍實在不合時宜,因為現在資訊非常便利,打開電視都可以看得見中央電視臺特地制做的新聞節目,禁止圖書資訊已經沒有意義。

    台灣早在10年前便出現了經營大陸圖書的書店。此間媒體公佈的一項不完全統計表明,台灣大陸書專賣店現至少有15家。若以每家每月100萬元台幣營業額計,每年總額為1.8億元,今年可望達到2至3億元。學術研究者常常逛大陸圖書店,這已成為台灣文化界的一個普遍現象。

    前不久,經營大陸圖書的"問津堂"引進的上千冊大陸書籍被台灣海關滯留,造成書店大陸書籍斷檔,其他3家從大陸引進書籍的書局也遭遇相同命運。

    大學該不該用大陸書籍?台灣"教育部"有關人士認為,站在學術自主的立場,大學教師可以自己選擇要使用什麼教科書,當然也可以選大陸書籍,對於大學使用簡體大陸書籍,"教育部"基本上持開放的立場,但也希望學校取得大陸圖書時,能夠遵守現有法令。

    台灣出版業者比較擔心的是市場問題,大陸出版品較台灣出版品便宜許多,對有特定需求的讀者來説,如果取得簡體出版品愈來愈容易,台灣出版業者一定會受到影響。至於專業人士所使用的特殊書籍或者基於教學所需的教材,業者建議可以考慮使用項目開放、限制流通的做法。

    台灣各界人士都認為,申請引進的圖書,根本與所謂的"安全"無關,限制大陸圖書來臺不利於台灣學術發展。他們呼籲,當局不應坐視市場需要不管,應以開放的做法修改不合時宜的法規,讓大陸圖書公開流通。

    人民網 2002年3月12日


台灣當局為何要查禁大陸書籍?  
台灣多位“立委”要求當局開放進口大陸書籍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