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驗野外生存

    挑戰體能極限,在自然中顯示生命的本真,遠離都市喧囂,到自然中尋求心靈的寧靜。叢林探險、野外宿營、山地穿越、溯溪探源等,都是"北京燕捷野外生存俱樂部"的活動內容。每逢週末,便有一群群年輕人追隨燕捷野外生存俱樂部的大旗,奔赴原野,在大自然中激揚生命,揮灑青春。"我們用與自然溝通的方式尋找生命的意義,我們用燃燒的生命繼承和創造黃色的文明。"這便是燕捷野外生存俱樂部的真正意義所在。

    週末,興奮的一群年輕人出發了。車剛啟動,燕捷野外生存俱樂部發起人朱燕捷就提醒大家:這絕不是一次輕鬆的旅行。當時並未在意,心想"曾經滄海"的自己,還能被這點嚇倒。晚22:30,客車抵達山下的石城子寄宿小學,上山之路將由此開始。每人拿到一個大迷彩背包,包裏有睡袋、防潮墊、帳篷,還要將自己包裏的東西轉移至迷彩包中。當這個重達30斤的龐然大包毫不留情地壓在肩上時,我才體會到"並不輕鬆"的含義。

    夜間行軍

    夜間爬山,是第一次。剛才還是晴朗的天空,可不久卻落下了雨點,坎坷不平的山路只見幾束手電光在閃耀。隊伍排成一隊行進,隊伍中間有幾個訓導員,第一個開路,最後一個收容。行進過程中,速度較慢的人,逐漸落後,隊伍也隨之拉長。我感覺自己已經支不住了,突有種"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感覺在心中涌現。我絕望地問訓導員是否行程已過半,他輕描淡寫的一句話幾乎令我就此倒下:"四分這一還不到呢!"再無退路,只有堅持。同伴開始與我不停地孤兒聊天,我知道他們在轉移我的注意力。

    宿營

    淩晨1:30終於到達1號營地。這是一片山間平地,看得出是經過精心選擇的地點。第一次野外宿營的新鮮感很快將疲勞沖淡。借著微弱的手電光,9個帳篷支好了。訓導員向大家講解睡袋和防潮墊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如鑽進帳篷時不要用和電照,以防趨光的蚊蟲隨之飛入。每個帳篷不過1.8平方米,要睡4個人。有些人本素不相識,小小的帳逢拉近了人們彼此間的距離,營造出一種溫暖的氣氛。伴著山間潺潺的水聲和蟋蟀的鳴叫,大家進入夢鄉。

    野餐

    7:30分剛剛鑽出帳篷,就已聞到一股速食麵的香氣,早起的人已在用小酒精爐為大家準備早餐了。早餐是"共産主義"式的,據説俱樂部有個傳統--"先吃女孩",聽起來似乎挺殘忍,不過動機卻是善意的:先將女孩所帶食物吃掉以減輕她們的負重。

    早餐結束,訓導員們指導大家將所有廢棄物和垃圾統統收到一個大塑膠袋中,帶到指定處掩埋。

    緣溪上行這天的路線格外艱難。這條路線完全是俱樂部的探險愛好者們開發出來的。至少有一個半小時,完全是踏著溪水中的石塊上行。有的石塊上生滿苔蘚,極易滑倒;有的地段山石陡峭,沒有別人的幫助很難通過。此時,團隊精神得到了最大的的發揚,當我感到困難時,總有或熟悉或不熟悉的人伸出援助之手。

    攀爬陡坡

    "其實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魯迅先生的話在耳邊迴響。溪水之後是一片傾斜的叢林。林中之路似有似無,只見前人留下的路標。兩個訓導員揮刀在前面開路,一段陡坡,足有60度,只能手腳並用,抓住坡上小灌木慢慢爬行。問身後的人:"我的樣子像不像個瘋子?"對方安慰:"其實,挺好看的。"

    訓導員介紹,這段路同樣經過了精心選擇,有相當難度,但實際危險性並不大。即使一時腳下打滑向下滾落,坡上灌木也會將人托住。

    篝火晚會

    當晚的篝火蝎會給大家提供了交流的機會,參與者均喜愛旅遊,但這樣高強度的野外活動對許多人是第一次。在某公司工作的張先生則説他實在是太喜歡這一活動了,一可以最大限度地貼近自然;二則可以輕鬆愉快地結交好多朋友。那晚我們是伴著閃閃的星星,呼吸著"綠色"的空氣,在歡歌笑語中度過的。

    溯溪探源

    第三天活動是溯溪探源。若在平時看來,這次的活動量、強度不小了,而經歷了昨天的拉練之後,一路行走,卻有一種休閒的感覺。

    一路打著水仗來到了小溪的源頭。這是一汪清清的水潭,不時有人被連拖帶拽地扔到水中,表演"花樣游泳"。下午2:30分,開拔回程,出山的路仍有十幾公里,好在多是下坡路,加之背包裏的食物已全部消滅,步履也越加輕鬆了。

    似有所悟

    兩天的"鬥爭"結束了,這其中包括對自己體能的鬥爭、思想的鬥爭和心靈的鬥爭。野外生存帶來的不僅僅是"挑戰自我,超越極限",而且使我認識了自己的內心,認請了自己在生活中的位置,重新思考人與自然、人與人間的關係。在崇山峻嶺中,沐浴大山的靈光、在同甘共苦中實踐著"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的集體主義精神,於是猛然發現,人與人之間原來如此親密無間。

    

     中國網 2002年1月24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