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常州市委書記李金林赴臺歸來談引資  

    “引進台資,一直是我們發展地方經濟的一個主攻方向。”中共常州市委書記李金林日前從台灣參訪歸來,在接受本社記者採訪時用“印象深刻,認識很多”來形容他的寶島之行,興奮之情溢於言表。

    他説,台灣經濟很強,但現在面臨整體經濟不景氣,傳統工業萎縮,建築業走向蕭條,城市建設遠不如上海、北京。所接觸的台灣人都認為,目前世界經濟不景氣,台灣産業向祖國大陸轉移,步伐非常迫切,也是大勢所趨。

    李金林強調,在島內所接觸的二百多位比較著名的企業家,一致表示要到大陸投資。一些層級較高的台灣人士説,現在只有中國大陸經濟增長最快,還保持百分之七強的增長。他們説,東南亞“四小龍”以往為什麼發展快,主要一個原因是中國大陸這個大獅子在睡覺。中國大陸經濟發展起來後,這些地方今後再發展就必須與中國大陸相結合。所以,台灣的企業家也都願意來。

    他説,八十年代蔣經國當政時,台灣選派大批技術人員到美國去學習。這批人回臺後創辦工業園區,微電子、IT産業因此發展,至今居於世界前列。但現在就連IT業也必須走出來。“我從台北、台中、台南走了一圈,看了企業很多,IT業和一些前沿産業正在陸續大舉向大陸轉移,尤其是上海及其周邊。”

    李金林認為,現在臺商普遍看好長江三角洲,它對臺商的吸引力在於:在中國整個經濟中該地區所佔比重最大,工業基礎較好,人員素質高,技術力量較雄厚,人工環境好,另外語言便利。日本一些專家對這裡花大力研究,認為今後中國的經濟,這一塊可能會發展最快。所以日本人也很重視來這裡投資。

    “環境不一樣和人員素質不一樣,一切就不一樣。”李金林説,目前常州正全力改善投資環境:已逐步從原來的基礎設施條件轉到軟環境、人文環境、城市形象、城市基本條件上。

    李全林解釋説,現在各地都在辦開發區,但同時外資對開發區的要求卻相對專業化。所以我們對佔地一百一十六平方公里的常州高新開發區定位已作調整:開發區中搞專業園區,區中園要搞好。其中辦了十平方公里的電子工業園、環保工業園等,同類産業集中相互配套,另外進出口貿易條件、通關條件和金融結算條件等十分便利。

    李金林曾擔任大陸台資兩大密集地之一的中共昆山市委書記六年多,對臺商投資的所喜、所盼、所憂都瞭如指掌。

    他著重介紹了常州的三大優勢:一、工業基礎好,門類齊全。臺商投資多與本地優勢結合,現有六百多家台資中合資佔八成,獨資佔兩成;二、地理位置好,常州離上海一百六十公里,是滬寧高速公路的中心,今後長江三角洲的發展是以上海為龍頭,而常州發展製造業處於最佳地帶;三、常州正在建成江蘇省乃至全國最大的職業技術教育基地。

    李金林表示,吸引台資、外資,重點是用高新技術來改造傳統工業,同時以資訊化來帶動工業化,包括IT業的製造和運用。這對台資來説非常適合。

    中新社2002年03月01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