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學會愛你的孩子

湯素蘭

     如果問一個家長:你愛自己的孩子嗎?這肯定是個愚蠢的問題。因為就連最低等的動物,都愛自己的孩子,更何況人。但如果問:“你會愛自己的孩子嗎?”很多人不一定能回答。

    著名作家秦文君的長篇新作《一個女孩的心靈史》,卻很好地回答了這個問題。這不只是一部小説,同時也是可以當作一部家教筆記來讀的。

    這是一部“關於人生是怎樣開端的,人之初的心靈是如何顫慄的”的長篇小説。它通過莘莘和她的同學們的成長故事,表現了成長的艱難與坎坷,同時也揭示了我們的社會環境、教育制度和教育觀念中,一些不盡如人意的方面,表達了作家對教育的憂思。

    莘莘降生在一個充滿愛的家庭裏,最初,她不知道惡是什麼。莘莘的災難是從幼兒園開始的。因為“人類的快樂永遠維繫在‘自由’和‘愛’之上,”而幼兒園從一開始就剝奪了莘莘的“自由”——遵守紀律、按時睡覺、畫老師規定要畫的東西。最糟糕的是,莘莘沒有感受到老師對她們的愛,相反的,老師給予的是恐嚇——“哪個再搗亂,就用膠帶把哪個的嘴巴封起來,還要用萬金油涂眼睛。”

    其實,在幼兒園裏,很少會有老師真正做出這種非人的舉動來,但恐嚇,卻會天天發生。老師的恐嚇,對我們成人來説,只是恐嚇而已,而對於孩子,卻不啻是一場災難。就像清晨草尖上一滴露珠,對我們來説,只是一滴露珠,而對小螞蟻來説,那是一場洪災,它可能因此而送命。

    從幼兒園到小學,到考上初中,小女孩莘莘不斷遭遇到傷害。這些傷害有時來自老師、同學、朋友,有時來自學習和生活本身。有時候也來自她自己的內心。她不斷地接受傷害,並因此而增長抵禦傷害和接受傷害的能力。於是,小女孩莘莘一點點長大了,長到了12歲。

    長到12歲的莘莘,知道了惡是什麼,但依然是健康、善意而自信的。這是因為,在莘莘的成長過程中,她父母專注地、全心全意地進入了她的世界,讓她感受到,儘管這個世界有傷害,但更有安全和快樂。心理學家也指出,父母能夠給予幼小的孩子最有效的幫助就是愛,在最缺乏其他保證的時候,僅僅靠愛就能引導孩子通過最黑暗的情感危機。

    比如,當莘莘把不愉快的幼兒園拋在後面,滿懷憧憬撲向學校的時候,學校卻又給了莘莘迎頭一棒:繁重的功課,迫使莘莘每天早上七點半之前要馬不停蹄地趕至學校,一直要忙碌到傍晚四五點方能離校。這時候,“她的腿軟軟的,腳尖探路,膝蓋一屈一屈,虛弱得如同一個中毒的孩子。可是回到家,沉重的書包裏還有一本本作業。”作為媽媽的“我”,不得不“跟這種害人的方式爭奪莘莘,小心呵護莘莘關於‘學習是美好’這一信念,我想,信念垮掉後,一個人的學習生涯至少就垮掉一半。無奈中,我拋下手中的文稿,挑燈夜戰,替莘莘一筆一畫地寫著……”也正是在這種學習環境中,“我變得格外珍視孩子的節假日,只有這時,我才能給予莘莘真正的小孩生活。”

    和莘莘同齡的莊文、丁南南、王星辰,他們心靈和性格的發展軌跡,也正好從反面驗證了莘莘家裏“愛的教育”的成功。像丁南南的自私、跋扈,完全源於她母親的影響;莊文的“狠與惡”,也滋生於她那不斷你爭我奪的成長環境……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王星辰,王星辰有一個追求完美的母親,並且缺乏父愛。而且,正是母親的完美戕害了王星辰。這個在黑夜裏也能看清蟻子在飛舞,蜘蛛在爬行的漂亮男孩兒,他邁入歧途的第一步,其實是他的母親將他推入的。王星辰因為特別鍾情幼兒園的一種拼版工具,而將它們帶回了家裏。這事發生在幼兒身上,其實是很正常的。它根本算不得偷盜。但就是這樣一樁很正常的事情,把他的母親任小吟嚇壞了。“她哆哆嗦嗦,她拍打王星辰”,她領著王星辰把玩具送回了幼兒園,並説明瞭情況。因而,也就種下了噩運的種子——王星辰從此滑得越來越遠,最終成為一個暴戾、反叛、無法管束的孩子。

    在這本書中,王星辰是最讓人同情,最讓人揪心的一個人物。如果他的母親任小吟真正懂得自己的孩子,如果任小吟不那麼追求完美,王星辰應該會有另外的成長軌跡。要知道,沒有人是完美的。而“孩子是一個最允許犯錯的人群,成長便是一個錯了就改的過程。”

    秦文君是一個成功的小説家。她的兒童小説,一直保持著發行數量上的最高紀錄。提起秦文君,人們自然便會想到她的《男生賈裏》、《女生賈梅》們。那些作品帶著飛翔的夢想,進入了萬千少年讀者的心靈。在這部《一個女孩的心靈史》中,她雖然也塑造了一群孩子,也有許多神來之筆能讓人物躍然紙上,但我以為如果僅僅將它作為一部小説來讀,是遠遠不夠的。它還是一個成功家庭教育的典型範本。它對幼兒園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生活的種種憂思,也能為我們提供某些啟發。

    因為,就目前來説,教育正是我們心口的痛。無論是學校教育還是家庭教育,我們都有許多慘痛的教訓。翻開報紙,打開電視,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厭學的孩子,輕生的孩子,殘暴的孩子。教師喪心病狂殺害自己學生的事情,也不是一件兩件。

    雖然我們讀一部文學作品,並不是為了要吸收其中的某些資訊,並把它當作真理,來指導我們行動,監督我們的錯誤。但我真心地希望,讀過這本書後,家長會不由自主把它當作家教手冊,學會愛自己的孩子;而孩子,也會拿著這本書,要求從父母那兒,獲得像莘莘那樣的待遇。

    

    光明書評網 2000年10月18日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