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經  濟
財  經
國  際
法  制
教  育
科  技
軍  事
文  化
體  育
健  康
旅  遊
讀  書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地方通訊
華人社區
域外評説
世界博覽
圖片中國
文化週末

香港鐘樓:即將重現昔日風采

    位於尖沙咀文化中心廣場的香港鐘樓,在文物保護部門定期維護之後,即將以嶄新的面貌展現在世人面前。已經消失了半個世紀的清越悠揚的“維港鐘聲”,也將重新回蕩在港島上空。

    經過幾番聯繫之後,特區政府新聞處及康樂文化署特為記者安排了專訪。一個春風和煦的早晨,記者與同事如約來到臨海而立的尖沙咀鐘樓。

    在新聞處工作人員的帶領下,我們緩步登上鐘樓,幾分鐘後,就已經來到鐘樓頂部平臺。透過精緻的菱形窗戶,維多利亞港灣絢麗的風光盡收眼底:碧海藍天,各色巨輪和遊船往來穿梭;遙遙相對的港島中區,高樓大廈,鱗次櫛比……

    在鐘樓上我們遇到了建築署文物建築保護高級專家林社鈴,年約四十的他中等身材,臉龐黝黑,一雙眼睛大而有神,配上一身休閒裝,更顯儒雅文靜。

    林先生對鐘樓如數家珍:香港鐘樓建於一九一六年,樓高四十四米,樓頂裝有七米高的避雷針。鐘樓主體部分由紅磚砌成,四角嵌有花崗石。當時是九廣鐵路尖沙咀火車站的一部分,由馬來人哈伯主持設計修建。

    由於受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影響,工程一再拖延,直至一九二一年安裝上一個重達一噸的報時大銅鐘後,才成為名副其實的鐘樓。每至夜間,大銅鐘的報時鐘聲,可傳達數裏之外。從此,清越悠揚的“維港鐘聲”,也成了香港美景之一。

    在大銅鐘運作幾十年後,由於鐘樓四面的時鐘以電池操作而出現種種困難。後雖改為在四面時鐘上各裝一部馬達以推動機件運作,但四面時鐘依然報時不一,因此在一九五0年底大銅鐘不得不停止使用。

    林社鈴指著我們頭頂兩根較寬的鋼質橫樑説:“這裡就是當年懸挂大銅鐘的地方。”據資料記載,一九七八年,火車站遷往紅磡後,鐘樓保留下來,但大銅鐘卻被拆下安置在火炭九廣鐵路總部。

    一九九七年特區政府成立後,非常重視文物古跡的保護工作,特地在康樂文化署成立了一個古物古跡辦事處,專門負責全港文物古跡的保護工作。此次鐘樓的維護工作,特區政府撥款七十萬港元,耗時兩個月,對鐘樓進行全面清洗和維護。

    林先生介紹説,鐘樓的外墻只是用清水進行去污處理,旨在保持鐘樓本色;而鐘樓內部墻面則用特定的塗料進行粉刷,樓梯及扶手不作任何改變,包括鐘樓四面報時鐘的鐘面顏色也不作任何加工,完全保持原貌。

    香港鐘樓作為維港一個標誌性建築,已經是世界各地訪港遊客必至的地方。林先生説,特區政府目前正收集有關資料,研究將大銅鐘重新裝上鐘樓的可能性,以使“維港鐘聲”重現昔日風采。

    “香港鐘樓見證了香港百年滄桑,我們有責任保護好它,為後人留下一份寶貴的遺産。”林先生説。

    採訪結束後,搭乘天星小輪迴港島。盪漾在波光旖旎的港灣裏,回首遙望尖沙咀,只見深紅色的鐘樓,在米色的船形建築物“文化中心”的映襯下,顯得那麼巍然醒目、卓爾不群。

     新華網 2001.04.12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