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教育廣場
科技長廊
軍事縱橫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品味歐洲中餐館

鄭榮來

    去年仲秋出訪歐羅巴,因有接待者的週到安排,我們每天的午飯晚膳都是中餐,十幾天裏,竟進了十幾家中餐館。不僅品嘗了多種烹藝,也見識了遠播外鄉的中華美食文化。頭一天到巴黎,午飯晚飯都安排在一個名叫“海天”的飯店。店舖不大,也不豪華,所在更非繁華之地,只是離埃菲爾鐵塔不遠,是個上海人開的店。我們12時許到達,只見店裏坐得滿滿的,連門外臨時增加的幾桌都沒位子了。店主人讓我們稍等片刻,我們只好到對面的免稅商店去打發時光。在飯館用餐須排隊等候,這在國內也不多見,這裡卻顧客爆滿,恐怕是由於客多店小且少,因為光顧這裡的都是國內來的旅者。好不容易輪到我們了。一落座便感到這裡的一切都是神州韻味:飯前一杯茶,飯菜清淡,醋熘白菜、紅燒雞塊、蝦仁豆腐、霉幹菜扣肉、素炒荷蘭豆,還有一大碗雞蛋湯。除了餓的因素,便是飯菜對口味,每樣菜的量不算少,大家還是把它一一打掃乾淨。

    第二天中午,我們換了一家飯館,它叫“福臨門酒店”,名字很中國。顧客不像“海天”那麼多,但店堂很乾淨,也很雅。據説店主是從柬埔寨來的,但講的是廣東話,我便以同鄉相稱,幾句粵語便拉近了距離。原來他祖籍廣東普寧,柬內戰時跑到泰國邊境,國際紅十字會把他從難民營接到法國。他做的特色菜是“老闆魚”,肉很細嫩,此前我們誰都沒吃過,他説別的飯館沒有這道菜。後來幾天證實,他的話沒有假。

    在荷蘭的阿姆斯特丹,有一家中餐館,設在海港裏的一條大船上,環境很雅,雕龍畫鳳,如宮如殿。顧客傍水就餐,也是別有情趣。菜是粵系,做得很不錯,特別是叉燒肉和燒鵝,尤其有滋味。但它的服務原則很“市場”,讓我們感到意外。我們有兩位山東朋友,不喜米飯而愛麵食,已好幾天沒吃麵條,總覺胃不舒服。這天他們帶了兩包“康師傅”速食麵,請一位服務員給點開水泡泡。“不好這樣的,這要加錢的喔!”那服務員冷冷地説。“不就加點開水嘛,你要加多少錢就加吧。”我的山東朋友很大方,他們真的不是為省錢。

    德國法蘭克福的“成吉思汗”飯店,是我們此行所光顧過的中餐館中最堂皇、最講究的一家。店老闆是香港人,但不知為什麼取這店名?成吉思汗是個重武功的人,毛澤東形容他“只識彎弓射大雕”,而這飯店,卻是一派斯文。除了菜肴色香味俱佳,它的環境特別乾淨。所用食具尤其講究衛生,每盤菜都有一隻公用勺。我看“成吉思汗”此舉實在應該為我們神州所有飯館所傚法。我們華夏至今還保留著多人圍坐一桌、幾雙筷子同在一盤菜裏扒拉的傳統。同一家庭裏,如此方顯得親情無間,但幾個陌生人共餐,就有欠文明,並有感染疾病之虞。“成吉思汗”想必是借鑒了西人的分餐法,幾隻調羹事小,卻顯示了一種獨特和文明。

    十多天的行旅,我們所吃的都是普通的中國飯菜。在歐羅巴吃中餐,讓我們少有遠離祖國之感,進了飯店便有到家的感覺。

    我十分嫉妒麥當勞、肯德基。它們遍佈全世界,也遍佈全中國。連我家四週不遠處,也有兩三家。它們的生意很火,大人小孩都愛去。它們火的原因何在?有人説它簡單方便,有人説它的漢堡包所含熱量適當,有人説它薯條炸得好,有人説它環境衛生……真正原因待考,我只想説,飯館生意旺,必有一種文明因素在。西餐館如此,中餐館也不例外。

    炎黃子孫,聰明不讓藍眼人。中餐館遍佈歐羅巴之日,便是中西飲食文化交融之時。屆時,帶“康師傅”速食麵出訪,也就成了多餘。

    《人民日報海外版》 2001年08月29日

相關新聞

華人餐館要告英國政府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