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岐黃有傳人,懸壺中國城

    吳世華每天要在他的診所接診十五到二十個患者,幾乎一天忙到晚,連星期六、星期天也不例外。如此週而复始,從一九九一年在華府中國城掛牌開始,吳世華已經不知看好了多少美國病人。

    華府中國城一棟有著一百二十多年曆史的四層小樓,既是他的診所,又是他的家居,臨街的墻上,挂著一幅小匾,上用中文寫著“吳世華中醫師”、“針灸方藥”的字樣,以及幾排密密麻麻的英文,吳世華是何方神聖,老中、老美看上去都一目了然。

    中醫中藥在美國是一個替代醫學,對中醫懷有偏見者認為它是“旁門左道”,不久前一部電影《刮痧》道出了中美之間觀念上的差異和衝突。也許這只是特例,在吳世華看來,美國人並不排斥中醫和中藥,有的還非常迷信它。

    吳世華診所的小藥房裏,有一迭用英文寫的説明書,是教老美如何煎藥的。當然,診所除了售中藥,也賣藥罐子,吳世華望聞問切之後,該針灸的針灸,該開方的開方,還千叮嚀萬囑咐:一付三貼,一貼三次,三日服完……如此這番,剩下的事就是老美們回家慢慢用文火熬藥了。

    吳世華説,到他這裡看病的老美很大一部分是美國醫生推薦來的。説著,吳世華拿來一迭推薦信讓記者看。吳世華説,他從不做廣告,他的診所之所以每天都有十幾二十個患者前來就診,主要靠患者之間口耳相傳。

    心理學醫生特勒博士不久前在吳世華行醫四十五週年大會上,對吳醫生千恩萬謝。她的女兒因患嚴重再生障礙性貧血,輾轉找到吳世華醫生,經過幾個月的治療,病情有了好轉;又經過四年系統中醫針灸辯證容治,由美國血液專家鑒定已完全治愈,五月二十日從維吉尼亞大學畢業,吳世華應邀參加畢業典禮。特勒博士對中醫深信不疑,已經給吳世華介紹了三十多個病人。

    吳世華擁有華盛頓特區、馬利蘭州和紐約州的中醫針灸執照,是華盛頓特區傳統中醫針灸中心主席兼主任,他還被連續三任的華盛頓特區市長聘為中醫針灸顧問委員會主任委員。操著濃厚的甘肅靖遠老家口音的吳世華已經打進了美國的主流社會,當然,他是靠著一根銀針“打進”的。

    吳世華祖上世代務農,用他太太雷巧玲女士的話説,吳家一溜子農民,連村長都沒有當上過。但是常言道:地瘠種松柏,家貧子讀書,吳世華十六歲時為考蘭州衛校醫士班,從靖遠縣的一個窮鄉僻壤硬是走了四天四夜的路走到省城。

    一九五六年,他從衛校畢業,開始了行醫。此後不久,他又考上了西安醫科大學醫療係,一九六一年畢業後師從陜西省著名老中醫米伯讓,精研中醫五年;從一九七一年到一九七四年,他又先後師從中醫學大家、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可冀和周藹祥教授,血液學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陸道培。

    八年西醫,七年中醫,這為吳世華日後在白血病研究治療和中醫臨床方面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吳世華于一九八六年旅美,先後在芝加哥大學癌症研究中心和紐約史朗肯特瑞癌症中心從事血癌和腫瘤的研究工作;一九九一年,吳世華通過美國國家針灸和中醫資格考試,到華盛頓開始執業。行醫多年後,陸道培院士稱讚六十五歲的吳世華是“學貫中西”。華盛頓市衛生局長稱,“吳醫生的見解和決心對中國傳統醫學和西方醫學的結合起到了催化劑的作用”。

    吳世華每天上午起床後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從中國城到國會山晨練,在那打一套拳,每回往返五公里,常年累月,風雪無阻。吳世華擔任著同鄉會、校友會的“要職”,無論行醫、參加社團活動,通常就是一襲深色西服,不顯山露水,也沒有什麼仙風道骨,但在華府中醫界、華人社區,吳世華的醫術道行都受人稱讚。“弘揚中國文化”,這是國務院僑辦主任郭東坡年初給吳世華醫生的題辭。不僅如此,吳世華還魂牽故里,他用多年行醫所得,與夫人雷巧玲女士一起給家鄉和母校捐出逾十萬美元設立獎學獎教金。“不忘本”,這是吳世華夫婦的做人準則。

    吳世華五十歲旅美,五十六歲執業行醫,在華盛頓的百年“中國城”立足不到十年;但關鍵的是,正如吳自己所言,他使中醫中藥在美國的主流社會擴大了影響。

    美國人未必懂得了“岐黃之術”之妙,“懸壺濟世”之道;不過,對於“精神”的理解卻是相通的。華盛頓特區市長威廉斯在給吳世華行醫四十五週年的賀信中説:“您的能力、耐力和毅力是激勵我們所有人的精神財富。”

    中新社2001年6月4日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