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教育廣場
科技長廊
軍事縱橫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梁實秋:雅舍一片瓦

伍立楊

    在重慶,梁實秋先生將他的居所命名為雅舍,到台灣後,仍將其自建小樓一幢,也題名雅舍。其作品集也多以此冠首。

    抗戰次年,即1938年,梁先生內遷重慶,與吳景超夫婦一起在北碚主灣購置平房一幢,命曰雅舍,一住就是整整八年。期間,他任國民參政會參政員、中小學教科書編委會主任,並在各大報開闢文章專欄,因力主抗戰,曾被日本憲兵將其列入文化抗日分子黑名單。他的雅舍,雖然簡陋素樸,但也青磚黑瓦,在綠樹環抱之中。20世紀90年代初,文物單位調查陪都遺址,乃定其為重慶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據冰心回憶,雅舍門前還有幾十級臺階。

    辛巳年夏,重慶青年作家曾勇兄弟,因工作往返于北碚與歇馬之間,常常到雅舍發他的思古之幽情,其中,説是為我專程去了一次。尤為可感的是,他專用密封包裹給我寄來一片雅捨得三十年代老屋瓦。他信中説,這棟文學史上赫赫有名的小房子如今瑟縮在鱗次櫛比的高樓背後,當年的冠蓋雲集早已風流雲散。只是那些土墻及明黃塗料刷成的方形磚柱還依稀保留六十多年前的風貌。“那天我徵得現主人同意,取了一片雅舍後檐上快掉的殘瓦。正對雅捨得月亮田也早已人煙輻輳,雅舍居然能大體保留。”他還説他對這片瓦視若拱璧。並一再強調是幾乎無用的殘瓦。

    曾勇兄弟是一個很念舊的人,他在信中甚至猜測1993年余光中先生訪問西南師大時,可能前往雅舍拜謁。此事我前年見余先生時,忘了問他。但觀余先生寫于六十年代的一首長詩,乃是以他的老師梁實秋先生享以1856年的法國葡萄酒為引子,追懷歷史舊事,極深興亡之感,可知余先生的念舊,是素有深度的。再看這一片雅捨得舊瓦,已死的青苔,深深滲透于瓦體,黑褐的底色中,是一种老綠,異綠,墨綠,閉目仿佛迴響六十年前市內市郊紛飛的炮火,和抗戰八年中,春夏秋冬激越的淅瀝的無盡雨聲。瓦上那深不可測的顏色,異變為一個寂靜的精靈,裏面更蘊藏了風雨如晦的歷史聲息。年深映遠,鬱鬱碧沉,自有令人沉靜的清涼之感。觀之既久,無端地有一首清人的舊詩浮上心來:殘月濛濛雨乍停,芭蕉窗下一燈青。騷人心事才人筆,併入秋蟲話窗冥《蟲鳴漫錄》題詩。它是文字之外的另一種文獻,是人腦之外的另一種記憶,前番煙雲、風聲雨聲讀書聲,都在這雅舍一片瓦上,不依不饒的活躍起來。就讀雅捨得方式而言,這和拜讀梁先生的各種作品相較,別有一番不同的滋味。

    

    《解放日報》2001年9月7日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