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教育廣場
科技長廊
軍事縱橫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究竟有沒有黎家明?網上連載《艾滋手記》受質疑

汪曉東

     今年七八月間,國內許多媒體報道了這樣一個故事:大學畢業後工作不久的黎家明(化名),因行為不檢,染上了艾滋病。待拿到醫院的診斷結果後,他辭去工作,割斷了與親友的一切聯繫,飄蕩于許多城市之間。今年夏天,黎家明在經過一段痛苦的心路歷程後,決定在上海一家文學網站連載自己的《艾滋手記》,將自己的經歷和感受公之於眾。

     然而,連載《艾滋手記》的這家網站,立即受到紙質媒體的質詢:一是究竟有沒有黎家明這個人?二是網站是否在自我炒作?

     對於媒體的質疑,該網站的第一反應是“氣憤”,認為這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説法,對黎家明本人也是一種傷害。進而他們又感到“釋然”,覺得沒有必要去爭辯、去解釋。他們説,只要他們的工作能夠對人們有所幫助,哪怕是幫助一個人,就有價值,即使背上“黑鍋”也無妨。網站方面還稱,已多次與黎家明接觸過,並掌握了他醫學化驗單複印件,北京、上海幾家紙質媒體的記者也通過電話與黎聯繫過,國內一位影星也與黎通過電話,只是黎家明本人暫時還不想見記者,網站方面應該為其保守秘密。但是,紙質媒體的懷疑也有道理:這麼長時間了,主人公沒有出現,怎不讓人心生疑問?

     總體來看,網站的回答仍然顯得底氣不足。這更令人生疑。但由於與艾滋病這一敏感話題扯在一起,即使想弄清楚,也感到一時無從下手。甚至有人説,這正是網站選擇這一新聞的“高明”之處。當然,也許所有的猜疑都是枉然,因為也可能的確存在黎家明其人其事。

     看來,關於此事真假之爭暫時難有結果,而由此衍生出來的問題倒挺有意思,即,對於網路,如何消除和減少其在真實性、權威性等方面的尷尬,實在是當務之急。

     網路,以其資訊容量大、傳播速度快等諸多優點為人們接受,並悄然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與傳統媒體相通的是,網站的內容,尤其是新聞報道以及貼有“寫實”等標簽的文字,同樣應以真實為生命。現在,人們對於網路資訊真實性的要求,以及採用網路新聞的嚴格規定,可以見諸各類文件,應堅決執行。

     雖然,製造假新聞的始作俑者並非網路,假新聞的專利也不屬網路,因而對於真實性的要求,對傳統傳媒和網路應一視同仁。然而,我們也不能不看到,由於網路出現的時間較短,在新聞稿件的采寫、編輯、核實、校對方面,尚未形成如同報刊一樣週密的工作制度,在其傳播過程中,有時顯得比傳統媒體隨意一些。因此,不實的新聞,有時是道聽途説,有時是一些查無對證但又令人生疑的新聞,也會相對多一些。這也是不少網民和讀者的共同感受。

     新媒體的尷尬與艾滋病的尷尬糾纏在一起,使網路的尷尬顯得更加突出。實際上,有沒有黎家明真假之辨這回事,也應該多一點反躬自問才是。

     《華東新聞》2001年9月6日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