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教育廣場
科技長廊
軍事縱橫
地方通訊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濟世為懷 助人為樂
——旅委華人醫生梅其羨其人其事

    

    “濟世為懷,助人為樂”這兩句話是梅氏家族的祖訓,也是梅其羨醫生一生信守的理念。

    梅其羨祖籍廣東省著名僑鄉臺山市端芬鎮。他在孩提時,身子十分單薄,經常生病,對病患者痛苦的感覺有切身的體會,所謂“同病相憐”,他十分同情病患者。因此,在他幼小的心靈裏,早已萌發了學醫濟世的念頭。

    1964年秋,梅其羨高中畢業,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廣州中醫學校。他如饑似渴地汲取老師傳授的知識。但是,他並沒滿足,他想:如果只是學理論,沒有實踐,知識也不會鞏固和汲收。為此,他又産生了拜師學醫的念頭。

    不久,友人介紹了一位名中醫戚漢偉老教授,他立即登門拜訪,向老教授表白自己的心態,要求收他為徒,初時被老教授拒絕了。但他並不氣餒,從旁探知老教授退休未賦閒,晚上經常在家給人看病。於是,他白天上課,晚上便跑到老教授家,畢恭畢敬地站在旁邊,全神貫注地看著老教授診脈,聆聽老教授給病人分析病情,斷症和開方。向來不收徒的老教授,卻首次破例收了他。真是“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啊!

    從此,梅其羨如魚得水,在名師的指點下,在廣闊的中醫知識海洋中任意徜徉,從老中醫的身上汲取了大量的營養,獲得了豐富的啟迪,掌握了針灸、艾灸和腳脈等醫術的秘傳,為他後來的醫療事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1967年秋,梅其羨從中醫學校畢業,回到了故鄉端芬鎮當醫生。他十年如一日,不知為多少病患者解除了痛苦!也不知從“鬼門關”上搶回了多少寶貴的生命!

    1980年,梅醫生從祖國移居委內瑞拉。初來乍到,一個陌生的新環境,面對不少困難:諸如語言的障礙、中醫未為洋人所接受、缺乏中草藥、開診所難批准掛牌等等,可他知難而上,決心讓中華醫學揚威異域。他一面勤學西文,一面開診治病。他秉承“濟世為懷,助人為樂”的祖訓,堅持“固本扶元,辨證診治”的醫療原則,採取“中西結合,針灸並用,標本兼治”的治療方法,做到嚴謹、認真、細緻地對待每一個病例,力求診斷準確無誤,對症下藥,藥到病除,治愈率甚高。因此,前來求診的人日益增多,局面也就慢慢打開。

    他開診不久,一位加拉加斯的患者,因見梅醫生的診所門前求醫者眾,懷著對中醫的好奇心也來求診。梅醫生從他表面的症狀,預測他兩年後會患心臟病。當時,此君很不以為然地説:“NO,NO,我女婿是留美的心臟病專家,他經常給我掃描檢查,都説我心臟很正常,怎麼會有心臟病呢?”梅醫生莞爾一笑,説:“一個醫生給病人看病,既要診斷病人的表面病症,更重要的是要看出他的潛伏症,才能做到既治標,又治本,防患于未然。現在我把正確的診斷告訴你,是我做醫生的責任,信不信由得你,待兩年後,讓事實去證明吧!”過了兩年,果然不出梅醫生的預測,那位大亨真的患了心臟病,且病情不輕。因此,他對梅醫生信服悅誠,五體投地,盛讚梅醫生是華裔醫生的奇才。後來,梅醫生給他治好了病,兩人還成了好朋友。

    梅醫生常説:我們中國人在海外謀生不易,應該互相關心,互相幫助,血濃于水嘛。他有句口頭禪,叫做“醫者父母心”。他有過人的記憶力,凡由他看過病的華人,他幾乎都記得病者的姓名和病狀,如發現病者過了復診期仍不見來復診,他便及時致電詢問情況。

    梅醫生行醫濟世迄今已有30多個寒暑,一心一意堅持“濟世為懷,助人為樂”的祖訓,貫徹“救人、助人”的理念,至於其他,在他看來,只不過是“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罷了。

     《人民日報海外版》 2001年02月07日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