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為了登上生命科學的巔峰
——記楊煥明和他的同事們為人類基因組計劃所作出的貢獻

    2000年6月26日,來自美英法德日和中國的科學家在6個國家同時宣佈:歷經10年,人類基因組“工作草圖”繪製完畢。

    這是人類歷史上值得紀念的一天,也是值得中國人驕傲的一天。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裏,中國科學家經過頑強拼搏,也登上了這座生命科學的巔峰。至此,這個被稱為生命“登月計劃”的工程中烙上了中國人的名字。

    6月28日,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對此發表談話,高度評價這一計劃完成的意義,向中國參與這一工作並作出傑出貢獻的科學家和技術人員表示衷心的感謝。

    楊煥明是這次中國參與人類基因組計劃的領軍人物之一,在科技部和中國科學院的支援下,他和他的同事們頑強拼搏,共同努力,在最後的關鍵時刻從人類基因組計劃國際組織爭取到了1%的份額,從而使中國成為參與這一計劃的唯一一個發展中國家。他們克服種種困難,不僅及時完成了預定測序任務,而且工作品質走在前列。

    今年48歲的楊煥明來自浙江溫州,1984年留學丹麥哥本哈根大學醫學遺傳研究所並獲博士學位。此後又在法國、美國做博士後研究,1994年回國,任中國協和醫科大學教授,同年擔任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人類基因組重大項目秘書長。

    中國基因組研究初期,科學家們在中國人群的遺傳關係研究上取得了突破,同時,在白血病和某些實體腫瘤相關基因的結構、功能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一批有國際影響的成果。

    1998年,中國人類基因組研究的重點方向,因一紙“萬言書”發生重大變化。1997年7月15日,我國著名遺傳學家談家楨致信國家主席江澤民,呼籲“保護我國人類基因資源,積極參與跨世紀的基因爭奪戰”。7月22日,江澤民在信上批示:我們得珍惜我們的基因資源。

    一紙萬言書和國家最高領導人批示形成的衝擊波是全方位的,它增添了中國科學家的信心和勇氣,也促使一批在國外第一線從事生物尤其是基因研究的科學家相繼從國外歸來,加入到了中國人類基因組研究的行列。

    1998年8月成立的中國科學院遺傳研究所人類基因組中心就會聚了一批這樣有才華又有抱負的青年科學家。

    中心負責技術的副主任于軍,八十年代初留學美國,1990年獲美國紐約大學醫學生物學博士學位,1993年到華盛頓大學人類基因組中心工作,成為這一中心的創始人之一,並在研究中成績斐然。

    負責中心日常工作的汪健博士1988-1994年留學美國,回國後曾成功地創辦了一家生物技術公司,並承擔國家科技部的科技攻關項目。

    楊煥明、于軍、劉斯奇、汪健在遺傳所被稱為“四大金剛”。“四大金剛”各有所長,各有分工:作為中心主任,楊煥明自然抓全盤工作,于軍則負責技術,劉斯奇主攻功能基因組,中心日常工作則由汪健負責。

    1997年11月,風景秀麗的張家界迎來了一批來自海內外的青年遺傳學家。他們將在這裡共商遺傳學尤其是基因在中國的發展大計。

    就在這次會上,從力量佈局到課題佈局,從資金來源到人才配置,楊煥明等人明確提出了一整套構想。正是這套構想,促成了日後中科院遺傳所人類基因組中心的誕生、運轉和發展壯大。

    這是一張一目了然的“時間表”———

    從1998年10月起,楊煥明等人先後前往參與人類基因組計劃的5國15個研究中心進行考察學習。

    1999年2月,他們毅然拍板:加入人類基因組計劃,爭取1%的份額。

    1999年4月,開始預運作,以創造加入“國際測序俱樂部”的條件。

    1999年7月,在國際人類基因組測序協作組登記,以中科院遺傳研究所人類基因組中心的名義申請加入“國際測序俱樂部”。國際人類基因組組織批准了中國專家的申請,並在網上公佈了中科院遺傳研究所人類基因組中心的註冊。國際人類基因組計劃組織負責人將中心定名為“BEIJING CENTER”———北京中心。

    從此,“北京中心”就頻繁出現在國際人類基因組組織的各個場合。

    楊煥明説:“假如我們不做,錯過歷史機遇,我們就是罪人。”“電腦的上游———軟硬體都抓在了美國人手裏,中國已經失去了一次次機遇。生物,將成為我們的最後機會。”

    1999年9月1日,英國倫敦近郊,第5次人類基因組測序戰略會議上,來自中國的楊煥明和各國代表一起,共定標準,界定人類基因組的工作區域。

    楊煥明此行志在必得。因為此時距人類基因組“工作草圖”的完成時間只有半年多了,而這次會議就是一次最後確定各自任務的會議,能否分到這塊“蛋糕”,成敗在此一舉。

    作為人類基因組計劃國際組織中國聯繫人,楊煥明不卑不亢、有張有弛的陳述,讓國際同行無法不對中國充滿信心:遺傳所人類基因組中心的設備運作情況已達到國際先進水準,中國科學家已掌握基因測序的全部技術關鍵和細節。

    會議最後確定了6國的份額,確定中國承擔1%的測序任務。也就是説,在人類基因組30億個鹼基對中,中國承擔1%也就是3號染色體上3000萬個鹼基的測序任務,成為繼美、英、德、日、法之後第6個參與該計劃的國家,也是唯一的發展中國家。

    按計劃,“工作草圖”將在2000年春末完成。對中國來説,從1999年9月到2000年的此時,只有不到一年的時間。中國人能否和國際同行同步登上這座高峰?這不能不説是一個極為嚴峻的挑戰。

    面對自己爭取來的新的挑戰,中國的科學家們早就作好了準備。

    1999年9月9日9時,北京順義空港工業區。一個簡單的中國“1%項目”動員大會準時舉行。全體參與者決心按時完成任務,並立碑銘志:勇往直前,義無反顧!

    這一天,楊煥明、汪健和眾多員工都哭了。只有過來人,才了解這淚水中凝聚了他們多少理想和艱辛,包含了多少常人無法體會的酸甜苦辣。

    為了搶時間,大規模的基因測序于1999年10月1日正式開始。科技人員利用14台測序儀對基因材料———鹼基進行測序。

    沒有節假日和星期天,所有人都傾盡全力,以期為按期完成這一宏偉的科學計劃,獻上自己最自豪的一份貢獻。

    與此同時,科技部、中科院和國家高技術計劃生物領域專家委員會經過論證決定給予最大支援,1%任務被分解到國家人類基因組南方中心和北方中心,科學家們聯起手來,開始了向人類基因組計劃的最後衝刺!

    2000年5月,美國冷泉港,人類基因組再次舉行戰略會議,參與公共人類基因組計劃的6國科學家再次聚集一堂,此時各個研究中心所承擔的測序任務都已接近尾聲或已做完。

    當楊煥明彙報中國承擔的任務全部完成時,熱烈的掌聲隨即在全場響起。在所有參加任務的16個中心裏,北京中心是工作完成最好的6個中心之一。

    “Wonderful!Wonderful!Wonderful!”美國人類基因組計劃負責人舉杯向楊煥明祝賀。Wonderful(好極了),表達出他對中國科學家的讚揚和敬意。

    楊煥明深知,這種敬意來之不易。同時他更知道,中國科學家在這個劃時代的里程碑上刻上了中國的名字,但更大的挑戰,又已向他走來。

    《人民日報海外版》2000年11月28日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