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來信
大運會組委會
會徽、會標、
吉祥物

火炬接力
青年志願者
國際大體聯
場館設施
大運會歷史
歷屆大運會的情況
開、閉幕式
水球  游泳
擊劍  柔道
跳水  體操
排球  籃球
網球  足球
乒乓球 田徑
賽程安排
分組比賽抽籤結果
北京告訴世界

    “規模最大”、“最出色”……第21屆世界大學生運動會以一系列新紀錄而載入史冊。這是北京對世界的一次熱情擁抱,是北京對世界的一次真情回報,是北京向世界的一次集中展示,更是北京向世界的一次有力證明。

    北京告訴世界:憑我們的真誠和實力,北京一定兌現承諾,北京一定不負眾望,在2008年向世界奉獻一屆最出色的奧運會。

    一切如期待的那樣出色,北京奪得一枚“金牌”

    “從開幕式開始,一切都如我們期待的那樣出色”,國際大體聯主席基裏安對第21屆大運會讚不絕口。“我不知道還有什麼能使這屆大運會辦得更好,我們對本次大運會沒有任何不滿意的地方。”

    世界輿論也沒有吝嗇讚美之辭。法新社報道説,北京大運會“開幕前就打破所有紀錄”。專程來華採訪大運會的英國《每日電訊報》專欄作家貝克爾評價説:“ GREAT(偉大),就像你們的長城和故宮一樣。”

    這是中國首次舉辦國際綜合性體育賽事。這是北京在申奧成功後首次接受世界體壇的檢閱。儘管缺少經驗,但北京用誠心、決心、信心,用不懈的努力,履行了把北京大運會辦成“大運會史上最出色的一屆”的承諾。

    “最出色”表現在創下大運會史上幾個第一:

    ——首次建立了大運村。該村的總建築面積22萬平方米,3800個房間達到星級水準,電腦寬頻網等設施一應俱全,上萬人在村中就餐、娛樂。來京觀摩大運會的國際奧會主席羅格,參觀大運村後對村長張健民説: “你們可以得金牌。”

    ——參加的國家和地區最多。大運村預先準備的170根旗桿,最後只空著一根。此次參賽的體育代表團,比此前保持紀錄的1995年日本福岡大運會多了7個。

    ——參加人數最多。來京的運動員、教練員、官員達6800多人,比上屆西班牙帕爾瑪大運會要多500人。此外,記者和裁判員人數之多也創了紀錄。

    ——觀眾最踴躍,票房收入最高,達到創記錄的2100萬元。

    ——火炬傳遞路線最長、參與學生最多。總行程2萬多公里,200多所高校的近30萬名大學生參與了火炬傳遞活動。

    “最出色”也體現在組織工作的方方面面:

    ——開幕式、閉幕式盛大輝煌。國際大體聯秘書長羅奇康帕納評價説:“美妙絕倫,提供了完美的藝術享受。不可想像今後會有哪個國家能辦得更好。”

    ——場館設施先進。52個比賽、訓練場館都符合國際比賽標準,燈光、音響、座位、器械、計時記分系統等都堪稱世界一流,其中一些甚至達到奧運會比賽要求。

    ——交通暢行無阻。各代表團從下飛機到入住大運村,一切手續在一個小時內完成。運動員從住地到各賽場,最多只需半小時。

    ——文化活動豐富多彩。大運會文化節上演了90多場節目。大運村夜夜絲竹管弦、歡歌勁舞;各地年輕人其樂融融,親如一家。

    ——志願者的服務優質高效。4萬名“彩虹使者”以 “熱情、耐心、勤奮、素質高、不怕吃苦”的良好表現,贏得各方來賓一致好評……

    舉辦國際綜合性運動會,是一項龐大繁雜的系統工程,是對東道主基礎設施、技術能力、管理素質、人文觀念和綜合協調能力的全面考驗。北京萬眾一心,向世界交上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由於北京出色的組織工作,國際大體聯決定,從本屆大運會開始,為成功舉辦大運會的東道主國家領導人及作出突出貢獻的組委會領導人頒發榮譽勳章。這也是歷史上的第一次。北京大運會的圓滿成功,再一次表明:中國人千金一諾,只要想幹的,只要答應的,就一定能幹成,就一定會幹好。

    大運會是一座新的歷史豐碑,是一次順應時代、合乎民心的壯舉

    第21屆大運會完成了歷史使命,在世界大運會史上矗立起一座豐碑,在北京的發展史上矗立起一座豐碑,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上矗立起一座豐碑。

    “衝出亞洲,走向世界”,是中國體育健兒率先喊出的嘹亮心聲,又何嘗不是億萬中華兒女執著追求、開拓奮進的時代強音?

