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教育廣場
科技長廊
軍事縱橫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僑鄉番禺成“中國橋鄉”

    廣東廣州市番禺區,不但是“僑鄉”,更是中國最大的“橋鄉”。

    公路橋梁的博物館

    昔日的番禺,是沙田水網的鑊底地,河涌縱橫交錯,交通不便,嚴重制約了番禺經濟的發展。改革開放之初,愛國愛鄉的何賢、霍英東在洛溪渡口候船時,深有感慨:番禺要發展,必須要搞好路橋建設。於是,霍英東捐款1000萬港元,何賢、何添各捐款100萬港元,在國家和省市各級部門的支援下,當年的番禺縣政府多渠道籌集了8000多萬元,歷時3年,于1988年建起了洛溪大橋。

    彩虹飛架,天塹變通途。經過十多年的發展,昔日河網交錯的水鄉,建成了公路大橋240多座,番禺大橋、北斗大橋、海鷗大橋、三善大橋、洪奇瀝大橋、沙灣大橋、下橫瀝大橋……有預應力T形鋼結構、預應力T形鋼及簡支梁結構、T形簡支梁結構、鋼筋混凝土結構、獨塔單面板拉橋結構,特別是雙塔空間雙索面部分預應力混凝土斜拉橋的番禺大橋,列全國同類型橋第一位,世界同類型橋第二位,雄偉壯觀。全區各式各樣的橋梁總長度達48.8公里,番禺成為穗港澳和珠三角溝通全國各地陸路交通的樞紐,被專家和行家們稱為全國最大的“橋鄉”。1999年,參加番禺大橋驗收的多位國家級橋梁專家,對番禺路橋的建設讚嘆不已,番禺堪稱為全國公路橋梁的博物館。

    洛溪大橋實為橋組

    洛溪大橋建成之後,當年車流量平均約為8000車次/日,到1990年已激增至19503車次/日,而與之相連接的105國道只有9米寬雙向兩車道,配套工程的滯後,經常造成塞車,産生了新的交通阻塞。為此,番禺縣政府雖然把以上兩條道路從9米寬擴寬為18米,但仍然未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為了充分發揮洛溪大橋的作用,提高其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番禺縣人民政府決定為洛溪大橋配套建設一條新公路線,以更好地疏導經洛溪大橋來往的車輛,減輕國道和省道的交通壓力,從根本上緩解了廣州市南出口交通不暢的狀況。從1991年開始到1998年3月,番禺路橋實業總公司為洛溪大橋相繼興建了迎賓路及其擴建工程、沙溪大橋、迎賓路塘西立交橋、裏仁洞跨線橋、迎賓路高架橋、東環路及其擴路、東環路跨線橋、洛溪大橋至大石大橋擴路等八項工程,迎賓路快速幹線正式成形。洛溪大橋的車流量在1998年達到創紀錄的55000車次/日,洛溪大橋橋組作為廣州市南出口的主要交通幹線的功能得到了充分的發揮,為廣州、番禺的經濟發展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世界五百強紛紛落戶

    路通、橋通、財通,番禺成為投資者的風水寶地。在世界500強跨國企業中,多年穩居前10名的美國通用電氣集團在番禺南沙投資開設了企業,員工130人,年産值高達8.5億元,年創利1.5億元,每人平均産值高達650萬元。

    全球化工行業排名前20位的瑞士汽巴,在番禺投資廣東汽巴,産值高達1億元以上,並正報建新的生産線。

    位居世界十大化工企業之首的埃克森公司在番禺投資了2900萬美元,德國的巴斯夫,還有德國西門子、美國阿姆斯壯……在去年番禺區政府舉行的外資企業座談會上,美國一跨國公司的代表説,番禺交通便利,在亞洲投資,首選在番禺。

    世界500強紛紛落戶,為番禺外向型經濟增添活力。據統計,改革開放至今,番禺共引進“三資”企業2000多家,番禺外向型經濟成為廣州市經濟的一個重要增長點。

    《人民日報海外版》 2001年07月11日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