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濟動態
財經資訊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教育廣場
科技長廊
軍事縱橫
地方通訊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僑鄉汕頭瓊樓玉宇拔地起

    在改革開放春風的沐浴下,僑鄉汕頭現代港口城市、園林城市的新面貌,展現在人們的面前。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住房”。如今,汕頭每人平均住房面積達13.2平方米,躍居全國中等城市的前列。放眼新城,200多棟高層建築鱗次櫛比,甚為壯觀。

    1981年,汕頭設立經濟特區,到2000年,全市生産總值達477.9億元,比創建特區前的1980年增長17.5倍。綜合實力的增強,為逐步改善市民居住環境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從1984年開始,汕頭市試行按“三三四”建房辦法(即政府和購房者單位各補貼30%,購房者出資40%)集資建房。10多年間,全市用各種方式共籌集資金15億多元,成片開發建成飛廈、東廈、桃園、廣廈新城等小區,總建築面積198萬平方米。解決了3萬多戶、約12萬人的住房困難。遷入新居的群眾飲水思源,有的贈詩給房建指揮部:“安得廣廈千萬間,天下寒士盡歡顏。喜看飛廈三三四,詩聖當歌后人賢”。

    汕頭市在不斷改善市民居住條件的同時,致力於加強住宅小區的配套建設和物業管理,不斷改善、美化、綠化、凈化居住環境。目前,汕頭市實行新型物業管理住宅小區面積1168萬平方米,佔該市房屋面積的30%。先後有一批住宅小區(大廈)被評為中國物業管理優秀示範小區(大廈)。

    龍湖區,汕頭的老百姓習慣稱為東區,是汕頭特區的發祥地。它原是一片田園和沙丘。經過20餘年的建設,如今,從迎賓廣場到時代廣場,放眼皆是極具現代氣息的高層建築,甚為壯觀,被視為現代汕頭的形象。

    東區高檔住宅的建設更是令人刮目相看。被評為中國50個跨世紀小康住宅小區之一的中信海濱花園,集中體現了開發商“以人為本,住宅為人”的經營理念和開發策劃的匠心。小區強調環境設計和單體設計並重。小區中心開闢一個綠化中心,圍繞綠化中心設置了小區會所、幼兒園、鐘樓等;住宅空間按組團疏密相間佈置,組成統一和諧又具豐富的景觀效果;綠地與步行道串聯,形成生動的綠色空間序列。

    汕頭舊城區是百載商埠,危舊房屋多,建於清末和抗戰前夕的竟佔六成。從1987年起,中共汕頭市委、市政府堅持以“解危解困、造福於民”的宗旨,共拆除各類危舊房屋183萬平方米,新建房屋671棟,建築面積296萬平方米,28000多戶居民喬遷新居。與此同時,拓寬了外馬路、中山路、民生路、新興路等若干主幹道,舊城區的市容市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涌現出大批配套齊全的住宅小區和高層建築,再加上實施全封閉的物業管理,給原來生活不便的老市區居民帶來了全新的生活享受。原來居住在危舊房屋的林老,全家遷入新居後,感慨地説:“過去住在危舊房,在颱風雨季節,屋裏擺滿了盆盆罐罐聽著漏水的滴答聲,全家人不敢合眼。現在可好了,任它外面暴風驟雨,都能美美睡覺。”

    《人民日報海外版》 2001年10月17日

相關新聞

李統書會見香港食品大王四洲集團主席戴德豐

國際漢學大師饒宗頤85華誕慶賀會在汕頭舉行

海峽兩岸骨髓緣
——汕頭首例向台灣尋找骨髓紀實


汕頭協助受“尤特”影響臺商開展救災復産

汕頭“抽籤”為僑房特困租戶安排住房

汕頭市僑辦勤政護僑 凝聚僑心僑力建特區

廣東汕頭市歸僑僑眷成立僑聲合唱團

章孝嚴出席汕頭臺商協會十週年慶典

四百台商賀汕頭臺協十周歲生日

汕頭市委書記李統書會見章孝嚴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