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瑪瑙不了情——2000年瓊臺大學生夏令營側記

  七月的海南,驕陽,在椰風海韻中變得更加柔暖,蔚藍的天空,偶爾帶來陣陣太陽雨。

  十六日下午,在海口萬綠園,來自台灣四所大學和海南三所大學的一百多名學生在“海南島、台灣島,珍珠加瑪瑙”的歡呼聲中,拉開了“二000年瓊臺大學生夏令營”的帷幕。

  十天的行程,從海口的五公祠“海南第一樓”、文昌的宋氏祖居到萬寧的“海南第一山”東山嶺、興隆華僑農場;從瓊海的台資企業伊甸園山莊到三亞的台資企業大地花卉種植基地;從風光秀麗的東郊椰林、紅樹林到“天涯海角”、亞龍灣,從參觀黎苗族風情到中國最大的佛文化園——南山佛文化旅遊區,一路的歡歌笑語,從陌生到相識,從相識到其樂融融,珍珠與瑪瑙就被這一大群充滿青春活力的大學生和睦投緣的歡聲笑語連綴起來,並在拉網捕魚、卡拉OK、爬椰子樹、游泳、釣魚、騎馬、足球聯賽中生出情同手足,水乳交融的情懷。

  來自台灣中興大學農經所的李彥穎同學對記者談起今次夏令營的感受時説,剛到海口機場,第一次受到如此隆重的接待,有人問好,有人送花,宛如重要的使節來訪。他説,在飛往海口的飛機上,他的心情格外的錯綜複雜:既快樂又充滿期待,快樂的是好久沒有這樣盡情的遊玩,期待的是流著相同血液、擁有相同歷史的彼岸會是什麼樣的情形?從機場到海口的途中,四週的景致兩極化,荒涼之處放眼望去一片空曠,繁榮之處熱鬧不亞於台灣,所參觀的景點很迷人,相同的建築,類似的景光,在台灣依稀可見,畢竟兩地還是有相同膚色,相同歷史的民族吧。

  對於台灣中興大學農經所的邱志光來説,這個珍珠海南島的魅力簡直已打動了他的心。他在夏令營舉辦的徵文《珍珠海南島遊記》中寫道:“這幾天下來,我本人的收穫——不管是農業知識或對海南島的了解或是交朋友,都比在台灣把一個人關在象牙塔裏埋頭苦幹當個書獃子還要多”,“來到這裡感覺心曠神怡,海闊天空,全身都舒暢起來;來到這裡,讓我置身於山水之間,而渾然忘我;來到這裡念農業的我覺得我的前途一片光明,一定要來海南島開發。這次活動不只促進了兩島大學生的廣泛交流,增進兩岸同胞情同手足的友誼,我更應籍此機會好好學習各種農業知識。”

  在參觀完幾家台資農業企業後,令來自海南大學的陳建林同學和來自台灣中興大學的歐文凱同學徹夜難眠。這對在旅途中投緣得稱兄道弟的同學談起瓊臺農業合作頗有見地。歐文凱説,海南和台灣在發展農業方面有很多不同點,也有很多相同點,比如説在經營模式上,台灣實行的是精緻農業,而海南的農業基本上是粗放型。台灣人多地少,寸土寸金,所以只能在有限的土地上用最少的投入求得最大的産出,獲得最好的效益,而海南人少地多,所以往往注重耕地面積,而忽略了單位效益,有時導致廣種薄收。在組織上,台灣有農會,為農民提供資金、技術、資訊等服務,而海南農民好象單兵作戰的佔大多數,沒有聯合起來。相同方面,台灣和海南的氣候條件、農業資源、作物品種差不多。但台灣發展農業有很多寶貴的經驗值得借鑒,只可惜,由於種種條件的限制,兩地溝通和交流太少了。對此陳建林同學深有感慨:是啊,到今天瓊臺兩島大學生才有第一次交流。

  歐文凱指出,台灣要取得經濟階段發展並不難,可長遠發展空間就有限了。好在兩岸經濟日趨緊密,雙方有著很好的合作基礎和發展前景,更重要的是我們偉大的民族文化在中間形成了一種無法抗拒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説得好!讓我們為這句話乾杯!”這對兄弟就這樣邊喝酒邊就海峽兩岸的農業合作聊到東方日出。

  真是相聚容易別也難。短短十天的陽光行程,兩島大學生的心靈深處得到深刻的情感交流。對來自台灣嘉義大學農營係的蘇任德來説,他已和海南大學的孫虹女同學結下不了情愫,當告別晚會在“海南島、台灣島,珍珠加瑪瑙,明天會更好”歡聲中徐徐落幕時,這對年輕的朋友不禁失聲擁抱痛哭。

  昨日早晨,在海口美蘭機場歡送台灣的同學時,兩島的大學生幾乎每人的臉上都淌著熱淚,依依惜別,演繹了一場“長亭更短亭”別也難的情景,許多台灣的同學已辦完出境手續,又倒跑回來再一次和海南的同學相抱淚別。

  就在今天早晨,中興大學的林虔宏同學打電話給海南大學的何敏同學説,他們已安全抵臺,一路順利。

  他在電話中充滿深情地説:珍珠,珍珠,美麗的海南島,瑪瑙忘不了。(中新社2000年7月27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996210/6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