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教育廣場
科技長廊
軍事縱橫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艾思奇與《大眾哲學》

于光遠

    艾思奇的《大眾哲學》在它問世後的65年的今天重印出書了(中國社會出版社2000年10月版)。我認為是一件令人高興的事。

    這是一本通俗宣傳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優秀著作,只薄薄的一本,但是它在歷史上卻産生過很大的影響。幾年前,有一位老同志對我説,他接受革命思想、進一步學習革命理論,就是從讀了《大眾哲學》以後開始的。我想不少老同志都會這麼説。因為這本書就是寫給當時僅僅在政治上傾向革命、但是對馬克思主義理論還沒有接觸過的年輕人看的。它用生動的筆調,淺顯的例子,把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一個一個基本的命題作了解釋。它沒有用艱深的語言,把讀者嚇跑,而是使他們感受到馬克思主義是大眾學得懂的、在思想上能給自己許多啟發的。

    我認為今天重印艾思奇這本書的意義之一便是告訴大家:像這樣的通俗著作決不應輕視漠視。

    大約十年前,我寫了一篇題為《通俗》的“超短文”,收在拙作《碎思錄》中,只77個字:“通俗者,溝通世俗世界,用現代語言來説,即溝通群眾之謂也。離開群眾將一事無成。與群眾溝通,要寫群眾能夠看得懂的文章,講群眾能夠聽得懂的道理。對這一點我倒是一直看重的。”正如列寧所説的:“最高限度的馬克思主義=最高限度的通俗化。”(《列寧全集》第一版,第36卷,第467頁)中國的《淮南子詮言訓》中“非易不可以治大,非簡不可以合眾,大樂必易,大禮必簡”。在那篇短文中代借古人之口,加強了自己的論點。

    《大眾哲學》開寫宣傳馬克思主義的通俗著作風氣之先。《大眾哲學》成書之前,在刊物上以《哲學講話》為題連載。在《大眾哲學》取得很大成功之後,就有各色各種的“講話”出版。我也曾“東施效顰”,建國後與胡繩、王惠德合作在《學習》雜誌上連載《社會科學基本知識講座》。這本書中我們沒有包括哲學,因為這個領域有艾思奇的《大眾哲學》了。

    通俗讀物不限于寫科學普及著作,通俗文學作品也屬於這個範圍之內。《大眾哲學》是科學普及性質的通俗讀物。很多人談科普讀物,就以為它是普及自然科學和技術的書籍,這當然是不準確的看法。科普讀物還應該包括普及哲學知識和社會科學知識的讀物。普及自然科學知識十分重要。不普及真的自然科學知識,偽科學就會暢行無阻地傳播、毒害人們的身心。普及自然技術知識,也很重要。要實現現代化,群眾缺乏現代技術知識這怎麼行?同時我們要看到普及哲學社會科學知識,包括我説的“社會技術”的知識,也有迫切的需要。尤其是普及馬克思主義的知識,由於馬克思主義的聲譽,多年來被那些自稱為馬克思主義者的人搞壞了,社會上很多人對它十分冷淡。其實馬克思主義的哲學社會科學是可以使大家發生興趣的,問題是一方面我們不要再把它當作套話來講,同時迫切需要有寫得很好、宣傳得很好的科普著作,使人們對馬克思主義産生好感。我想利用重印《大眾哲學》的機會,為馬克思主義的哲學社會科學的普及讀物受到高度重視和暢銷呼籲。

    今年3月,是艾思奇誕生90年的日子。在這個時候重印《大眾哲學》是對他誕生90年的最好紀念。1995年我寫過一篇《憶艾思奇》的文章,其中寫了“聞名”、“見面”、“相識”、“同事”、“朋友”、不平”這麼幾節。最近我專門查了1937年11月他到延安後在1937、1938年的材料,覺得可以對他那兩年的事跡作一些補充,也作為對他誕生90年的一種紀念。

    由於艾思奇成名時很年輕,在《大眾哲學》風靡全國時,他才二十五六歲。其實他只比我長五歲,可是由於他的成就,由於他老成持重的外貌使我一直過高地估計他的年齡。他又不幸英年早逝,去世時他才五十六歲。

    《大眾哲學》是他的成名之作。在這本書出版後不久他又寫了一本《生活和哲學》。這是一本以答讀者的形式寫的書,在1937年4月由上海讀書生活出版社出版。但是到它開始發行時,“抗戰”爆發了。廣大知識青年投身到抗戰的實踐中去,反而沒有時間讀書了,加上北平、上海相繼淪陷,這本書的影響就無法與《大眾哲學》相比。

    

    光明讀書網10月23日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