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經  濟
財  經
國  際
法  制
教  育
科  技
軍  事
文  化
體  育
健  康
旅  遊
讀  書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地方通訊
華人社區
域外評説
世界博覽
“世紀鄉情2000——傑出留日人員代表訪滬團”側記

謝春林

    “世紀鄉情2000——傑出留日人員代表訪滬團”一行60人,10月12日至15日應上海市人民政府邀請,在上海舉行了系列成果彙報活動——12日上午,在上海古北新區華氏畫廊14位從事書法、繪畫、篆刻、攝影、美術設計的留日學子舉行了作品展;12日晚上,在上海蘭心大戲院從事民樂演奏的藝術家和歌唱家舉行了一場音樂會;13日下午和14日上午,代表團分別在上海市人事局報告廳和上海圖書館舉行了兩場有關高新技術、中日經濟、文化、教育交流等內容的報告會。

    在上海期間,代表團參觀了浦東新區、上海漕河涇高新技術開發園區、上海虹橋臨空經濟園區等地。在短暫的4天裏,這些留日學子親身感受著濃濃的鄉情鄉意。

    此次活動的組織者是旅日著名畫家謝春林先生。應《海外學子》專版特邀,他撰文介紹了本次活動的具體情況。希望通過此文能使讀者朋友對留日學子組織的這次活動有所了解。

    在改革開放的形勢下,八十年代起大批學子懷著理想和希望,東渡日本。一晃眼,十多年過去了,大浪淘沙,留日大軍中已涌現出了許多優秀人士。他們在異國他鄉刻苦求學、艱苦創業的同時,也在努力弘揚中華文化,為促進中日兩國之間的經濟、文化、教育等方面的交流做了許多實實在在的工作,編織了一張巨大的中日民間友好交流網。他們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而在這十多年中,祖國更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綜合國力不斷增強,人民生活水準迅速提高,其中上海無疑是一顆光彩奪目的明珠,令全世界矚目。

    跨入2000年的今天,上海作為中國改革開放最有成就的窗口之一,向世人展示著她那美麗的風采。祖國的強盛對我們來説,有多麼重要!祖國在關注著東瀛學子的成長,遊子更是夢係故園。

    基於上述原因,從1999年9月份起,我就開始醞釀能否組織一次活動:讓優秀留日人員的代表參觀上海的變化和新貌,同時向祖國、向上海人民彙報各自的成果。通過活動發揮留日學子的積極作用,接通“新橋梁”,更好地為祖國服務。經過近10個月的準備,各方面的工作已經落實。在這裡,我首先要感謝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市留學人員聯誼會為促成、主辦這次活動做了大量的工作,也要感謝那些為這次活動默默辛勤工作的人,更要感謝那些為本次活動獻計獻策,牽線搭橋的朋友。

    我們這次訪滬團共60人,其中男性35人,女性25人。

    年齡層的情況:1950年以前出生的4人,1950—1959年出生的36人,1960—1969年出生的17人,1970年以後出生的3人。最大者為56歲,最小的是26歲。

    來日的時間:5年以下4人,5—9年10人,10—15年46人,15年以上1人。

    職業情況:企業家、作家、記者等15人(其中4人兼藝術家),學者、教授21人(除2人在攻讀博士學位,其餘全部為博士)。參加“鄉情2000美術展”的藝術家14人,參加“世紀鄉情2000音樂會”的藝術家11人,留學生代表4人。

    據不完全統計,訪滬團成員共出版著書、譯作近百集,論文達300多篇,在世界各國申請高科技專利60多項,大型國際學術會議上發表專業論文120多次以上;他們舉辦各類藝術展220多次,出版畫冊、攝影集40余種類,舉辦各類音樂會近200場,出版CD、唱片、磁帶等20多種;還有的在日本創辦了具有代表性的華文報刊和華語電視臺。此外,不少人積極引進外資參與祖國建設,其中個人最高投資額達數億日幣。

    居住的地域:關東圈25人,關西圈15人,其他還有來自日本各地15個都府縣的代表。

    在日畢業的學校:東京大學5人,京都大學8人,其餘的畢業于慶應大學、早稻田大學、東京工大、上智大學、千葉工大、東京學藝大學、武藏野美大、和光大學、橫濱國立大學、日本綜合大學、東北大學、名古屋大學、名古屋市立大學、愛知工大、立命館大學、同志社大學、龍谷大學、奈良教育大學、大阪大學、大阪藝大、神戶大學、九州大學、琉球大學等,幾乎覆蓋了全日本最有代表性的大學。國內的出身校:主要集中在華東師大、復旦、上海外國語大學、上海音樂學院等。

    這些訪滬團的成員,幾乎每個人在留日初期都歷經艱難,付出了很多,但他們在各自的領域,不畏逆境,頑強奮鬥,一步一個腳印,終於迎來了春天,得到了社會及各方面的認可。與那些也來日多年,至今仍在怨天怨地,困境依舊的人相比,無疑他們是優秀的。他們的精神,從正面告訴世人,也可以留給歷史另一個真實的留學生活的畫面。

    當然,一些人因為工作關係,還有一些人因報名晚了或名額有限等原因無法參加這次活動;同時,在組團的過程中考慮到職業的分類、地域的分佈和男女比例、年齡層次等諸關係,許多優秀人才沒有前來,對此,大家表示非常遺憾。

    中日兩國在亞洲、在世界上都佔有重要的地位。兩國關係的發展,有利於整個世界的發展。增強中日兩國之間的理解、信賴與合作、交流,我們這些普通國民也同樣負有重大責任。我們願意通過這次活動,讓一顆顆緊張的心在溫馨的故園得以舒展,同時發揮每個人的專長和對外聯繫的橋梁作用,切實地促進擴大兩國之間的文化、科技、經濟等各方面的交流往來。(本文作者為“世紀鄉情2000——傑出留日人員代表訪滬團”組織委員會委員長)

    《人民日報海外版》 2000年10月24日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