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貝聿銘抵京推介他的“最後一座大房子”

    走在北京中國銀行總部大廈這個典型的貝聿銘式的“ 幾何結構”裏,84歲高齡的世界建築設計大師貝聿銘的笑聲感染著周圍。“為設計這幢建築,我花了8年時間。” 他説,“這是我設計的最後一座大房子,我現在老了,退休了。”

    今天,在大廈頂層貴賓區,記者請他就著大廈南側的長安街街景留影,老人家立即叫上了他的大兒子貝建中、二兒子貝禮中及兩位助手,風趣地説:“我只是給他們出出點子,這個房子是他們設計的。”

    美籍華裔建築師貝聿銘是專程為中銀大廈的落成從美國趕來的。這幢大廈位於離故宮約2公里的西單商業區南端,非常搶眼。大廈一般高度為45米,南面和東面兩個入口各寬54米,高9米,進深14米,上面的10層是用兩榀兩層高的巨型鋼架托起來的,下面一根柱子也沒有,氣勢驚人。

    “你們覺得這幢建築好嗎?”貝聿銘用中文對身邊的中外記者説。他出生在廣東,青年時代留學美國,並在那裏生活了大半輩子,但他仍喜歡講中國話。

    但是,看到外國記者居多,他忙稱:“Sorry(對不起)”,連著用英語闡述自己的觀點:“這幢建築離故宮很近,所以我堅決把高度控制在北京城市規劃的要求之內,故宮周圍是不能蓋高樓的。可是,業主想多蓋一些房子,如果弄不好,房子就會顯得很笨重,我的辦法是把裏面挖空,做成一個中國的園林,外面用透明的玻璃。這樣大家從外面看,裏面是空的,建築就變得輕盈起來。”

    貝聿銘的兩個兒子緊隨父親身後,他們和父親一樣,喜歡講中國話。其實,他們的名字──“建中”、“禮中” ,本身就飽含著濃濃的鄉情。

    貝建中替父親補白:“在這個室內園林裏,水池裏的石頭是從雲南的石林運來的,竹子是從杭州移植過來的,你看,竹子已吐出了新葉!”

    “這個園林是為公眾設計的,是一個廣場,大家要去西單買東西,可以從這裡面穿過。”貝聿銘強調,“開始時我還擔心業主不願對外開放,但我今天看到開放了,就很開心,我希望大家多在這裡面走走!”

    “中國是我的祖國。”貝聿銘對記者們説,“我頭一次回國是在1976年,是為設計香山飯店而來的。那時,我就提出應該很好地保護北京古城,特別是要控制故宮周圍的建築高度,這個建議被政府接受了。”

    他頗為動情地回憶:“我在清華大學作了一次演講,我説故宮金碧輝煌的屋頂上面是湛藍的天空。但是如果掉以輕心,要不了五年十年,在故宮的屋頂上看到的將是一些高樓大廈。但是現在看到的是多麼壯麗的天際線啊!”

    這時,一位記者送給他一本書《建築師梁思成》。“ 梁思成,我認識!”貝聿銘很激動,“那是在1947年,梁思成在紐約當聯合國大廈設計顧問時,我拜訪過他。後來,我知道,他為保護北京古城做了很多努力,很不簡單!保護古城很重要,四合院必須成片成片地保護。”

    貝聿銘的“最後一座大房子”,整體感覺很像60年代貝聿銘的成名作──美國國家美術館東館,室內的園林又與他70年代設計的、獲美國建築師協會大獎的香山飯店相似,而建築的玻璃立面,又借用了他在80年代設計的香港中國銀行大廈的建築符號。

    這幢現代又內含中國風格的建築,還體現了另一個一致性:貝聿銘的父親貝祖貽在上個世紀20年代創辦了中國銀行香港分行,從此,貝家與中國銀行産生了密切聯繫。 1989年,貝聿銘設計了中國銀行香港分行大廈,如今,他又指導兒子貝建中、貝禮中為北京的中國銀行總部設計了這幢大廈。

     新華網 2001.06.28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