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體制
政局演變
黨派鬥爭
地方機構
企業素描
島內百業
政商家族
教育科技
文化體育
風土人情
兩岸淵源
海峽風雲
台灣秘史
珍貴史料
史海拾貝
紀實報道
戰爭實錄
台灣人物
重要言論
白皮書
中美關於台灣問題的官方文件
法律法規
外交部談台灣問題
對等機構
海協會聲明
汪辜會談
李家泉
余克禮
辛旗
蘇格
徐博東
李亞飛
劉雪琴
胡漢湘
張同新
郭平坦
劉宏
郭震遠
嚴峻
曾潤梅
寶島掠影


龍舟競渡粽艾香——在台灣過端午

    龍舟賽如火如荼,包粽子你我同樂,挂香包城鄉競秀,立雞蛋老少參與。在中華民族傳統的端午佳節,寶島台灣從南到北沉浸在這些活動的快樂之中。

    與祖國大陸相比,端午節在台灣隆重許多。早在記者抵臺的農曆四月二十八,儘管距端午節還有一週,吃粽子已被許多人不時提及。幾天后,從普通市民到機關團體,也都緊鑼密鼓安排節日的各種活動,記者參加“陸委會”的例行新聞會,也有粽子端到新聞室款待。由於專門放一天端午節假,從週五開始的三天假日更增添了節日氣氛。報紙、電視,有關節日的報道連篇累牘。飯館、商店、醫院、社區,與端午節有關的活動此起彼伏。市民、官員,紛紛參與包粽子、賽龍舟等節目。端午與春節和中秋同為台灣同胞的三大傳統節日,其熱烈隆重可見一斑。

    在台北,從農曆的五月初三,市政府和有關機關團體舉辦的大型活動就閃亮登場。從1978年以來年年舉辦的龍舟競渡在基隆河連賽三天,市長馬英九親率市府團隊參賽。別開生面的“端午詩人節”週六週日連續兩晚在大佳河濱公園舉行,碧波盪漾的河畔華燈齊放,與辛已(蛇)年有聯繫的蛇戲《白蛇傳》,與詩有聯繫的舞劇《曹丕與真宓》以及兒童詩人參與的詩歌朗誦吟唱會,更以其觀眾與詩人的互動,不僅讓市民親身感受到詩歌的不朽和魅力,也洋溢著藝文盛宴長河夜的詩情畫意。

    在北投洲美裏,居民們早在兩天前就已開始了兩百多年來年年都有的龍舟賽。與其他地方不同,這裡的居民賽龍舟以前,先是虔誠地將他們的“水仙尊王”請上神轎,鳴放鞭炮,焚香祭拜,直至抬到江邊丟棕子獻江謝江。這位“水仙尊王”就是280多年前遠從祖國大陸遷來的愛國詩人屈原的塑像。當然,居民們也少不了要為這位愛國詩人建造一座金壁輝煌的宮殿,這是全臺唯一的一座屈原廟。

    台灣北部的宜蘭山清水秀,民俗文化特色特具。礁溪鄉二龍村競渡的龍舟船首無龍而是麒麟,確切一點説是“麒麟舟賽”。賽前人們要遊行納彩,典祭龍舟,還伴有迎賓佳宴,街頭演出,攝影比賽,真是熱鬧非凡。

    中部的鹿港在清末時是全臺第二大城市,以傳統建築、工藝和小吃而聞名。今年的端午節除了龍舟賽,還有水上拔河,風帆車迎親、民間藝術表演和魯班公宴。許多能工巧匠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魔術般地製作出一件件刺繡、香包、陶藝、竹編、燈籠、扇子、木雕、皮雕等手工藝品。

    台南的粽子“內涵”之豐富,儘管一隻賣到150元新台幣,仍然有許多人排起長蛇陣爭購,北部有人聞訊,要求店家將粽子真空包裝送達。一家居民區,300多位居民集體包制1400多個粽子送給幼兒院和鄰居。一些商店開闢場地教顧客做香包,不少年輕的母親帶著小寶寶寓做于樂、寓樂於教。有的醫院還請來佛界人士,為病人縫製祈福香包。由於端午節過後,就是一年一度的大學考試,包粽又與“包中”諧音,因此,許多父母都親自給孩子包粽子吃,保祐孩子考試順利。即使城市化現代化的今天,許多家庭仍然尊從傳統習俗,將榕枝和艾草、昌蒲用紅紙扎成一束插在門上避邪,將雄黃調在米酒中共飲驅毒,有的還在門上貼上鍾馗的畫像,祈保平安。記者出外回房,也收到飯店送的精緻紅色香包。

    端午節最扣人心弦的,則是男女老少都愛一試身手的立雞蛋活動。也就是在端午節正午12點正,看誰很快能將一隻雞蛋立起來,能將雞蛋立起來的人未來會有好運。在今天基隆舉辦的一次立雞蛋比賽中,參加的千名市民中有602人在10分鐘內立起了手中的雞蛋。

    人民網 2001年6月25日



中國台灣
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
青島臺辦
北京市臺辦
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
中華全國台灣同胞聯誼會
山東與台灣
台灣民主自治同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