    終於,我們有了洛杉磯奧運金牌零的突破,有了女排五連冠,有了雪梨奧運會金牌總數第三名的輝煌……但是,我們還從來沒有舉辦過世界綜合性運動會,還沒有機會借助國際大賽向世界展示我們的綜合國力。終於,北京成功舉辦了本屆大運會,這也是一個零的突破。

    站在大運會這座新的里程碑前,回望是11年前的第11屆亞運會,前瞻是7年後的第29屆奧運會。其間的歷史滄桑如煙如雲更似火。從成功舉辦亞運會到大運會,北京的發展和變化完全可以用“翻天覆地”來形容。僅僅11年,北京城“長大”近百平方公里,高新技術産業區、經濟開發區、中央商務區、金融區連片拓展;綠化覆蓋率從28%提高到365%;城市道路長度由3276公里增加到約5000公里,三環之外又建成了四環,五環即將竣工,六環也已開工;向外輻射的道路已全部建成高速公路,連成了網路;各類體育場館從3000個左右增加到4670個;涉外賓館、飯店由122個增加到456個;全市國內生産總值增長了近4倍,財政收入增長438倍;城鎮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增長48倍,每人平均住房使用面積增長近50%;私人電話早已普及,手機、電腦迅速大眾化……

    數字是枯燥的,又是具體的。它實實在在地記錄著北京闊步邁向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歷史進程。這一切,為舉辦大運會成功,為申辦奧運會成功,奠定了基礎。而更深厚、更堅實的基礎,是民心的高度凝聚,民意的同頻共振,民氣的升騰上揚。

    舉辦亞運會時,群眾還有諸多疑慮、不解,甚至認為 “勞民傷財”。儘管後來大家也熱心關注、慷慨捐助,但那更多是動員的結果。舉辦大運會就完全不同,市民的支援是自發的、自願的,普遍把大運會當成“自己的事情”。 “走後門”報名的彩虹志願者,踴躍購買門票的長隊,看臺上激情歡呼的聲浪……特別是申奧時95%的市民支援率和申奧成功當夜天安門廣場40萬人自發相聚的狂歡,再真切不過地傳達了這樣一個重要資訊:北京舉辦大運會、申辦奧運會順應時代、合乎民心,代表了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和共同心願,也是在中國綜合國力迅速提高的背景下一種歷史的必然選擇。

    站在大運會的起跑線上,向2008年衝刺

    大運會素有“小奧運”之稱。本屆大運會在北京申辦成功僅一個多月後開幕,因此世界所矚目的就不僅僅是“ 大運目光”,而都與2008年奧運會相聯繫,認為是一次“演練”,北京將通過舉辦大運會“證明它具有舉辦大型國際運動會的能力”。

    儘管沒有奧運會人員多、要求高,但大運會本身的鬆散性、不確定性也給東道主在綜合協調和應變能力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設在大運村11號樓的大運會中樞神經系統——組委會指揮中心,每天早晚都要召開會議。早晨是各代表團團長會議,了解、研究、解決各種問題。晚上是內部工作會議,檢查當天的問題解決情況和各項工作的落實情況。他們的要求是:發現問題及時解決,決不能拖到第二天。始終參加團長聯席會議的國際大體聯秘書長康帕納説:“很多問題都被中國人及時解決了。到最後,所有的團長都沒有問題了,剩下的只是讚許。”國際奧會副主席、澳大利亞人高斯帕在結束對北京的4天訪問後説: “一切都那麼出色,很難對北京組織者再提出什麼建議。” 國際奧會主席羅格也説,他對北京成功舉辦2008年奧運會“充滿信心”。

    但是,羅格也指出:“舉辦奧運會是一個‘一生只有一次’的機會,每個奧運會舉辦城市都必須從零開始,而且也沒有‘預演’的機會。”大運會可算得上是一個絕好也是難得的舉辦奧運會的“演練”機會,那麼北京從中獲得了哪些有益的啟示呢?

    大運會組委會秘書長孫康林百忙中向本社記者初步梳理了9個“必須”——必須有一個非常高效的組委會,這是中樞,非常重要,直接關係到組織工作的成敗;組委會必須形成完整的、互相咬合的、和諧運轉的統一體,整體運作,環環緊扣,決不能互相掣肘;組委會人員必須有高度的責任感;各方面負責人必須有很強的指揮、組織、協調能力,敢於大膽負責,善於解決矛盾,能夠隨機應變、當機立斷;必須精通國際大型賽事的特點、規律,光有熱情不行;必須一切按國際慣例思維,與其接軌,不能照中國人的習慣行事;必須徹底轉變觀念,以運動員為中心,變單純的管理為全方位的服務;必須按市場規律辦事,徹底進行市場化運作;必須儘早把每一個細節都想透、想深、做實、做好,制定出細緻、週密、科學的方案。孫康林説: “實踐中出現的很多問題坐在屋裏想幾年也想不到,只有在實戰中鍛鍊提高。”從這個意義上講,大運會的確是2008年奧運會的全面演練。

    舉辦國際性重大活動,不僅僅是向世界進行一次表白,不僅僅是完成對世界的一個貢獻,更是搶佔了一個時代的制高點,搶抓了一個加快發展的歷史機遇。

    同亞運會一樣,大運會的影響是深遠的,效益也將是巨大的。世界觀念增強,開放程度增大,工作效率提高,專業人才脫穎而出……從亞運會到大運會,北京完成了一次歷史跨越。而從大運會到奧運會,這種跨越將會步伐更大、速度更快、品質更高。

    大運會是起點,奧運會是終點,7年的時間鋪就一條燦爛的跑道。2001年之夏,北京起跑出色,發力加速,向著2008年,向著那個神聖的終點奮力衝刺!

    

     新華社 2001年9月3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68996210/6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