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教育廣場
科技長廊
軍事縱橫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澳門只有兩家大醫院

    近日,澳門統計暨普查局進行的年度醫療衛生調查顯示,澳門的醫療衛生水準已達到先進國家水準,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健康人口地區。由於有較好的醫療服務體系,去年澳門的死亡率為0.31%,預期壽命男性為77歲,女性為81歲。

    孫中山是澳門第一個華人西醫

    由於歷史的原因,澳門的醫療機構早在120多年前就分成官方和民間兩大塊,一直延續至今。全澳門稱得上醫院的只有兩家:一家是官辦的叫“仁伯爵醫院”,人們都叫它“山頂醫院”,因為醫院建在澳門仁伯爵山上。這家醫院創建於1874年,現在已成為一間有500多張床位的大型綜合性醫院。另一家是由民間慈善團體主辦的綜合性醫院,名叫鏡湖醫院,創立於1871年,1892年孫中山先生曾擔任該院義務醫生,成為澳門第一位華人西醫。

    大醫院看病不要錢

    這兩家一官一民的醫院,都有一定的規模。2000年兩間醫院共有923張病床。它們擔負著全澳居民絕大部分的醫療保健任務。此外,政府還在澳門半島和兩個離島設立了8個衛生中心,形成比較完整的社區初級衛生保健網路。1988年成立的捐血中心,免費給病人提供血液。現在,該中心收集到的血液已足夠滿足兩家大醫院的需要。另有一個隸屬於政府衛生局的公共衛生化驗所,主要是對藥物、食品、飲用水等進行抽樣化驗,以保障居民健康。

    民間醫療機構由來已久,它主要是指經政府批准設立,由社會團體或私人創辦或主辦並自行管理、運作,向居民和社會提供醫療保健服務的機構,其經費來源於醫務收入、捐款和政府資助。澳門的民間醫療除由慈善團體主辦的大型綜合性醫院鏡湖醫院外,還有由社會團體開辦的診所,以及一些宗教團體開辦的診療機構,如工人醫療所;剩下的就是遍佈大街小巷的私人診所,共有300多所。其中,正式註冊的中醫診所越來越受歡迎,如“康寧中心”,前來就醫的人就很多。

    在澳門,居民與醫生的比例為4391、與護士的比例為4641。澳門人好福氣!

    澳門永久性居民在政府主辦的醫療機構就醫,基本上是免費的。對於本地無足夠技術醫治的病症,經衛生局送外診治委員會批准,可轉介到其他地區醫治,有關醫療費用由政府負擔。但是,如果患者到民間醫療機構看病,就得支付醫療費。這些醫療機構的主要收入就是“提供服務、售賣藥物及其他醫療用品收入”,這佔總收入的83.3%;他們的主要支出就是“員工薪金及其他福利”,佔44.5%。

    免費醫療負擔挺重

    澳門回歸前,澳葡政府長期實行居民免費醫療福利,醫療衛生經費差不多佔預算的10%,負擔相當重,積累了一系列問題。政府在醫療衛生領域的投入雖然很高,但由於分配和使用上的不合理,得不到有效、充分利用,致使許多澳門居民應當享有的醫療福利實際上享受不到。另外,由於沒有相應的約束機制,同時缺少一種機制把政府醫院的經費、醫務人員的收入與他們的實際工作效益聯繫起來,政府提供完全免費醫療服務存在著嚴重浪費的現象。除此之外,政府醫務人員私開診所的問題也很嚴重,到2000年12月31日止,衛生局所屬336名醫生中有71人兼職于私人診所。

    澳門回歸後,特區政府對醫療衛生方面存在的問題高度重視,並考慮加以改革。最近,政府衛生局長在回答議員的質詢時説,他認為,要改變這種狀況,必須通過訂出完善的法律法規來保證改革實行,不宜輕率處理。

    《環球時報》 2001年07月27日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